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禁营(禁營)
禁军营盘。 晋 潘岳 《闲居赋》:“其西则有元戎禁营。” 唐 韩愈 《晋公破贼回重拜台司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奉和》:“鵷鷺欲归仙仗里,熊羆还入禁营中。”
《漢語大詞典》:拱圣(拱聖)
宋 代禁军之一。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九:“ 狄武襄 状貌奇伟,初隶拱圣籍中为 延州 指使。”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宋金官印:“按宋史·兵志:‘拱圣指挥二十一。’ 乾德 中,选诸州骑兵送闕下,立为驍雄,后改驍猛。 雍熙 四年,又改拱辰,未几改今名。盖拱圣为殿前司所属禁军之一。”参阅宋史·兵志一
分類:禁军
《漢語大詞典》:都军(都軍)
(1).殿前司都虞候的别称。新五代史·汉高祖纪:“ 高祖 即位於 太原 ,以 知远 为侍卫亲军都虞候,领 保义军 节度使。 契丹 耶律德光 送 高祖 至 潞州 ,临决,指 知远 曰:‘此都军甚操剌,无大故勿弃之。’”
(2). 宋 时禁军的别称。《水浒传》第二回:“ 高俅 道:‘你那廝便是都军教头 王升 的儿子?’”
(3).指兵马都监。 宋 洪皓 松漠纪闻·补遗:“北地 汉 儿 张献甫 作 太原 都军。”原注:“都监也。”参见“ 都监 ”。
《漢語大詞典》:都监(都監)
(1).官名。 三国 时称内侍官。《三国志·魏志·曹爽传》:“又以黄门 张当 为都监,专共交关,看察至尊,候伺神器。”
(2).官名。 唐 中叶后常以太监为监军,亦称都监。《新唐书·白居易传》:“ 唐 家制度,每征伐,专委将帅,责成功,比年始以中人为都监。”
(3).官名。 宋 于诸路、州、府,皆置兵马都监,省称“都监”。文献通考·职官十三:“ 宋 朝兵马都监有路,分掌本路禁、屯戍、边防、训练之政令……州都监则以大小使臣充,掌本城屯驻、兵甲、训练、差使之事,兼在城廵检。”《水浒传》第十二回:“正将臺上立着两箇都监:一箇唤做 李天王 李成 ,一箇唤做 闻大刀 闻达 。”
(4). 宋 代道教职称名。 宋 高承 事物纪原·道释科教·都监:“ 太平兴国 中,增置副道録,都监,首座,通旧为八员,已上总知教门公事。”
《國語辭典》:小底  拼音:xiǎo de
1.幼小的孩子。宋。王铚《默记》:「王介甫家,小底不如大底;南阳谢师宰家,大底不如小底。」也作「小的」。
2.平民、仆役对官员、主人的自称。如:「师爷,您别生气!小底这就给您办去!」也作「小的」。
3.对仆役的泛称。宋。周煇《北辕录》:「小底入报,传旨免礼。」也作「小的」。
《國語辭典》:小的  拼音:xiǎo de
1.幼小的孩子。元。关汉卿《五侯宴。楔子》:「一个妇人,怀里抱著个小孩儿,我问他声咱,兀那嫂嫂,你为何抱著这小的在此啼哭,可是为何那?」也作「小底」。
2.平民对官员或仆役对主人的自称。元。郑廷玉《后庭花》第四折:「张千云:『禀爷,真个通神!是有一眼井,小的下去,打捞出这个口袋来。』」也作「小底」。
3.对仆役的泛称。元。吴昌龄《张天师。楔子》:「净云:『老哥不知,但是我家的小的每,都是生药名!』」也作「小底」。
《漢語大詞典》:骁捷(驍捷)
(1).勇猛矫捷。晋书·刘曜载记:“﹝ 刘胤 ﹞多力善射,驍捷如风云, 曜 因以重之。”隋书·韩世谔传:“ 世諤 倜儻驍捷,有父风。”明史·邓子龙传:“ 邓子龙 , 丰城 人。貌魁梧,驍捷絶伦。”
(2). 宋 代禁军名。宋史·兵志一:“﹝ 建隆 ﹞二年,改左右驍捷,左右驍武军并为驍捷。”
《漢語大詞典》:北衙
皇帝禁军。 唐 代,羽林、龙武、神武、神策四军为皇帝禁军,因在皇宫之北,故称。旧唐书·音乐志一:“先一日,金吾引驾仗北衙四军甲士,未明陈仗,卫尉张设,光禄造食。”新唐书·兵志:“夫所谓天子禁军者,南、北衙兵也。南衙,诸卫兵是也;北衙者,禁军也。” 清 吴伟业 《即事》诗之一:“謁者北衙新掌节,郎官西府旧乘驄。”
《漢語大詞典》:神策军(神策軍)
亦称“ 神策 ”。 1. 唐 禁军名之一。 天宝 中 陇右 节度使 哥舒翰 破 吐蕃 时令军史 成如璆 建神策军于 临洮 西。 安禄山 乱起, 临洮 陷, 如璆 令其将 卫伯玉 领兵屯 陕州 ,复号神策军。 代宗 、 德宗 时继由宦官统领,并归禁中定制,分左右厢,衣粮优厚,势居诸禁军上。 唐 亡始废。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 唐 白居易 《宿紫阁山北村》诗:“举盃未及饮,暴卒来入门,紫衣挟刀斧,草草十餘人。口称采造家,身属神策军。”旧唐书·裴垍传:“今闻其视 承璀 ( 吐突承璀 )如婴孩,往来神策间,益自恃不严,是天亡之时也。” 宋 秦观 《安都》:“府兵废,始置神策为禁军,亦不过数万人。”
(2).用以美称官兵。
《漢語大詞典》:十六卫(十六衛)
唐 代掌管皇宫宿卫的禁军的总称。名为:卫、骁卫、武卫、威卫、领军、金吾、监门、千牛,各分左右,共十六卫。旧唐书·职官志三:“ 贞元 二年九月一日敕:‘六军先有敕,各置统军一人。十六卫宜各置上将军一员,秩从二品。’”参阅新唐书·百官志四上通典·职官十
《漢語大詞典》:龙武军(龍武軍)
唐 代禁军名。 五代 梁 称“龙武兵”。 唐 韩愈 《刘公墓志铭》:“天子以为恭,即其家拜检校左僕射,右龙武军统军。”新五代史·杂传·李彦威:“八月壬辰, 彦威 、 叔琮 以龙武兵宿禁中,夜二鼓,以兵百人叩宫门奏事。” 清 吴伟业 《侠少》诗:“宝刀千直气凌云,侠少新参龙武军。”亦省称“ 龙武 ”。 唐 许景先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龙武三军气,鱼鈐五校名。” 唐 李华 《含元殿赋》:“熊羆之旅,董以龙武。”参阅新唐书·兵志
分類:禁军
《漢語大詞典》:禁甲
武装的禁军。新唐书·后妃传下·宪宗懿安皇后郭氏:“后尝幸 驪山 ,登览裴回,詔 景王 督禁甲从帝,自到 昭应 奉迎,留帐饮数日还。”
分類:武装禁军
《漢語大詞典》:配衣
指古代禁军。《魏书·袁翻传》:“宜遣一良将,加以配衣,仍令监护 婆罗门 。”南史·王敬则传:“乃起兵,招集配衣,二三日便发。”
分類:禁军
《漢語大詞典》:羽林士
禁军兵卒。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 光武 中兴,以征伐之士劳苦者为之,故曰羽林士。”后汉书·安帝纪:“詔太僕、少府减黄门鼓吹,以补羽林士。”
《國語辭典》:押番  拼音:yā fān
旧称押解人犯的吏卒。《水浒传》第五○回:「下面一个押番,几个虞候,阶下尽是许多节级牢子。」《警世通言。卷七。陈可常端阳仙化》:「带了都管、干办、虞侯、押番一干人等出了钱塘门。」
《漢語大詞典》:神武军(神武軍)
唐 至德 年间所设置的北衙禁军之一,护卫宫城内外。通典·职官十:“﹝ 唐 ﹞ 至德 中,分置左右神武军,各置官属,如羽林之制。”新唐书·兵志:“ 至德 二载置左右神武军,补元从,扈从官子弟,不足则取它色,带品者同四军,亦曰‘神武天骑’,制如羽林,总曰‘北衙六军’。”
《漢語大詞典》:父子军(父子軍)
唐 初禁军的一种。以父兄告老,子弟相代为特征,故名。新唐书·兵志:“初, 高祖 以义兵起 太原 ,已定天下,悉罢遣归,其愿留宿卫者三万人。 高祖 以 渭 北 白渠 旁民弃腴田分给之,号‘元从禁军’。后老不任事,以其子弟代,谓之‘父子军’。” 唐 李涉 《邠州词献高尚书》之三:“ 朔方 忠义旧来闻,尽是 邠城 父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