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695,分4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乡里
宗庙
诸子
时事
万方
即位
王公
下士
三军
开国
使节
群公
先公
守臣
孺子
《國語辭典》:乡里(鄉里)  拼音:xiāng lǐ
1.家乡。《晋书。卷五二。华谭传》:「同郡刘颂时为廷尉,见之,叹息曰:『不悟乡里乃有如此才也!』」《儒林外史》第三二回:「先君有大功德在于乡里,人人知道。」
2.同乡的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贤媛》:「许允为吏部郎,多用其乡里,魏明帝遣虎贲收之。」《西游记》第一三回:「你既是唐朝来的,与我都是乡里。」
3.妻子。《南史。卷六四。张彪传》:「彪知不免,谓妻杨呼为乡里曰:『我不忍令乡里落佗处,今当先杀乡里,然后就死。』」南朝梁。沈约〈少年新婚为之咏〉诗:「还家问乡里,讵堪持作夫?」
《國語辭典》:宗庙(宗廟)  拼音:zōng miào
1.奉祀祖先的宫室。《孝经。感应》:「宗庙致敬,鬼神著矣。」唐。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此由天授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唐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2.王室、国家的代称。《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后世称其忠。」《三国演义》第七三回:「宗庙倾危,社稷将坠。」
《國語辭典》:诸子(諸子)  拼音:zhū zǐ
1.泛称古代的学术思想家。《汉书。卷三○。艺文志》:「战国从衡,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殽乱。」
2.总称古代学术家所著的书籍。《汉书》艺文志载有一百八十九家,今通称诸子百家者,举其成数而言。
3.职官名。周置,掌公卿大夫世子业务。见《周礼。夏官。诸子》。
4.众儿。《宋史。卷三一六。吴奎传》:「没之日,家无馀资,诸子至无屋以居,当时称之。」
5.诸君。唐。李华〈与外孙崔氏二孩书〉:「今者诸子日出高眠,争览盘器。」
《國語辭典》:内官(內官)  拼音:nèi guān
1.宫中的女官,像妃、嫔、嫱、贵人、美人等是。《左传。昭公三年》:「不腆先君之适,以备内官。」《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衔,外官不过九品。」
2.国君左右的侍卫官或京官。《旧唐书。卷八八。韦思谦传》:「窃见朝廷物议,莫不重内官,轻外职。」
3.宦官。《金瓶梅》第一四回:「你每内官家财,无可稽考,得之易,失之易。」
《國語辭典》:时事(時事)  拼音:shí shì
1.当时的急事。《周礼。地官。逐师》:「巡其稼穑,而移用其民,以救其时事。」
2.四时的贡职。《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晋士起将归时事于宰旅,无他事矣。」
3.当时的事情或事物。《红楼梦》第六二回:「这用时事,却使不得,两个人都该罚。」
4.最近发生的国内外事件。如:「时事报导」、「时事分析」。《文明小史》第四○回:「母亲天天在家里,没有晓得外面的时事,如今外国人在那里要中国的地方,想出各种的法子来欺负中国。」
《國語辭典》:万方(萬方)  拼音:wàn fāng
1.万国,各地诸侯。《书经。汤诰》:「王归自克夏,至于亳,诞告万方。」
2.各地方。唐。杜甫 登楼诗:「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3.多种多样。汉。张衡〈同声歌〉:「素女为我师,仪态盈万方。」
4.用尽方法。《史记。卷四。周本纪》:「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
《國語辭典》:即位  拼音:jí wèi
1.帝王、诸侯登位。《左传。桓公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初刻拍案惊奇》卷七:「后来肃宗即位灵武,玄宗自疑不能归长安。」
2.就位。《书经。顾命》:「卿士邦君,麻冕蚁裳,入即位。」《礼记。坊记》:「故君适其臣,升自阼阶,即位于堂,示民不敢有其室也。」
《國語辭典》:王公  拼音:wáng gōng
1.天子与诸侯。《周礼。冬官考工记》:「坐而论道,谓之王公。」晋。左思〈蜀都赋〉:「蕡实时味,王公羞焉。」
2.王爵与公爵。指显贵的爵位。《易经。蛊卦。上九》:「不事王公,高尚其事。」汉。马融〈长笛赋〉:「王公保其位,隐处安林薄。」
3.清代满蒙各旗首领封爵的统称。
《國語辭典》:下士  拼音:xià shì
1.浅俗的人。《老子》第四一章:「下士闻道,大笑之。」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
2.屈尊以下交贤士。《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红楼梦》第一○回:「昨因冯大爷示知大人家第谦恭下士,又承呼唤,敢不奉命。」
3.军衔。军士的最后一级,在中士之下。
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贪著世间快乐,对轮回还未生起自觉的人。
5.职官名。古代天子、诸侯皆设士,分上士、中士、下士三等,地位在大夫之下。秦以后仍沿用。《礼记。王制》:「诸侯之上大夫卿、下大夫、上士、中士、下士,凡五等。」《孟子。万章下》:「君一位,卿一位,大夫一位,上士一位,中士一位,下士一位,凡六等。」
《國語辭典》:三军(三軍)  拼音:sān jūn
1.周制,诸侯大国统率三军,每一军共一万二千五百人。《左传。襄公十四年》:「周为六军,诸侯之大者三军。」
2.旧时的左、中、右三军,后为军队的通称。如:「勇冠三军」。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三国演义》第一一回:「曹操自引军马来迎,正逢高顺,三军混战。」
3.现代称呼陆、海、空军。
《國語辭典》:开国(開國)  拼音:kāi guó
创建国家。如:「开国纪念」、「开国元勋」。
《漢語大詞典》:开国承家(開國承家)
谓建立邦国,继承封邑。易·师:“大君有命,开国承家。” 孔颖达 疏:“若其功大,使之开国为诸侯;若其功小,使之承家为卿大夫。”《后汉书·刘瑜传》:“今中官邪孽,比肩裂土,皆竞立胤嗣,继体传爵,或乞子疎属,或买儿市道,殆乖开国承家之义。” 唐 刘知几 史通·世家:“案世家之为义也,岂不以开国承家,世代相续?”
《國語辭典》:使节(使節)  拼音:shǐ jié
1.古时称使臣所持的符节信物。如:「汉朝苏武身负王命,手持使节出使匈奴。」
2.使者,常驻他国的外交官员,或派往国外办理事务的代表。如:「为了这项外交政策,政府打算派遣外交使节前往该国进行说明。」
《漢語大詞典》:群公
1.指上公。《诗·大雅·云汉》:“羣公先正,则不我助。” 孔颖达 疏:“羣公亦是雩祀所及,即《月令》注云上公是也。”
2.泛指 鲁 以外的诸侯。《公羊传·文公十三年》:“ 周公 称大庙, 鲁公 称世室,羣公称宫。”
3.总称诸侯和朝臣。书·康王之诰:“羣公既皆听命,相揖趋出。” 孔颖达 疏:“羣公,总谓朝臣与诸侯也。 郑玄 云:羣公主为诸侯与王之三公,诸臣亦在焉。” 汉 蔡邕 《陈太丘碑》:“羣公百寮,莫不咨嗟。”
4.泛指诸有名位者。亦用作一般的尊称。 晋 张协 《咏史》:“蔼蔼东都门,羣公祖二 疏 。” 唐 王勃 《滕王阁序》:“登高作赋,是所望於羣公。”
《漢語大詞典》:先公
(1).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诗·大雅·卷阿》:“岂弟君子,俾尔弥尔性,似先公酋矣。” 孔颖达 疏:“ 成王 之所继嗣者,先王也,而云先公,公是君之别名,故云。”周礼·春官·司服:“享先王则衮冕,享先公饗射则鷩冕。” 贾公彦 疏:“ 周 之始祖感神灵而生, 文武 之功因之,而就特尊之,与先王同。”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 韦昭 注:“先公,先君也。” 三国 魏 曹操 《春祠令》:“今有事於庙而解履上殿,是尊先公而替王命,敬父祖而简君主。”
(2).亡父。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先公克构,乃崇斯堂。”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先公既位常伯,而先夫人无加命号,名差卑,于配不宜。” 宋 苏轼 《与范元长书》:“不意凶变,先公内翰遽捐馆舍,闻讣慟絶。” 清 黄宗羲 《移史馆先妣姚太夫人事》:“先公被逮,太夫人每夜向北辰而拜,祈声酸苦。”
《漢語大詞典》:守臣
(1).诸侯对天子或大夫对诸侯的自称。礼记·玉藻:“凡自称,天子曰予一人,伯曰天子之力臣;诸侯之於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左传·宣公十年:“凡诸侯之大夫违,告於诸侯曰:‘某氏之守臣某,失守宗庙,敢告。’”
(2).镇守一方的地方长官。 唐 权德舆 《哭刘四尚书》诗:“士友惜贤人,天朝丧守臣。” 宋 曾巩 《明州拟辞高丽送遗状》:“州郡当其道途所出,迎劳燕饯,所以宣达陛下宠锡待遇之意,此守臣之职分也。” 清 沈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快雪堂帖》,即 涿州 冯 氏本,鬻於 闽 中,守臣得之以进。”
《國語辭典》:孺子  拼音:rú zǐ
1.幼童的通称。《孟子。公孙丑上》:「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三国演义》第四二回:「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
2.古称贵妾。《战国策。齐策三》:「齐王夫人死,有七孺子皆近。」
3.嫡长子。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孺子诚微,实继平帝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