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撝退
谦让。太平广记卷四一九引 唐 李朝威 《柳毅》:“ 毅 撝退辞谢,俯仰唯唯。”
分類:谦让
《漢語大詞典》:谦厌(謙厭)
谦抑;谦让。《晋书·礼志上》:“次殿所以为解息之处,凡适尊以不显为恭,以由隐为顺,而设之於上位,入自南门,非谦厌之义。”
分類:谦抑谦让
《漢語大詞典》:嗛让(嗛讓)
谦让。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上帝垂恩储祉,将以庆成,陛下嗛让而弗发也。” 颜师古 注:“嗛,古谦字。”
分類:谦让
《漢語大詞典》:让谦(讓謙)
谦让。中国近代史料丛刊续编《太平天囯诏谕·〈汉大明统兵大元帅黄威告示〉》 萧一山 释语:“ 大全 寄人篱下,让谦未遑,故不愿称万岁,以为韜晦计。”
《國語辭典》:下人  拼音:xià rén
1.仆人、婢女等。《宋书。卷九九。二凶传。元凶劭传》:「临贺公主南第先有一下人欲嫁,又闻此下人养他人奴为儿,而汝用为队主,抽拔何乃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七郎有一个老母、一弟一妹在家,奴婢下人无数。」
2.谦卑待人。《论语。颜渊》:「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史记。卷四○。楚世家》:「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庸可绝乎?」
3.才能平庸或品德卑劣的人。《汉书。卷九七。外戚传上。孝宣许皇后传》:「曾孙体近下人,乃关内侯,可妻也。」《抱朴子。外篇。行品》:「凡此诸行,了无一然,而不跻善人之迹者,下人也。」
4.百姓、人民。《墨子。尚同中》:「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人之不尚同乎天者也。」《后汉书。卷四三。朱晖传》:「盐利归官,则下人穷怨。」
《國語辭典》:礼让(禮讓)  拼音:lǐ ràng
守礼而不争夺。如:「只要用路人彼此礼让,当可减少许多交通事故的发生。」晋。陆机〈吴趋行〉:「礼让何济济,流化自滂沱。」《旧唐书。卷九。玄宗本纪下》:「于时垂髫之倪,皆知礼让。」
《分类字锦》:无争(无争)
省心录强辨者饰非谦恭者无争
分类:谦让
《漢語大詞典》:相下
互相谦让。 汉 路粹 《为曹公与孔融书》:“昔 廉藺 小国之臣,犹能相下。”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
分類:谦让
《漢語大詞典》:相上
互不谦让。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益;相上则损。”
分類:谦让
《漢語大詞典》:廉退
犹廉让。谦让。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序》:“自真风告逝,大伪斯兴,閭阎懈廉退之节,市朝驱易进之心。”北史·高允传:“是时贵臣之门,并罗列显官,而 允 子弟,皆无官爵,其廉退若此。” 宋 苏轼 《送周正孺知东川》诗:“岂云慕廉退?实自知衰冗。”
分類:谦让
《國語辭典》:三让(三讓)  拼音:sān ràng
1.再三谦让。《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宣公病,让其弟和,……,和亦三让而受之。」唐。骆宾王〈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2.用言语责备多次。《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有邪恶者,三让三罚。」
《漢語大詞典》:逊志(遜志)
(1).虚心谦让。 宋 孔文仲 《制科策》:“古之圣贤,屈己执谦,和颜逊志。” 清 陈确 《学谱》:“学务逊志下人,随处求益。”
(2).顺心,迎合心意。 宋 苏轼 《明君可与为忠言赋》:“ 仲尼 不諫,惧将困於妇言; 叔孙 诡辞,畏不免於虎口。故明王审逊志之非道,知拂心之谓忠,不求耳目之便,每要社稷之功。” 宋 李纲 《与张相公书》之二:“愿听逆耳之言,勿受逊志之语。”
《國語辭典》:克让(克讓)  拼音:kè ràng
能够谦让。《书经。尧典》:「允恭克让,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文选。何晏。景福殿赋》:「家怀克让之风,人咏康哉之诗。」
分類:谦让
《漢語大詞典》:让德(讓德)
(1).逊让于有德之人。语本书·舜典:“ 舜 让于德,弗嗣。” 蔡沉 集传:“让于有德之人也。” 北周 庾信 《为晋阳公进玉律秤尺斗升表》:“白环表让德之符,玄珪告成功之瑞。” 倪璠 注引帝王世纪:“ 西王母 慕 舜 之德,来献白环。”
(2).将自己的德行归功于他人。礼记·祭义:“天子有善,让德於天;诸侯有善,归诸天子。”
(3).谦让的品德。魏书·崔光韶传:“属逢 唐 朝,耻无让德。”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四章:“且各曹长被举之人,亦必须让三让再以副举贤若 夔龙 之美事,及再三为大众所推乃得受之,以弘让德而镇嚣争焉。”
《漢語大詞典》:陈让(陳讓)
陈辞谦让。后汉书·荀彧传:“又欲授以正司, 彧 使 荀攸 深自陈让,至于十数,乃止。”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上:“上因命御马九花虬,并紫玉鞭轡以赐。 子仪 知九花之异,固陈让者久之。” 宋 范仲淹 《与韩魏公书》:“今日闻閤下復旧职,改大諫,职可復矣,官莫须陈让,使诸将知吾辈无侥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