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醒黠
清醒机智。 唐 白居易 《家酿新熟每尝辄醉妻侄等劝令少饮因成长句以谕之》:“六十三翁头雪白,假如醒黠欲何为?”
分類:清醒机智
《國語辭典》:醒豁  拼音:xǐng huò
明显耀目。如:「牡丹需要绿叶陪衬,方能醒豁。」
《漢語大詞典》:晕晕忽忽(暈暈忽忽)
亦作“ 晕忽忽 ”。 形容头脑发昏,不清醒。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他一点主意也没有,成天际晕晕忽忽的,不知怎样才好。” 杨朔 《〈铁流〉的故事》:“本来老三最怕上文化、政治课,一上课头就晕忽忽的,不知怎的却对《铁流》那么着迷。” 李準 《李双双小传》:“ 喜旺 平常在食堂里只做家常饭,正想‘露一手’。又听 孙有 左夸奖右夸奖,脑子就有点晕晕忽忽了。”
《國語辭典》:心明眼亮  拼音:xīn míng yǎn liàng
1.心里明白,眼睛雪亮。谓能明辨是非,洞察事理。如:「他是个心明眼亮的主管,颇得大家的爱戴。」
2.公开、全无隐秘。如:「既然大家都在,何不心明眼亮地当面商议?」
《国语辞典》:基础代谢(基础代谢)  拼音:jī chǔ dài xiè
人体在清醒且完全静止的状态下,用以维持生命所需最低消耗的能量。年龄、性别、身高、体重均会影响其代谢率高低。
《国语辞典》:恢复室(恢复室)  拼音:huī fù shì
医院里专供全身麻醉手术的病人,在手术后麻醉完全清醒前对病人观察护理的特殊房间。
《国语辞典》:半睡半醒  拼音:bàn shuì bàn xǐng
形容人刚从睡梦中醒来,神智尚未清醒。如:「半睡半醒间,彷佛自己来到了仙境。」
《漢語大詞典》:洞洞惺惺
明彻清醒貌。
分類:明彻清醒
《漢語大詞典》:发蒙振聩(發矇振聵)
使盲人也能看见,聋人也能听见。比喻言论文章有使人清醒感奋的作用。儒林外史第四四回:“ 余大先生 道:‘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矇振聵。’”
《漢語大詞典》:激醒
用兴奋药剂去使清醒或激动。例如:咖啡里的咖啡因可激醒病人。
《漢語大詞典》:浑浑沌沌(渾渾沌沌)
(1).旧指天地开辟前元气未分、模糊一团的状态。吕氏春秋·大乐:“阴阳变化,一上一下;合则成章,浑浑沌沌。”
(2).混杂、不分明貌。孙子·势:“纷纷紜紜,鬪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三节:“这绝对的东西,就是所谓‘道’,所谓‘一’。一切都笼罩在里面,分什么彼此,分什么是非?浑浑沌沌,各任自然。” 宋家玲 等《神秒的古道》:“那风,挟持着砾石、沙土,把地面搅得浑浑沌沌,似 黄河 决口,翻着巨浪。”
(3).糊涂无知貌。庄子·在宥:“浑浑沌沌,终身不离。” 郭象 注:“浑沌无知而任其自復,乃能终身不离其本。” 田汉 《暴风雨中的七个女性》第三场:“在 湖南 念书的时候,我还是浑浑沌沌的,不太晓得事情。”
(4).形容迷糊,不清醒。 欧阳山 《苦斗》五八:“她才浑浑沌沌地睡过去了。” 柯岩 《奇异的书简·追赶太阳的人》:“还有人什么也没带去,什么也没留下,走着浑浑沌沌的路,度过了空虚的一生。”
《漢語大詞典》:慧然
清醒貌。《素问·八正神明论》:“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 王冰 注:“慧然,谓清爽也。” 汉 徐干 中论·考伪:“情志慧然,不觉疾之已深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持素证篇:“四支不用,心慧然若无病。”
分類:清醒
《國語辭典》:混混沌沌  拼音:hùn hùn dùn dùn
1.迷迷糊糊而不清醒的样子。《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三回:「长大起来,仍然是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2.模糊而不分明。《老残游记》第七回:「揭起门帘来,只见天地一色,那雪下的混混沌沌价白,觉得照的眼睛发胀似的。」
《漢語大詞典》:不惺憽
不清醒。 元吴昌龄《张天师》第一折:“则见他不惺憽,假朦朧。”
《漢語大詞典》:半梦半醒(半夢半醒)
谓睡眠尚未清醒。红楼梦第三四回:“宝玉半梦半醒,刚要诉説前情,忽又觉有人推他,恍恍惚惚,听得悲切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