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梦白鸡(夢白雞)
晋书·谢安传:“昔 桓温 在时,吾常惧不全。忽梦乘 温 舆行十六里,见一白鸡而止。乘 温 舆者,代其位也。十六里,止今十六年矣。白鸡主酉,今太岁在酉,吾病殆不起乎!”后因以“梦白鸡”为人死的预兆。 宋 杨万里 《虞丞相挽词》之二:“已矣归黄壤,伤哉梦白鸡。”
分類:为人预兆
《漢語大詞典》:丧氛(喪氛)
预兆死亡的云气。左传·昭公十五年:“吾见赤黑之祲,非祭祥也,丧氛也。” 杜预 注:“氛,恶气也。”宋史·五行志五:“ 德祐 元年三月辛巳,终日黄沙蔽天,或曰丧氛。”
《漢語大詞典》:目瞤
眼跳。旧谓有事发生的预兆。西京杂记卷三:“夫目瞤得酒食,灯火花得钱财。” 清 曹寅 《鸦鸣歌》:“多生留得众人憎,目瞤灯花岂无故。”
分類:有事预兆
《漢語大詞典》:鼍声(鼉聲)
鼍鸣声。为有雨的预兆。 唐 张籍 《白鼉鸣》:“六月人家井无水,夜闻鼉声人尽起。” 唐 项斯 《送友人下第归襄阳》诗:“草色连晴坂,鼉声离晓滩。”参见“ 鼉吟 ”。
《漢語大詞典》:鼍吟(鼉吟)
鼍鸣叫。古人听鼍叫以占雨。
《漢語大詞典》:征符(徵符)
预兆与征验。后汉书·袁绍传:“览古今之举措,覩兴败之徵符。”
分類:预兆征验
《漢語大詞典》:火殃
古代指预兆火灾的天象。晋书·艺术传·戴洋:“昨夜火殃,非国福。”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二:“ 开元 二年, 卫州 五月,频有火灾。其时人尽皆见物大如瓮,赤如灯笼,所指之处,寻而火起,百姓咸谓之‘火殃’。”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星变杂记:“ 嘉靖 壬戌六月二十四日,有流星大如月,陨於西北,其声殷殷如雷,其光烛天,或曰火殃。”
《漢語大詞典》:青眚
古代五行家指由青色之物所产生的能预兆灾祸发生的怪异现象。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时则有青眚青祥。唯金沴木。” 颜师古 注引 李奇 曰:“内曰眚,外曰祥。”新唐书·五行志一:“ 大和 九年 郑注 篋中药化为蝇数万飞去, 注 始以药术进,化为蝇者,败死之象,近青眚也。”清史稿·灾异志三:“ 康熙 十七年六月十二日, 平湖 青眚见。”
《漢語大詞典》:鹤谶(鶴讖)
白色预兆物。对旧王朝主凶,而对新王朝则主吉。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我大 唐 鸡浑制极,树神宰而制山河;鹤讖裁仪,闢太虚而有天地。”参见“ 白祥 ”。
《漢語大詞典》:白祥
(1).白色灾异。旧时迷信认为罕见的白色禽兽等突然出现是不祥之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时则有诗妖……时则有白眚白祥。惟木沴金。”宋书·五行志三:“ 晋成帝 咸和 二年正月,有五鸥鸟集殿庭,此又白祥也。”宋史·五行志三:“ 建炎 二年, 杜充 为 北京 留守,天雨纸钱於营中,厚盈寸。明日与 金 人战城下,败绩。纸,白祥也。”清史稿·灾异志四:“凡恒暘、诗妖、毛虫之孽,犬祸、金石之妖、白眚、白祥皆属之於金。”
(2).白色的祥瑞。北史·李嵩传:“于时百姓乐业,请勒铭 酒泉 ,乃使儒林祭酒 刘彦明 为文,刻石颂德。又有白狼、白兔、白雀、白雉、白鳩等集于园间。羣下以为白祥,金精诞,皆应时邕而至。”
《漢語大詞典》:诗兆(詩兆)
谓所作诗的内容成为后来发生的事情的预兆。
《國語辭典》:兰兆(蘭兆)  拼音:lán zhào
生男的预兆。参见「兰梦」条。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离前吉梦成兰兆,别后啼痕上竹生。」
《國語辭典》:兰梦(蘭夢)  拼音:lán mèng
春秋郑文公妾燕姞,梦天使赐予兰,已而生子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引喻为生男的预兆。也作「兰兆」。
分類:征兆
《漢語大詞典》:蜮祥
鬼蜮之灾的预兆。 汉 马融 《广成颂》:“詔灵宝,召方相,驱厉疫,走蜮祥。”
分類:预兆
《漢語大詞典》:爆灯花(爆燈花)
灯芯燃烧时迸发出的花状物,旧时认为是吉祥的预兆。 元 马致远 《汉宫秋》第一折:“今宵画烛银臺下,剥地管喜信爆灯花。”
《漢語大詞典》:簸箕星
即扫帚星。俗传扫帚星出现是不祥的预兆。 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若有人将哥哥廝欺负,我和他两白日便见那簸箕星。”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三折:“终身无簸箕星,指云中雁做羹。”
《漢語大詞典》:鵩谶(鵩讖)
不祥的预兆,指死亡。 唐 无名氏 《骑都尉李君墓志铭》:“天长地久,人事推迁,鹤书易促,鵩讖难延。”参阅 汉 贾谊 《鵩鸟赋》
《漢語大詞典》:青衣谶(青衣讖)
谓帝王被俘、受辱的预兆。 清 谭嗣同 《宋徽宗画鹰》诗之二:“锦绦早作青衣讖,天子樊笼 五国城 。”参见“ 青衣行酒 ”。
《漢語大詞典》:青衣行酒
指 晋怀帝 被俘受辱事。晋书·孝怀帝纪:“ 刘聪 大会,使帝著青衣行酒。侍中 庾珉 号哭, 聪 恶之。” 明 李贽 《宋统似晋》:“ 徽 钦 虽北辕,与 怀 愍 青衣行酒,跣足执盖,实大逕庭。”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六章:“甚或青衣行酒,凄凉 五国 之城;归命锡侯,痛絶牵车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