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教示
教导;训诲。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五:“节量棃栗愁生疾,教示诗书望早成。” 宋 曾巩 《策问一》:“患风俗之敝也,正己以先百姓,而明於教示。” 鲁迅 《坟·摩罗诗力说》:“此其效力,有教示意;既为教示,斯益人生。”
分類:教导训诲
《國語辭典》:示警  拼音:shì jǐng
紧急情况下,以信号或动作使人注意,以示警告。如:「警察对违规集会群众举牌示警。」《喻世明言。卷二二。木绵庵郑虎臣报冤》:「陛下飞龙在天,故天意以食龙示警。」《花月痕》第四六回:「何况天象示警于上,人事舛迕于下,而内阁大臣,尤循常袭故,旅进旅退于唯唯喏喏之间!」
《骈字类编》:大示
周礼大宗伯见大神下豪又音视宋书武帝纪公既作辅大示轨则 彊肃然远近知禁
《分类字锦》:示礼(示礼)
左传民未知礼未生其共于是乎大蒐以示之礼杜注蒐顺少长明贵贱
分类:示礼蒐狩
《國語辭典》:表示  拼音:biǎo shì
1.表明显示。《礼记。郊特牲》:「虎豹之皮,示服猛也。」唐。孔颖达。正义:「虎豹是威猛之兽,今得其皮,来列在王庭,是表示君臣之德,能服四方之威猛者。」
2.所显现的意义。如:「红灯表示行人或车辆禁止通行,要注意。」
3.发表。如:「班会中,大家对制服的议题纷纷表示意见。」
《韵府拾遗 寘韵》:留示
刘岩夫植竹记及乎将用则裂为简牍于是写诗书彖象之辞留示百代
《漢語大詞典》:观示(觀示)
犹示范。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登 茅山 以朝四方羣臣,观示中州诸侯。”《书·益稷》“予欲观古人之象” 孔 传:“欲观示法象之服制。” 唐 柳宗元 《晋文公问守原议》:“获 原 启疆,适其始政,所以观示诸侯也。”
分類:示范
《國語辭典》:请示(請示)  拼音:qǐng shì
请求给予指示。《福惠全书。卷五。莅任部。禀帖赘说》:「其商酌请示之处,贵婉曲。」《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巡捕尚呆呆的站著一旁请示,平中丞说:『这样寿礼,清而不俗,就收了他也是不伤廉的。』」
《漢語大詞典》:示形
古代兵家战术用语。指行军布阵表面所显示的意图。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杜牧 注:“《传》曰:‘鷙鸟将击,必藏其形。’如 匈奴 示羸弱於 汉 使之义也…… 韩信 盛兵 临晋 而渡於 夏阳 ,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通典·兵六:“示形在彼,而攻於此。 春秋 时 越 伐 吴 , 吴子 御於 笠泽 ,夹水而陈。 越 为左右句卒,使夜或左或右鼓譟而进。 吴 师分以御之。 越 以三军潜涉,当 吴 中军而鼓之。 吴 师大乱,遂败之。”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公军渡 湖 汉 而西。至则示形 杭口 而暗进 鼇岭 。” 刘伯承 《回顾长征》:“这次, 毛主席 又成功地运用了声东击西的灵活战术,示形于 贵阳 之东,造成敌人的过失,我军得以争取时机突然西去。”
《漢語大詞典》:示梦(示夢)
谓灵魂在梦中以事示人。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鬼神默护吉壤:“ 尤氏 之兴讼者既死,示梦其子曰:‘吾将絶嗣矣。’”
《国语辞典》:回示  拼音:huí shì
尊称他人回覆的信函。清。洪升《长生殿》第四八出:「漫自将咱旧情,倩伊回示。」
《國語辭典》:训示(訓示)  拼音:xùn shì
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的教导指示。
《韵府拾遗 物韵》:示物
关尹子古之善揲蓍灼龟者能于高中示下下中示高人中示物物中示人
分类:示物
《國語辭典》:示知  拼音:shì zhī
告知或写信通知。
《韵府拾遗 寘韵》:屡示(屡示)
宋书武帝纪五纬升度屡示除旧之迹三光协数必昭布新之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