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求诗(求詩)
(1).指古代官方派人搜集民间歌谣,供统治者察风俗人情,知施政之得失。也叫采风、采诗。《公羊传·宣公十五年》“什一行而颂声作矣” 汉 何休 注:“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之民间求诗,乡移於邑,邑移於国,国以闻於天子。”
(2).谓寻觅诗句。 宋 陆游 《别王伯高》诗:“倾家酿酒犹嫌少,入海求诗未厌深。”
《漢語大詞典》:锵金(鏘金)
(1).撞击金属器物而发声。 南朝 梁 费昶 《咏入幌风》:“鏘金驱响至,举袂送芳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二:“拖紫鏘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 唐 李夐 《恒岳晨望有怀》诗:“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荐玉申诚效,鏘金谅有由。”
(2).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盖以诗也中律鏘金,成章璨綺。”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燔高轩。”
《國語辭典》:点化(點化)  拼音:diǎn huà
1.以法术变化事物。《西游记》第二一回:「他既奉法旨暗保师父,所以不能现身明显,故此点化仙庄。」《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八:「学生家事虽寒,数千之物还尽可办。若肯不吝大教,拜迎到家下点化一点化,便是生平愿足。」
2.指点教化。《朱子语类。卷一三六。历代三》:「纯夫议论,大率皆只从门前过。资质极平正,点化得,甚次第,不知伊川当时如何不曾点化他。」明。贾仲名《升仙梦》第四折:「我奉上仙法旨特来点化,先教你为人,后教你成仙。」
3.变化,别出新意。《朱子语类。卷七。小学》:「古人于小学存养已熟,根基已深厚,到大学,只就上面点化出些精彩。」宋。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二:「诗家有换骨法,谓用古人意而点化之,使加工也。」
《國語辭典》:禽言  拼音:qín yán
1.禽鸟的鸣声。唐。宋之问〈谒禹庙〉诗:「猿啸有时答,禽言常自呼。」
2.一种诗体。由宋人梅尧臣所创。作者先依据禽鸟的鸣声命名,再由名字引发联想,抒写情感。宋。苏轼〈五禽言诗。叙〉:「梅圣俞尝作四禽言。余谪黄州,寓居定惠院。绕舍皆茂林修竹,荒池蒲苇。春夏之交,鸣鸟百族,土人多以其声之似者名之,遂用圣俞体作五禽言。」
《漢語大詞典》:四言
(1).四个字。多指诗句的字数。宋书·乐志一:“ 魏 氏哥诗,或二言,或三言,或四言,或五言,与古诗不类。” 明 吴讷 文章辨体·序说:“《国风》《雅》《颂》之诗,率以四言成章;若五、七言之句,则间出而仅有也。”
(2).指四言诗。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汉 初四言, 韦孟 首唱;匡諫之义,继轨 周 人。”
《漢語大詞典》:吟呻
(1).呻吟。因苦痛而发出哼声。 宋 陆游 《神君歌》:“考録魑魅,号呼吟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鲁公女:“忽见朱樱乍启,坠痰块如冰,扶移榻上,渐復吟呻。”
(2).吟咏;推敲诗句。 金 元好问 《赠杨君美之子新甫》诗:“书林头白坐吟呻,青佩横经更几人。” 清 黄景仁 《癸巳除夕偶成》诗:“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國語辭典》:文虎  拼音:wén hǔ
1.有文采装饰的虎形饰物。《续汉书志。卷二九。舆服志上》:「文虎伏轼,龙首衔轭。」
2.灯谜的别名。参见「灯谜」条。
《漢語大詞典》:雪句
咏雪的诗句。 闽 徐夤 《追和白舍人咏白牡丹》:“雪句岂须徵柳絮,粉腮应恨帖梅妆。” 五代 齐己 《寄答武陵幕中何支使》诗之二:“江楼联雪句,野寺看春耕。” 宋 苏轼 《用前韵作雪诗留景文》:“东斋夜坐搜雪句,两手龟坼霜鬚折。”
分類:咏雪诗句
《漢語大詞典》:拙句
自然质朴的诗句。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作诗必以巧进,以拙成。故作字惟拙笔最难,作诗惟拙句最难。”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三:“古人拙句,如‘池塘生春艸’、‘枫落 吴江 冷’、‘澄江静如练’……如此等类,固已多矣。”
《漢語大詞典》:敲句
推敲诗句。 清 王策 《玉烛新》词:“两三骚客狂吟处,写遍釵形屋漏。嗅香敲句,常悮了月痕鐘候。” 清 魏之琇 《台城路》词:“睥睨迎秋,轆轤破晓,人在小窗敲句。”
《國語辭典》:集句  拼音:jí jù
杂集古人句以成诗。如:「集句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王荆公暮年喜为集句,唐人号为四体。」
《漢語大詞典》:诗虎(詩虎)
(1).喻作诗能手。 清 魏源 《秦淮灯船引》:“衣香鬢影天未霜,酒龙诗虎争传觴。” 清 黄遵宪 《玄武湖歌和龙松岑》:“承平公子文章伯,酒龙诗虎争崔嵬。” 钱仲联 笺注:“ 夏树芳 《词林海错》:‘ 唐 罗鄴 与 方干 、 贾岛 齐名,赋《牡丹诗》云:“买栽池馆恐无地,看到子孙能几家?”时人称为诗中虎。’ 厉鶚 宋诗纪事:‘丹阳集: 咸平 、 景德 中, 钱惟演 、 刘筠 ,首变诗格,而 扬文公 与之鼎立,号 江东 三虎。’”
(2).用诗句为谜面的谜语。因虎难射中,形容谜的难猜,故名。
《漢語大詞典》:怨句
(1).讽喻的诗句。 唐 韩愈 《赠崔立之评事》诗:“频蒙怨句刺弃遗,岂有閒官敢推引。”
(2).指抒写哀怨的诗词。 宋 陆游 《临江仙·离果州作》词:“只道真情易写,那知怨句难工。水流云散各西东。”
《漢語大詞典》:句眼
亦称“ 句中眼 ”。 指诗句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 宋 杨万里 《次乞米韵》:“诗肠幸自无烟火,句眼何愁着点尘。”《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半山老人一》引 宋 惠洪 冷斋夜话:“ 荆公 ‘江月转空为白昼,岭云分晚作黄昏。’又曰‘一水护田将緑遶,两山排闥送青来。’ 东坡 《海棠》诗曰:‘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红烛照新粧。’又曰:‘我擕此石归,袖中有东海。’ 山谷 曰:‘此诗谓之句中眼。学者不知此妙,韵终不胜。’” 宋 何汶 竹庄诗话卷一引《漫斋语录》:“五字诗以第三字为句眼,七字诗以第五字为句眼,古人鍊字,只於句眼上鍊。”
《漢語大詞典》:敲吟
谓推敲吟咏诗句。 唐 李洞 《毙驴》诗:“蹇驴秋毙瘞荒田,忍把敲吟旧竹鞭。” 元 张可久 《天净沙·松阳道中》曲:“ 松阳 道上敲吟,柳阴树下披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