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侈欲
过分的欲望。 清 恽敬 《黍离说》:“夫 皇父 荣夷 斲之于方茂者也,然皆纤才侈欲容悦之徒而已。”
分類:过分欲望
《國語辭典》:饱飏(飽颺)  拼音:bǎo yáng
飏,高飞的样子。饱飏形容已经安全的逃走。《福惠全书。卷一七。刑名部。失事》:「行劫之时,不为救护,及其饱飏,故作追状。」
分類:欲望满足
《國語辭典》:凡火  拼音:fán huǒ
一般凡间的火。《西游记》第四一回:「原来龙王私雨,只好泼得凡火,妖精的三昧真火,如何泼得?好一似火上浇油,越泼越灼。」《西游记》第二回:「这火不是天火,亦不是凡火,唤做『阴火』。」
《漢語大詞典》:情嗜
犹情欲。欲望,欲念。 南朝 宋 颜延之 《释达性论》:“虽始或因顺,终至裁残,庶端萌起,情嗜不禁,生害繁惨,天理鬱灭。” 南朝 宋 鲍照 《侍郎报满辞阁疏》:“臣嚚杌穷贱,情嗜踳昧,身弱涓甃,地幽井谷。” 南朝 齐 谢朓 《落日怅望》诗:“情嗜幸非多,案牘偏为寡。”
《漢語大詞典》:养欲(養欲)
(1).犹纵欲。谓听任欲望滋长而不加节制。晏子春秋·问上二:“君得合而欲多,养欲而意骄。” 张纯一 校注:“养,长也。”
(2).满足欲望。战国策·赵策二:“今 胡 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 梁启超 《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三章:“ 墨翟 务本节用之训, 荀卿 养欲给求之论……济济彬彬,各明一义。”
《漢語大詞典》:乐欲(樂欲)
(1).佛教语。愿求,欲望。《最胜王经》卷一:“一切烦恼以乐欲为本,从乐欲生。诸佛世尊断乐欲,故名为涅槃。”
(2).谓高兴,兴奋。 章炳麟 《无神论》:“若云偶尔乐欲,自造万有,乐欲既停,便尔休息,此则 耶和瓦 之乐欲,无异於小儿游戏,又所谓起灭无常者也。”
《漢語大詞典》:觎心(覦心)
求取的欲望。左传·襄公十五年:“能官人,则民无覦心。” 杜预 注:“无覬覦以求幸。” 宋 王安石 《周秦本末论》:“﹝ 秦 ﹞销天下之兵聚 咸阳 ,使奸人虽有覦心,无所乘而起。”
分類:求取欲望
《漢語大詞典》:苦行僧
苦修的僧侣。常用以指极力克制欲望、物质生活非常刻苦的人。 宋 苏轼 《与元老侄孙书》之二:“老人与 过 子相对,如两苦行僧耳,然胸中亦超然自得,不改其度。” 清 曹寅 《山矾》诗:“婆娑自比 小山 桂,寂寞甘同苦行僧。” 胡乔木 《痛惜之馀的愿望》:“共产主义者不是苦行僧。我们的自我牺牲的目的不是死亡而是生命,不是自己(更不必说别人)的痛苦,而是人民(当然也包括自己)的幸福。”
《漢語大詞典》:侵欲
侵吞贪求的欲望。左传·文公十八年:“ 縉云氏 有不才子,贪于饮食,冒于货贿,侵欲崇侈,不可盈厌;聚敛积实,不知纪极;不分孤寡,不恤穷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谓之饕餮。”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单旗 、 刘狄 ﹞帅羣不弔之人,以行乱于王室。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资治通鉴·魏明帝太和四年:“而执法之吏,皆畏其权势,莫能纠擿,毁坏风俗,侵欲滋甚。”
《漢語大詞典》:三欲
(1).人君的三种欲望。谓欲强,欲安,欲荣。荀子·君道:“为人主者,莫不欲彊而恶弱,欲安而恶危,欲荣而恶辱,是 禹 舜 之所同也。要此三欲,辟此三恶,果何道而便?曰:在慎取相,道莫径是矣。”
(2).人君的三种欲望。谓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管子·法法:“君有三欲於民。三欲不节,则上位危。三欲者何也?一曰求,二曰禁,三曰令。求必欲得,禁必欲止,令必欲行。”
《國語辭典》:性欲(性慾)  拼音:xìng yù
性的欲望。如:「性欲有如食欲,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但如何妥加控制,却是需要学习的。」
《漢語大詞典》:邪欲
淫邪的欲望。《后汉书·仲长统传》:“彼后嗣之愚主,见天下莫敢与之违,自谓若天地之不可亡也,乃奔其私嗜,骋其邪欲,君臣宣淫,上下同恶。” 高云览 《小城春秋》第三五章:“这时他那灌满邪欲的毛孔,似乎胀大了,正如在显微镜下放大的苍蝇,丑得可怕。”
分類:淫邪欲望
《漢語大詞典》:财欲(財欲)
贪求财货的欲望。《三国志·魏志·华歆传》“帝叹息” 裴松之 注引 晋 华峤 《谱叙》:“ 歆 淡於财欲,前后宠赐,诸公莫及,然终不殖产业。” 晋 常璩 华阳国志·巴志:“财欲可足,酒嗜难改。”
《漢語大詞典》:内想
内心的欲望。 明 高启 《京口张氏世寿堂》诗:“澄观息内想,心闲自难衰。”
分類:内心欲望
《漢語大詞典》:欲壑(慾壑)
像沟壑一样深的欲望。极言欲望之大。 清 许思湄 《复牛云洋书》:“冀得一中人产,饱其慾壑。”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清方档案·清吏条陈》:“而该大臣反得保首领以殁,脱然无累,且得满慾壑以肥其子孙,託外庇以安其生息。”
分類:沟壑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