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洋洋  拼音:yáng yáng
1.水势盛大的样子。《诗经。卫风。硕人》:「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宋。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自笑堂堂汉使,得似洋洋河水,依旧祇流东?」
2.广阔无际的样子。《诗经。大雅。大明》:「牧野洋洋,檀车煌煌。」
3.众多貌。《诗经。鲁颂。閟宫》:「万舞洋洋,孝孙有庆。」
4.美善的样子。《书经。伊训》:「圣谟洋洋,嘉言孔彰。」
5.彷佛、想像。《礼记。中庸》:「盛服以承祭祀,洋洋乎如在其上。」
6.舒缓的样子。《孟子。万章上》:「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7.充满貌。《礼记。中庸》:「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红楼梦》第二一回:「看至此段,意趣洋洋,逞著酒兴,不禁提笔。」
8.没有归宿、没有依靠的样子。《楚辞。屈原。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9.得意的样子。宋。范仲淹 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10. 庄重敬慎的样子。《文选。傅毅。舞赋》:「或有矜容爱仪,洋洋习习。」
《國語辭典》:溶溶  拼音:róng róng
1.水势盛大的样子。南朝梁。江淹 哀千里赋:「水则远天相逼,浮云共色,茫茫无底,溶溶不测。」唐。杜牧〈阿房宫赋〉:「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2.宽广的样子。《楚辞。刘向。九叹。悯命》:「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3.盛多的样子。唐。皇甫湜〈吉州刺史厅壁记〉:「瑞露溶溶,降味公松。」清。洪升《长生殿》第三二出:「泪珠儿溶溶满觞,怕添不下半滴葡萄酿。」
4.明净且洁白的样子。唐。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诗:「林疏霜摵摵,波静月溶溶。」《董西厢》卷一:「月色溶溶夜,花阴寂寂春,如何临皓魄,不见月中人。」
5.暖和。宋。晏殊 采桑子。阳和二月芳菲遍词:「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宋。苏轼 哨遍。睡起画堂词:「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
《國語辭典》:高会(高會)  拼音:gāo huì
盛大的聚会。《史记。卷七。项羽本纪》:「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宋。苏轼〈雨中花。今岁花时深院〉词:「高会聊追短景,清商不假馀妍。」
《國語辭典》:大观(大觀)  拼音:dà guān
1.从大处著眼。《文选。贾谊。鵩鸟赋》:「达人大观兮,物无不可。」《文选。卢谌。赠刘琨诗》:「惟同大观,万殊一辙。」
2.形容景物的美观壮盛。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下无通市之桥,峭然孤出,似非大观。」
3.比喻集大成的事物,称为「大观」。如:「新武器大观」。
4.宋朝徽宗的年号(西元1107~1110)。
《國語辭典》:汤汤(湯湯)  拼音:shāng shāng
水流盛大的样子。《诗经。大雅。江汉》:「江汉汤汤,武夫洸洸。」清。夏敬观〈八声甘州。听愁霖一阵打窗来〉词:「谁管汤汤水?渐蹴吴天。」
《高级汉语词典》:汹汹
形容声音喧腾迅疾
《國語辭典》:漫天  拼音:màn tiān
1.满天、蔽天。宋。范成大 碧瓦诗:「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三国演义》第二回:「张宝作法,风雷大作,飞砂走石,黑气漫天,滚滚人马,自天而下。」
2.形容毫无限制的样子。如:「漫天讨价,著地还钱。」
《國語辭典》:豪华(豪華)  拼音:háo huá
1.奢侈。《宋史。卷四一八。文天祥传》:「天祥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
2.富丽堂皇。《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
3.富贵人家。《旧唐书。卷九二。韦安石传》:「陟门地豪华,早践清列,侍儿阉阍,列侍左右者十数。」
《國語辭典》:磅礴  拼音:pāng bó
广大无边,混同充塞。晋。陆机〈挽歌〉诗三首之三:「磅礴立四极,穹隆放苍天。」宋。陈亮〈水调歌头。不见南师久〉词:「千古英灵安在,磅礴几时通?」也作「旁薄」。
《漢語大詞典》:不显(不顯)
(1).不显明;不清楚。《诗·大雅·思齐》:“雝雝在宫,肃肃在庙。不显亦临,无射亦保。” 朱熹 集传:“不显,幽隐之处也。” 清 王韬 《淞隐漫录·吴也仙》:“以签语末句观之,此生结局当在水云乡里。然仙语隐而不显,从无如是之明白昭示者也。” 王老九 《进北京》诗:“只怨我没生千里眼,几十丈远看不显。”
(2).不显达。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知祥:“ 知祥 父 道 ,独留事 晋 而不显。”
(3).盛大貌。不,通“ 丕 ”。《诗·周颂·清庙》:“不显不承,无射於人斯。”《乐府诗集·晋郊祀歌·飨神歌》:“不显遗烈,之德之纯。”一本作“ 丕显 ”。
《國語辭典》:沛然  拼音:pèi rán
1.盛大的样子。《孟子。梁惠王上》:「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2.心里大受感动的样子。《汉书。卷五七。司马相如传下》:「于是天子沛然改容,曰:『俞乎,朕其试哉!』」
3.恩泽宽广深厚。《三国志。卷一九。魏书。陈思王植传》:「愿陛下沛然垂诏,使诸国庆问,四节得展。」
4.充裕无缺的样子。宋。钱公辅〈义田记〉:「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
《國語辭典》:大典  拼音:dà diǎn
1.大典礼、隆重的典礼。如:「国庆大典」。
2.大典籍。如《永乐大典》。
3.国家的大法。《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至于军国远图、刑政大典既道,在廊庙则理擅民宗,若乃明练庶务,鉴达治体。」
《國語辭典》:盛典  拼音:shèng diǎn
1.隆重的典礼。《隋书。卷一三。音乐志上》:「盛典弗愆,群望咸秩。」《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样盛典,可惜来迟了,不得躬逢其盛!」
2.笃厚的友情。《文选。刘孝标。广绝交论》:「恐惧寘怀,昭谷风之盛典。」
《國語辭典》:籍籍  拼音:jí jí
1.犹众口喧喧甚嚣尘上。《汉书。卷五三。景十三王传。江都易王刘非传》:「国中口语籍籍,慎无复至江都。」《汉书。卷六六。刘屈氂传》:「事籍籍如此,何谓秘也?」
2.纵横散落的样子。《汉书。卷六三。武五子传。燕刺王刘旦传》:「发纷纷兮寘渠,骨籍籍兮亡居。」
3.声名盛大的样子。《文选。袁淑。效曹子建乐府白马篇》:「籍籍关外来,车徒倾国廛。」唐。韩愈〈送僧澄观〉诗:「借问经营本何人,道人澄观名籍籍。」
《國語辭典》:汹涌(洶涌)  拼音:xiōng yǒng
1.水流腾涌的样子。《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沸乎暴怒,汹涌彭湃。」《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波逢汹涌,濆滂沛兮。」也作「汹涌」。
2.形容气势盛大。如:「汹涌的民主潮流,一举冲垮了东欧共产国家的铁幕。」也作「汹涌」。
3.喧闹。如:「中国餐馆只要客人一多,就会显得人声汹涌,好不热闹!」也作「汹涌」。
《國語辭典》:汹涌(洶湧)  拼音:xiōng yǒng
1.水流腾涌的样子。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惊涛汹涌向何处?孤舟一去迷归年。」也作「汹涌」。
2.形容气势盛大。唐。黄滔〈融结为何岳赋〉:「刚柔随之而汹涌,嗜欲继之而隆崇。」清。采蘅子《虫鸣漫录》:「努目向人,势甚汹涌。」也作「汹涌」。
3.喧闹。清。和邦额《夜谭随录。卷一。碧碧》:「有翁媪,率男妇六七辈,直入草堂,汹涌叫骂。」《二十载繁华梦》第九回:「及到了门前,已听得楼上人声汹涌,巴不得三步登到楼上。」也作「汹涌」。
4.动荡不安。元。罗贯中《风云会》第四折:「我想五代乱离,人心汹涌,今圣人一出,群妖顿息,不图从此得见太平也。」明。郎瑛《七修类稿。卷十四。国事类。石亨奸党》:「事虽传闻,信实显著,人心汹涌,中外危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