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瀄汩
(1).水流激荡貌。文选·枚乘〈七发〉:“瀄汩潺湲,披扬流洒。” 李善 注:“瀄,泌瀄,波相揳也;汩,蜜汩,水流疾也。” 南朝 梁 王僧孺 《白马篇》:“瀄汩河水黄,参差嶂云黑。” 唐 张说 《畏途赋》:“风雨瀄汩兮,崩泉而险湍;图画诡屈兮,红峯而碧峦。” 清 梅曾亮 《江亭消夏记》:“其下有波浪瀄汩声,渺若大泽,无涯江湖之思焉。”
(2).疾行貌。 唐 柳宗元 《梦归赋》:“灵幽漠以瀄汩兮,进怊悵而不得。”
《國語辭典》:伾伾  拼音:pī pī
形容有力的样子。《诗经。鲁颂。駉》:「有骍有骐,以车伾伾。」
《漢語大詞典》:驿行(驛行)
乘驿马疾行。宋书·沈攸之传:“飞火军摄文书,千里驛行。”
《漢語大詞典》:箭风(箭風)
(1).谓向人直射的隙风。 宋 高似孙 纬略·避风:“ 孙思邈 论卫生,以为人当避暗风、箭风。”
(2).谓箭疾行中带来的风。《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久闻足下手中无敌,今日请先听箭风。”
《漢語大詞典》:怒行
奋力疾行。 三国 魏 曹植 《辨道论》:“ 车师 之西国,儿生,劈背出脾,欲其食少而怒行也。”怒,一本作“ 努 ”。 宋 王安石 《骅骝》诗:“怒行追疾风,忽忽跨九州。”
分類:奋力疾行
《漢語大詞典》:馺遝
亦作“ 馺踏 ”。亦作“ 馺沓 ”。
(1).连续不断。引申为盛多貌。文选·陆机〈文赋〉:“纷威蕤以馺遝,唯毫素之所拟。” 李善 注:“馺遝,多貌。” 宋 刘昌诗 《芦浦笔记·白玉楼赋》:“玉童华女,众馺踏而云飃。” 清 陈维嵩 《凤凰台上忆吹箫·汤阴城外十里丝杨夹堤互引额以柳廊名极俊词以纪之》词:“洪水潺湲,爵台馺遝。”
(2).马疾走。泛指疾行。 清 方文 《徐月鹿水部署中喜遇八弟退谷》诗:“君言 黄河 边,兵马正馺遝。”
(3).喻迅速传播。
(4).喻奔波。
《漢語大詞典》:驰乘(馳乘)
骑马疾行。 唐 司空图 《烈妇传》:“里人列状于府,賚之酒帛,医亦驰乘而至,几死者数矣。”
《漢語大詞典》:轻军(輕軍)
(1).人数不多、轻装疾行的部队。三国志·魏志·胡质传:“ 吴 大将 朱然 围 樊城 , 质 轻军赴之。”宋书·索虏传:“朝议以‘ 项城 去虏不远,非轻军所抗,使 刘粹 召 高道瑾 还 寿阳 。’”
(2).谓轻忽军法。 三国 蜀 诸葛亮 《兵法》:“若期会不到,闻鼓不行,乘宽自留,迴避务止,初近而后远,唤名而不应,军甲不具,兵器不备,此谓轻军。”
《漢語大詞典》:馺馺
马疾行貌。 三国 魏 曹丕 《艳歌何尝行》:“小弟虽无官爵,鞍马馺馺,往来王侯长者游。” 元 刘埙 隐居通议·骈俪二:“既出危城之馺馺,长怀故国之茫茫。”
分類:马疾疾行
《漢語大詞典》:趣走
(1).奔走;行走。列子·汤问:“趣走往还,无跌失也。”韩非子·扬权:“腓大於股,难以趣走。”
(2).谓小步疾行,以示礼敬。 汉 刘向 说苑·建本:“发言陈辞,应对不悖乎耳;趣走进退,容貌不悖乎目。”
《漢語大詞典》:骛骤(騖驟)
迅疾行进。 汉 傅毅 《舞赋》:“车音若雷,騖骤相及;骆漠而归,云散城邑。”
分類:迅疾疾行
《漢語大詞典》:骋舟(騁舟)
驰舟,驾舟疾行。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躡险,骋舟奋驪,突刃触锋,为士卒先。”
分類:疾行
《漢語大詞典》:飘歘(飄歘)
随风疾行。 宋 王禹偁 《籍田赋》:“红縻黛耜,服葱犗以陆离;縹軛紺辕,驾苍龙而飘歘。” 明 王行 《题赵元临高房山锺观图》:“长松更飞泉,霞彩互飘歘。”
《漢語大詞典》:扰躟(擾躟)
匆忙疾行。文选·傅毅〈舞赋〉:“扰躟就驾,僕夫正策。” 李善 注引《埤苍》:“躟,疾行貌。”
分類:匆忙疾行
《漢語大詞典》:云催雾趱(雲催霧趲)
谓如云雾的疾行。《水浒传》第五三回:“﹝ 李逵 ﹞只听耳朵边风雨之声,两边房屋树木,一似连排价倒了的,脚底下如云催雾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