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浮沤钉(浮漚釘)
门上装饰的突起的钉状物,形似水上浮沤,故名。说郛卷五七引 宋 程大昌 演繁露·金铺:“风俗通义‘门户铺首’:昔 公输班 见水中蠡引闭其户,终不可开,遂象之立于门户。按今门上排立而突起者, 公输班 所饰之蠡也。《义训》曰:‘门饰,金谓之铺,铺谓之鏂,鏂音欧,今俗谓之浮沤钉也。’按此沤者,水上浮沤状,亦类蠡也。”
《漢語大詞典》:佛顶菊(佛頂菊)
即佛头菊。菊花的一种。花心大而突起,似佛顶,故名。详“ 佛头菊 ”。
《漢語大詞典》:佛头菊(佛頭菊)
植物名。菊科。多年生草本,茎高一二尺,多分枝,下部为木质。叶互生,秋天茎顶开头状花,故名。 宋 范成大 菊谱·白花:“佛顶菊,亦名佛头菊。中黄心极大,四傍白花一层绕之,初秋先开白花,渐沁微红。”
《漢語大詞典》:扢秃
突起的头疮。扢,通“ 疙 ”。《淮南子·齐俗训》:“亲母为其子治扢秃,而血流至耳,见者以为其爱之至也;使在於继母,则过者以为嫉也。”
分類:突起
《漢語大詞典》:圪塔
亦作“ 圪墶 ”。亦作“ 圪瘩 ”。
(1).皮肤上突起的或肌肉上结成的硬块。 王汶石 《风雪之夜》:“他拉着衣襟……果然满胸膛上的圪塔肉都露在外面。”
(2).线、绳或布条的结。
(3).比喻不易解决的问题。
(4).方言。量词。犹块。 李季 《王贵与李香香》第三部二:“一圪瘩石头两圪瘩砖,你不知道妹妹怎么难!”
(5).方言。坷垃,土块。 丁玲 《粮秣主任》:“后来才知道,人家已经自己找下‘对象’了,还不是一个耍土圪塔的。”
(6).方言。指性情固执的人。 李季 《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一:“家在边区不象个边区人,我爹爹也是个顽固圪墶。”
(7).方言。地方。 高玉宝 《高玉宝》第十三章:“他一个孩子,又没出过远门,下了船知道往哪圪墶去?”
(8).形容动作急骤。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一折:“那汉酒中劣性显英豪,圪塔的揪住寳带,没揣的举起钢刀。”
(9).小丘,矮冈。
《漢語大詞典》:疙秃
头上突起的疮疖。《淮南子·齐俗训》:“亲母为其子治扢秃,血流至耳,见者以为爱之至也。”正字通·疒部引作“疙秃”。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一:“不是头部生疙秃,便是眼睛患红肿。”
分類:突起疮疖
《國語辭典》:胳膊肘子(肐膊肘子)  拼音:gē bo zhǒu zi
手臂的关节。如:「别太使劲,小心胳膊肘子碰伤了。」也作「胳膊肘子」。
《漢語大詞典》:鹅包(鵝包)
鹅额部的肉瘤。泛指突起之物。 吴奚如 《活摇活动》:“于是,他连连指着他底肩峰上的鹅包,匆迫地补加道:‘看,--看,--看哪个的厚大些!--哼,这是什么假的!’”
分類:肉瘤突起
《國語辭典》:耳屏  拼音:ěr píng
位于外耳门前面突起处的组织。由软骨和皮肤构成,能遮住外耳门。
《國語辭典》:偾张(僨張)  拼音:fèn zhāng
张动。如:「他慷慨激昂的陈词,令人感到血脉偾张。」
《漢語大詞典》:翻轩(翻軒)
屋宇前檐突起向上翻的部分。 茅盾 《手的故事》六:“ 姚瑞和 站在翻轩下长窗边,时时偷眼瞟着那一对通到内室去的排门。”
《國語辭典》:棘皮动物(棘皮動物)  拼音:jí pí dòng wù
无脊椎动物的一门。身体呈星形、球形或圆棒形,外皮多具有石灰质的棘状突起物。利用管足充水和排水产生的伸缩力量前进,并有吸盘能附在岩石上。以贝类、海藻、动物尸体等为食,多分布于温带浅海中。如海参、海星、海百合、海胆等。
《漢語大詞典》:喙突
大多数哺乳动物退化的喙骨,它与肩胛骨融合并形成一个突起。在人类,喙突从肩胛骨向上向内延伸,然后向前向外弯曲
尺骨上关节面前下部外倾的突起,当胳膊屈曲时与鹰嘴窝相适应
《漢語大詞典》:瑰瑰赖赖(瑰瑰賴賴)
犹磈磈磊磊。众石高低不平貌。亦形容肌肉盘结突起。
《漢語大詞典》:核骨
(1).骨骼部位名。指第一跖趾关节内侧圆形突起。《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足五趾骨》:“趾者,足之指也。名以趾者,所以别于手也,俗名足节,其节数与手之骨节同,大指本节后内侧圆骨努突者,一名核骨,又名覈骨,俗呼为孤拐也。”
(2).泛指突出像核状的骨头。 邓友梅 《拂晓就要进攻》:“哨兵没言语,喉头的核骨动了动。”此指喉结。
《國語辭典》:神经细胞(神經細胞)  拼音:shén jīng xì bāo
神经系统的构成单位。一般呈星芒状,有枝状突和轴突,主要功能为传导知觉、促使运动及分泌或联络信号。也称为「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