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佩纕
(1).指佩带的饰物。纕,佩用的丝带。《楚辞·离骚》:“解佩纕以结言兮,吾令蹇修以为理。” 明 刘基 《弔泰不华元帅赋》:“松柏摧折荆棘长兮,轩于菉葹充佩纕兮。”
(2).佩带饰物。形容品格高洁。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易经〉赞》:“王臣蹇蹇, 正则 佩纕, 兰陵 非相,语述括囊。”
《漢語大詞典》:更爽
变换。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国次》:“擅制更爽,心欲是行,身危有殃。”
《漢語大詞典》:已诺(已諾)
亦作“ 已若 ”。 许与不许;许或不许。逸周书·官人:“易移以言,志不能固,已诺无决,曰弱志者也。”荀子·王霸:“刑赏已诺,信乎天下矣。” 杨倞 注:“诺,许也。已,不许也。” 汉 贾谊 新书·傅职:“答左右近臣,不知已诺之适。”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名理》:“若者,言之符也;已者,言之絶也。已若不信,则知大惑矣。”
《國語辭典》:乱首(亂首)  拼音:luàn shǒu
1.祸乱的根源。《老子》第三八章:「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2.作乱的首领。《汉书。卷二三。刑法志》:「今不正其本,而置廷平以理其末也,政衰听怠,则廷平将招权而为乱首矣。」
3.头发散乱。《晏子春秋。内篇。谏下》:「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
《漢語大詞典》:静作
犹作息。劳作和休息。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六经·观》:“静作无时,先后无□名。”
《漢語大詞典》:擅制
专断。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国次》:“擅制更爽,心欲是行,身危有殃。” 汉 刘向 列女传·邹孟轲母:“曰:‘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以言妇人无擅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
《漢語大詞典》:疏分
亦作“疎分”。 犹瓜分。 马王堆 汉 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苏秦献书赵王章》:“且五国之主尝合衡谋伐 赵 ,疎分 赵 壤。”战国策·赵策一作“参分”。
《漢語大詞典》:屯屯
聚集。 唐 柳宗元 《答周君巢书》:“昧昧而趍,屯屯而居。”
分類:聚集
《漢語大詞典》:百省
人民;民众。省,通“ 姓 ”。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声(圣)人不仁,以百省为芻狗。”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成功遂事,而百省胃(谓)我自然。”按,乙本及今本都作“百姓”。参见“ 百姓 ”。
《國語辭典》:百姓  拼音:bǎi xìng
1.百官族姓。古时贵族以其所封之地为姓,故称为「百姓」。《书经。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史记。卷一。五帝本纪》:「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
2.泛指一般平民、国民。《易经。系辞上》:「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夫百姓不能自治,故立君以治之。」《儒林外史》第四○回:「我和你们众百姓在此痛饮一天,也是缘法。」
《漢語大詞典》:虚夸(虚誇)
亦作“虚夸”。 浮夸。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经法·道法》:“事必有言,言有害,曰不信,曰不知畏人,曰自诬,曰虚夸,以不足为有餘。” 宋 朱熹 《释氏论》:“其虚夸诡譎之情,淫巧儇浮之态,辗转相高,日以益盛。” 明 袁宏道 《与钦叔阳秀才书》:“圣人之恶,正恶其源头不清耳。若是寻常虚夸的人,则见者闻者皆知恶之,奚烦大人口颊哉。” 毛泽东 《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我国人民应当努力工作……力戒任何的虚夸和骄傲。”
《漢語大詞典》:硌硌
坚硬。 马王堆 汉 墓帛书乙本老子·德经:“是故不欲禄禄若玉,硌硌若石。”今本老子作“珞珞”。
《漢語大詞典》:专授(專授)
谓君主授臣以特权。管子·明法:“故君臣共道则乱,专授则失。” 马王堆 汉 墓帛书《伊尹·九主》:“是故专授,失正之君也,过在主。”
《漢語大詞典》:相盈
互相包含。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道经:“高下之相盈也。”公孙龙子·坚白论:“其白也,其坚也,而石必得以相盈,其自藏奈何?”
《漢語大詞典》:浸行
潜行;秘密出行。 马王堆 汉 墓帛书《十六经·观》:“ 黄帝 令 力黑 浸行伏匿,周留(流)四国,以观其恒,善之以法。”
《漢語大詞典》:帛图(帛圖)
绘在缣帛上的图像或地图。《汉书·王莽传上》:“臣与太保 安阳侯 舜 等视,天风起,尘冥,风止,得铜符帛图於石前。” 长沙 马王堆 汉 墓出土文物中有 长沙 封国南部八县地图等帛图三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