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72,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祸败
火灾
病根
祸变
大祸
大忧
兵荒
逃死
咎徵
人患
剥肤
降灾
凶灾
受祸
家祸
《漢語大詞典》:祸败(禍敗)
灾祸与失败。左传·襄公九年:“ 商 人閲其祸败之衅,必始於火。”国语·晋语八:“民志不厌,祸败无已。”《后汉书·李固传》:“譬犹一门之内,一家之事,安则共其福庆,危则通其祸败。” 宋 苏舜钦 《猎狐篇》:“久纵此凶妖,一旦果祸败。”
分類:灾祸失败
《國語辭典》:火灾(火災)  拼音:huǒ zāi
因失火而造成灾害。火灾分为天灾和人灾:物体自然燃烧造成的火灾称为天灾,人为疏忽所引发或蓄意纵火则属于人灾。
《國語辭典》:病根  拼音:bìng gēn
1.疾病的根原。如:「治病若不把病根去掉,怎能算痊瘉?」《后汉书。卷八二。方术列传下。华佗》:「君病根深,应当剖破腹。」《三国演义》第七八回:「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
2.比喻为引起灾祸或失败的根本原因。《朱子语类。卷一一○。朱子七。论兵》:「古今祸乱,必有病根。汉宦官后戚,唐藩镇,皆病根也。」《儿女英雄传》第一九回:「你这病根,却又只吃亏在一个聪明好胜。」
《漢語大詞典》:祸变(禍變)
灾祸变故。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不通者,恶事也,故其祸变致不善。” 宋 范仲淹 《奏灾异后合行四事》:“但盛德善政,及於天下,人不敢怨叛,则虽有灾异,而无祸变也。”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马祖师:“使再迟数月,则祸变绵延有大可忧者。”
《国语辞典》:大祸(大祸)  拼音:dà huò
大灾祸。《三国演义》第二回:「乘此时不诛阉宦,后必为大祸。」
分类:大祸灾祸
《漢語大詞典》:大忧(大憂)
(1).大忧患,大灾祸。周礼·春官·大司乐:“大札、大凶、大烖、大臣死,凡国之大忧,令弛县。” 贾公彦 疏:“凡国之大忧者,谓若礼记·檀弓云国亡大县邑及战败之类是也。”
(2).指皇帝死丧。有误用以称人父母之丧者。《后汉书·邓骘传》:“陛下躬天然之姿,体仁圣之德,遭国不造,仍离大忧。” 李善 注:“大忧, 和帝 、 殤帝 崩。” 宋 苏轼 《司马温公行状》:“国有大忧,中外窘乏。”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中:“ 绍兴 三年七月, 朱胜非 以右僕射丁母忧,未卒哭,降起復制词,吏部侍郎、权直学士院 陈与义 之文也。以‘兹宅大忧’四字,令翰林学士 綦崇礼 帖改为‘方服私艰’, 陈 待罪而放。”
《國語辭典》:兵荒  拼音:bīng huāng
因为战争而引起的饥荒和灾祸。如:「兵荒使得民不聊生。」
《國語辭典》:逃死  拼音:táo sǐ
逃避死亡而出奔于他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死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所谓不能也。」
《漢語大詞典》:咎徵
过失的报应;灾祸应验。《书·洪范》:“曰咎徵:曰狂,恒雨若;曰僭,恒暘若。” 蔡沉 集传:“某事失,则某咎徵应。” 晋 袁宏 后汉纪·顺帝纪下:“惧羣臣奢泰,昬迷典式,自下逼上,用速咎徵。” 唐 李邕 《赠歙州刺史叶公神道碑》:“入自卧内,问以咎徵。” 严复 《〈原富〉按语》:“閲今而考古,格物而致知,必求真实而后已者……夫非妖祥咎徵之谓也。”
《漢語大詞典》:人患
人为的灾祸。礼记·礼运:“争夺相杀,谓之人患。” 汉 刘向 说苑·反质:“非其所藏者,不有天灾,必有人患。” 郭沫若 《高渐离》第五幕:“难道他就想不到:我本是上帝的化身,任有怎样的天灾、人患,都是有百神扶持的吗?” 臧克家 《自己的写照》诗之八:“人患不够,双管齐下又来了天灾。”
分類:人患灾祸
《國語辭典》:剥肤(剝膚)  拼音:bō fū
损害肌肤。语本《易经。剥卦。六四。象曰》:「剥床以肤,切近灾也。」比喻灾害迫近人身。《明史。卷二三四。董洪春传》:「设奸人窜其中,一旦缓急,外廷不得闻,宿卫不及备,此公等剥肤患也。」
分類:灾祸
《国语辞典》:降灾(降灾)  拼音:jiàng zāi
上天施惩灾祸。《儒林外史》第二回:「丁祭肉若是不吃,圣人就计较了;大则降灾,小则害病。」
《漢語大詞典》:凶灾(凶災)
凶年灾荒。亦泛指灾难,灾祸。礼记·月令:“先雷三日,奋木鐸以令兆民,曰:‘雷将发声,有不戒其容止者,生子不备,必有凶灾。’”汉书·朱邑传:“大司农 邑 ,亷洁守节,退食自公……可谓淑人君子,遭离凶灾,朕甚閔之。” 宋 陆游 《即席》诗之一:“村邻相乐君勿笑,要是安健无凶灾。” 清 刘大櫆 《乞里人共建义仓引》:“去年凶灾,民皆飢乏。”
《漢語大詞典》:受祸(受禍)
遭受灾祸。左传·昭公十三年:“不杀 弃疾 ,虽得国,犹受祸也。”
《漢語大詞典》:家祸(家禍)
家庭的灾祸或不幸遭遇。左传·昭公十二年:“ 昭子 曰:‘ 叔孙氏 有家祸,杀适立庶,故 婼 也及此。’”后汉书·袁绍传:“是时豪杰既多附 绍 ,且感其家祸,人思为报,州郡蜂起,莫不以 袁氏 为名。” 宋 曾巩 《代太平州知州谢到任表》:“方喜便于庭闈,遽已罹于家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