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消 → 销消”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漢語大詞典》:炀没(煬没)
湮没;消失。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七:“《烈女李三行》一篇,初嫌太长,难入《诗话》;然一诗一序俱古妙,不忍听其煬没,今刻续集,不妨载之。”
分類:湮没消失
《漢語大詞典》:销霣(銷霣)
消失。 明 宋濂 《〈三会语录〉序》:“人之根性不同,而垂接之机亦异。其上上者,一见之顷,情尘自然销霣,何假於言哉。”
分類:消失
《漢語大詞典》:沦褫(淪褫)
消失;废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三:“自 汉武帝 穿 昆明池 於是地,基构沦褫。”魏书·刘裕传:“於是官品沦褫,士人浑乱。”
分類:消失废除
《國語辭典》:云烟(雲煙)  拼音:yún yān
1.云气与烟雾。宋。苏辙〈超然台赋〉:「极千里于一瞬兮,寄无尽于云烟。」
2.云端、云霄。南朝宋。谢灵运〈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遂登群峰首,邈若升云烟。」
3.比喻笔势潇洒自如。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4.比喻容易消逝的事物。如:「过往云烟」。
5.比喻众多。唐。李白〈古风〉诗五九首之四六:「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
《漢語大詞典》:烟云(煙雲)
亦作“烟云”。
(1).烟霭云雾。 汉 枚乘 《七发》:“於是榛林深泽,烟云闇莫,兕虎并作。” 唐 杨炯 《奉和上元酺宴应诏》:“清明日月旦,萧索烟云涣。” 元 张可久 《折桂令·次酸斋韵》曲:“远树烟云渺茫,空山雪月苍凉。”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更有那玉立的雪山主峰,被缭绕的烟云笼罩着。”
(2).指隐逸之山林。 元 张养浩 《寨儿令·四时闲适》曲之一:“爱 庞公 不入城閫,喜 陈摶 高卧烟云。”
(3).形容高远之处。 唐 温庭筠 《上宰相启》:“遐思謦欬之音,杳絶烟云之路。”
(4).如云的烟火气。 吴运铎 《把一切献给党·童年》:“山腰上,烟囱林立,日夜喷吐着黑色的烟云。” 徐迟 《狂欢之夜》:“酒店里这样的零乱,迷漫着烟云,像刚刚遭受了原子弹一样。”
(5).比喻变化消失的事物。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惜先生归道山后,文史散落,此帖已化烟云矣。”
《国语辞典》:不灭(不灭)  拼音:bù miè
1.不熄。《史记。卷四四。魏世家》:「且夫以地事秦譬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三国魏。陈琳〈为袁绍檄豫州〉:「若举炎火以爇飞蓬,覆沧海以沃熛,炭有何不灭者哉?」
2.不消失、不灭亡。《文选。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置书怀袖中,三岁字不灭。」南朝梁。王巾〈头陁寺碑文〉:「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
《漢語大詞典》:浮沈
亦作“ 浮沉 ”。
(1).古代一种祭河川的仪式。尔雅·释天:“祭川曰浮沉。” 郭璞 注:“投祭水中,或浮或沉。”
(2).在水中或空中忽上忽下。 唐 李绅 《溯西江》诗:“孤棹自迟从蹭蹬,乱帆争疾竞浮沉。” 艾青 《鱼化石》诗:“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3).随波逐流。谓追随世俗。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病免居家,与閭里浮沉,相随行,鬭鸡走狗。”旧唐书·裴度传:“﹝ 度 ﹞及晚节,稍浮沉以避祸。” 宋 司马光 《右班殿直傅君墓志铭》:“然不能与世浮沉,平视贵要。” 清 龚自珍 《对策》:“其仕也,餘力及之而已,浮沉取容,求循资序而已。”
(4).喻升降、盛衰、得失。 汉 班倢伃 《捣素赋》:“佇风轩而结睇,对愁云之浮沉。” 三国 魏 曹植 《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文选·王僧达〈答颜延年〉诗:“结游略年义,篤顾弃浮沉。” 李善 注:“ 高诱 《淮南子》注曰:‘浮沉,犹盛衰也。’” 唐 刘复 《出东城》诗:“一为浮沉隔,会合殊未央。”明史·文苑传四·李维桢:“﹝ 维楨 ﹞浮沉外僚,几三十年。” 茅盾 《子夜》八:“好计策!不是十年宦海浮沉,磨老了的,就想不出来。”
(5).埋没;沉沦。 宋 苏轼 《与人书》之二:“君自名臣子,才美渐著,岂復久浮沉里中?” 明 宋濂 《故绍兴路总管府金府君墓碣》:“吾掌腴且厚如此,肯浮沉田閒乎?” 清 陆嵩 《赠龚蓝生》诗:“浮沉下位不得志,眼看时事动愤懣。”
(6).出现和消失。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天气所生,神灵所治,幽閒清浄,与神浮沉。” 周立波 《第一夜》:“蒙矓里,许多的幻影在前面浮沉。”
(7).指书信未送到。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殷羡 作 豫章郡 太守。临去,都下人因寄百计函书。既至 石头 ,悉掷水中,因祝曰:‘沉者自沉,浮者自浮, 殷洪乔 不能作致书邮!’”后称书信未送到为“浮沉”。 清 孙枝蔚 《淮渎庙楼寓作》诗:“ 扬州 虽咫尺,书信易浮沉。”
《國語辭典》:渺然  拼音:miǎo rán
悠远。唐。赵嘏 江楼感旧诗:「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國語辭典》:洒然  拼音:xiǎn rán
1.吃惊的样子。《庄子。庚桑楚》:「庚桑子之始来,吾洒然异之。」
2.寒冷的样子。《黄帝内经素问。卷一二。风论》:「风者,善行而数变,腠理开则洒然。」宋。范仲淹〈鄠效友人王君墓表〉:「时也天地人物,洒然在冰壶之中。」
3.肃然起敬的样子。《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是日观范雎之见者,群臣莫不洒然变色易容者。」
《漢語大詞典》:魂销(魂銷)
亦作“ 魂消 ”。
(1).指死亡。 唐 元稹 《感梦》诗:“行吟坐叹知何极?影絶魂销动隔年。今夜 商山 馆中梦,分明同在后堂前。”
(2).谓灵魂离体而消失。形容极度悲伤或极度欢乐激动。旧唐书·郑畋传:“自 函 洛 构氛,鑾舆避狄,莫不指铜驼而眥裂,望 玉垒 以魂销。” 宋 张先 《南乡子》词:“何处可魂消? 京口 终朝两信潮。” 清 王士禛 《灞桥寄内》诗:“ 太华 终南 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漢語大詞典》:消尽(消盡)
(1).谓用尽无馀。三国志·蜀志·姜维传:“官给费用,随手消尽。”
(2).完全消除,完全消失。 宋 苏辙 《论吏额不便二事札子》:“如此施行,不过十年,自当消尽。”儿女英雄传第十九回:“听了这话,心里便暗暗的着实敬服这位先生,早把那盛气消尽。” 鲁迅 《彷徨·祝福》:“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
《國語辭典》:死亡  拼音:sǐ wáng
丧失生命。《淮南子。泰族》:「君子虽死亡,其名不灭。」《三国演义》第二二回:「拯其死亡之患,复其方伯之位。」
《國語辭典》:辟易  拼音:bì yì
1.退避。《史记。卷七。项羽本纪》:「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宋。文天祥〈正气歌〉:「如此再寒暑,百沴自辟易。」
2.开垦。《吕氏春秋。士容论。上农》:「地未辟易,不操麻,不出粪。」
《漢語大詞典》:零露
降落的露水。《诗·郑风·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郑玄 笺:“零,落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蒿里行》:“驰波催永夜,零露逼短晨。” 清 谭嗣同 《公宴》诗:“华月流綺疏,置酒临高臺。剑佩拂零露,冠盖纷以来。”比喻容易消失的事物。 宋 张元干 《沁园春》词:“富贵浮云,身名零露,事事无心归便归。”一说,露珠。见 高亨 《诗经今注》
《國語辭典》:不消  拼音:bù xiāo
1.不必、无须。《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若去劫他时,不消贤弟下手。」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这不消你嘱付,令嫒到我家,就做亲女儿一般看承她。」
2.无法承受。《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叫一声:『哎也!』急缩得起时,泡得脚面红肿了。林冲道:『不消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