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倡和  拼音:chàng hè
1.一人先歌唱,他人再随声相和。《礼记。乐记》:「倡和清浊。」唐。孔颖达。正义:「先发声者为倡,后应声者为和。」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赵以寒士而留余仍住王公旧屋,供其饔飧,彼此倡和。」
2.一人先提议,他人再附和。《左传。昭公十二年》:「外内倡和为忠,率事以信为共,供养三德为善,非此三者弗当。」《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一个封袋上写著『程仪』,一本书、一个诗卷,知县看了,知道他也和本地名士倡和。」
3.比喻夫妻感情和睦,夫唱妇随。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河北人事,多由内政,……倡和之礼,或尔汝之。」
《漢語大詞典》:等威
与一定的身分、地位相应的威仪。左传·文公十五年:“伐鼓于朝,以昭事神,训民事君,示有等威,古之道也。” 杜预 注:“等威,威仪之等差。”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服牛马以息负步,序等威以镇祸乱。”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凡民人家国之用,制度等威之异,皆为説以处之。”清史稿·圣祖纪一:“帝王致治,在维持风化,辨别等威。”
《國語辭典》:抵罪  拼音:dǐ zuì
依犯罪的轻重,负其相当的罪责。《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四:「喧传此话到狱中,那前日抵罪邻人,便当官诉状。」
《國語辭典》:应声(應聲)  拼音:yìng shēng
1.回声、应和的声音。如:「山谷间传来响亮的应声。」
2.随声应和。形容才思敏捷。《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每进见难问,应声而对。」
3.回答。《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此婢应声曰:『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漢語大詞典》:气应(氣應)
(1).指神的昭示。汉书·石奋传:“乃者封 泰山 ,皇天嘉况,神物并见。朕方答气应,未能承意。” 颜师古 注:“言自修整,以报瑞应,恐未承顺上天之意。”
(2).气息相应。 唐 韩愈 《明水赋》:“德协于坎,同类则感;形藏在空,气应则通。”
《國語辭典》:工力  拼音:gōng lì
1.工作所需要的人工。《北史。卷八八。隐逸列传。冯亮》:「宣武给其工力,令与沙门统僧暹、河南尹甄琛等同视嵩山形胜之处,遂造闲居佛寺。」《宋史。卷九五。河渠志五》:「或官为借贷,或自备工力,或从官办集。如能兴修,依格酬奖。」
2.工夫和学力。清。宋曹〈书法约言〉:「书法之要,妙在能合,神在能离。所谓离者,务须倍加工力,自然妙生。」清。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陈石遗叙郑苏堪诗》:「然又有刻意求工而不工,不刻意求工而转工,又所谓伫兴而得者欤?二者事理乃相反,则或者其工力之至与不至。」
《國語辭典》:能量  拼音:néng liàng
物体或力场所具有的作功能力,即称为该物体或力场具有的能量。
《漢語大詞典》:实语(實語)
(1).佛教语。谓语之称于实,又行能与语相应者。《金刚经·离相寂灭分》:“ 如来 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誑语者、不异语者。”《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假设虚施皆不用,言言实语唱将来。”
(2).犹实话。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外夷助剿:“该酋已吐实语,谓剿贼本 中国 应办之事。”
《國語辭典》:凿枘(鑿枘)  拼音:zuò ruì
1.器物的卯眼和榫头。比喻相投合。汉。桓宽《盐铁论。非鞅》:「有文武之规矩,而无周吕之凿枘,则功业不成。」
2.圆凿与方枘。比喻不相合。《楚辞。宋玉。九辩》:「圆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锄铻而难入。」《聊斋志异。卷二。凤阳士人》:「女喜著之,幸不凿枘。」
《國語辭典》:陨星(隕星)  拼音:yǔn xīng
天体自太空飞来,经过空气层的,称为「陨星」。当落进大气层内,速度锐减,发白炽光,放射火花,分散细片,或在空中无形消失,或坠于地面而为「陨石」。
《漢語大詞典》:和应(和應)
犹应和。相呼应。尔雅·释乐“大鼓谓之鼖,小者谓之应” 郝懿行 义疏引 三国 魏 孙炎 云:“和应大鼓也。”
《國語辭典》:宗教  拼音:zōng jiào
利用人类对于宇宙、人生的神秘所发生的惊奇和敬畏心理,构成一种劝善惩恶的教义,并用来教化世人,使人信仰的,称为「宗教」。如佛教、基督教等。
《國語辭典》:新律  拼音:xīn lǜ
新制定的法律。《晋书。卷三○。刑法志》:「今制新律,宜都总事类,多其篇条。」唐。杜甫〈奉送郭中丞兼太仆卿充陇右节度使三十韵〉:「元帅调新律,前军压旧京。」
《漢語大詞典》:无想(無想)
(1).无所思念。
(2).佛教语。为有部和法相宗心不相应行法之一。《金刚经·大乘正宗分》:“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餘湼槃而灭度之。”法苑珠林卷八七:“或求无色,或求浄居,或求无想,故识亦不乐住也。”
《國語辭典》:定子  拼音:dìng zi
标志、记号,作为标定位置、界线之用。《西游记》第三回:「那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海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能中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