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领军(領軍)  拼音:lǐng jūn
率领军队。《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等欣然领军前进,直至大兴山下。」
《漢語大詞典》:曹瞒(曹瞞)
曹操 小字 阿瞒 ,因呼为 曹瞒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汉 相国 参 之后”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 太祖 一名 吉利 ,小字 阿瞒 。” 宋 苏轼 《答范淳甫》诗:“犹胜 白门 穷 吕布 ,欲将鞍马事 曹瞒 。” 清 赵翼 《又和荆州咏古》之一:“威慑 曹瞒 欲避锋,岂虞狙伺起邻封。”
分類:曹操小字
《國語辭典》:武卫(武衛)  拼音:wǔ wèi
1.禁军之称,历代多有之。如汉末曹操为丞相,设武卫营。魏文帝置武卫将军以统率禁旅。隋置左右武卫,各置大将军、将军,唐因隋制,宋复因循。元初有武卫军,不久改称侍卫亲军。至元二十六年设武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掌管修治城隍等工役,性质与前不同。清末也有武卫军的名称。
2.强而有力的护卫。《书经。禹贡》:「二百里奋武卫。」《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中》:「在揆文教,奋武卫,是为惟垣。」
《國語辭典》:阿瞒(阿瞞)  拼音:ā mán
人名:(1)曹操小字。参见「曹操」条。(2)唐玄宗自称。见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卷一。忠志》。
《漢語大詞典》:高陵
(1).高丘,山丘。《易·同人》:“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 晋 陆机 《拟青青陵上柏》诗:“冉冉高陵苹,习习随风翰。” 元 刘永之 《酬寄伍朝宾》诗:“鲸鯢依巨浪,虎豹啸高陵。”
(2).指陵墓。 晋 张载 《七哀传》:“ 北芒 何垒垒,高陵有四五。”
(3).陵墓名。 三国 魏武帝 曹操 陵名。在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参阅《嘉庆一统志·彰德府二》、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河南四·彰德府》
(4).陵墓名。 三国 吴 孙坚 墓名。在 江苏省 丹阳市 西。参阅《嘉庆一统志·镇江府二》
(5).复姓。 汉 有 高陵显 见通志·氏族三
《漢語大詞典》:金兽(金獸)
(1).指金色虎首形铺首。 唐 薛逢 《宫词》:“锁衔金兽连环冷,水滴铜龙昼漏长。”
(2).指兽形的香炉。 宋 张耒 《秋蕊香》词:“帘幕疎疎风透,一线香飘金兽。” 明 刘基 《望江南》词:“金兽有烟飞不起,玉虫无燄翳还明。” 清 龚自珍 《莺啼序》词:“残年半销金兽,啟朱帘琐户。”
(3).铜镜上兽形花纹。 清 陈维嵩 《虞美人·咏镜》词:“香奩凉鑑蟠金兽,背压蛟螭钮。”
(4).古台名。 汉 建安 十八年, 曹操 建于 邺城 西北。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六:“三臺者, 陆翽 鄴中记云: 魏武 於 鄴城 西北立三臺,中名 铜雀 ,南名 金兽 ,北名 冰井 。”
《漢語大詞典》:三祖
(1).指三位祖先。左传·哀公二年:“曾孙 蒯聵 敢告皇祖 文王 、烈祖 康叔 、文祖 襄公 ……以集大事,无作三祖羞。” 杨伯峻 注:“三祖,皇祖、烈祖、文祖。”《文选·潘岳〈关中〉诗》:“三祖在天,圣皇绍祚。”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 宣帝 追号曰 高祖 , 文帝 号曰 太祖 , 武帝 号曰 世祖 。”金史·礼志一:“至 唐高宗 始以 高祖 太宗 崇配。 垂拱 初,又加以 高宗 ,遂有三祖同配之礼。”
(2).指 三国 魏 武帝 曹操 、 文帝 曹丕 、 明帝 曹叡 。三国志·魏志·明帝纪:“有司奏: 武皇帝 拨乱反正,为 魏太祖 ,乐用武始之舞。 文皇帝 应天受命,为 魏高祖 ,乐用咸熙之舞。帝( 明帝 )制作兴治,为 魏烈祖 ,乐用章斌之舞。三祖之朝,万世不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乐府:“ 魏 之三祖,气爽才丽,宰割辞调,音靡节平。”旧唐书·德宗纪下:“文雅中兴,夐高前代,《二南》、三祖,岂盛於兹。”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
《漢語大詞典》:老瞒(老瞞)
(1). 三国 魏 曹操 小名 阿瞒 ,后人称“老瞒”。 宋 苏轼 《甘露寺》诗:“一谈收猘子,再説走 老瞒 。” 金 元好问 《铜雀台瓦砚》诗:“千年不作鸳鸯去,唤得书生笑 老瞒 。” 明 李贽 《强臣论》:“吾以是观之,使 老瞒 不遭 汉献 。岂少一匡之勋歟?”
(2).旧时 浙 东对喜娘之称。 章炳麟 新方言·释亲属:“ 绍兴 谓乐户贱嫗为人昏礼时,扶掖新妇者为老瞒。‘瞒’亦‘蛮’也。”
《國語辭典》:翕翕  拼音:xì xì
1.次序颠倒的样子。《孙子。行军》:「谆谆翕翕,徐言入入者,失众也。」
2.朋比为奸,众口附和的样子。《后汉书。卷四八。翟酺传》:「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也作「潝潝」、「歙歙」。
《漢語大詞典》:高壁
(1).高筑壁垒。《孙子·谋攻》“少则能逃之” 三国 魏 曹操 注:“高壁坚垒,勿与战也。”三国志·魏志·陈泰传:“ 姜维 提轻兵深入,正欲与我争锋原野,求一战之利。 王经 当高壁深垒挫其鋭气。”
(2).高的山崖。 唐 杜甫 《石柜阁》诗:“石柜曾波上,临虚荡高壁。” 仇兆鳌 注:“水经注:‘高壁缅然,与霄汉连接。’”
《漢語大詞典》:雀台(雀臺)
即 铜雀台 。 汉 建安 十五年 曹操 所建,在今 河北省 临漳县 西南古 邺城 的西北隅。 南朝 宋 鲍照 《代陆平原君子有所思行》:“西出登 雀臺 ,东下望云闕。” 北周 庾信 《拟连珠》之十二:“是以 隋 珠日月,无益 驪山 之火; 雀臺 絃管,空望 西陵 之松。”
《國語辭典》:修理  拼音:xiū lǐ
1.整治。《后汉书。卷六九。窦何列传。何进》:「率左右羽林五营士屯都亭,修理以镇京师。」《红楼梦》第八九回:「又要开销国帑修理城工,工部司官又有一番照料,所以部里特来报知老爷的。」
2.惩处、教训。如:「他把下属狠狠修理了一顿,然后就怒气冲冲地离开了。」
《漢語大詞典》:驰车(馳車)
(1).古代轻型的战车。管子·七臣七主:“瑶臺玉餔不足处,驰车千駟不足乘。”孙子·作战:“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駟,革车千乘,带甲十万。” 曹操 注:“驰车,轻车也,驾駟马。” 李筌 注:“驰车,战车也。”汉书·严安传:“於是强国务攻,弱国修守,合从连衡,驰车轂击,介胄生蟣蝨,民无所告愬。”朱子语类卷一三八:“驰车千駟,革车千乘。驰车即兵车,盖轻车也……每轻车七十二人。三人在车上,一御,一持矛,一持弓,此三人乃七十五人中之将。”
(2).驱车。逸周书·大匡:“驰车送逝,旦夕运粮。” 柯岩 《奇异的书简·在澄蓝碧绿之间》:“这是一个 日本 朋友称之为新绿季节的五月清晨,我们驰车从 箱根 奔向 泽籐 。”
《國語辭典》:诡道(詭道)  拼音:guǐ dào
1.诡诈不正之道。《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
2.捷径。《晋书。卷一○四。石勒载记上》:「如闻冰船尽在渎中,未上枋内,可简壮勇者千人,诡道潜渡,袭取其船,以济大军。」
《漢語大詞典》:横骛(横騖)
(1).纵横驰骋。文选·班固〈答宾戏〉:“侯伯方轨,战国横騖。” 李善 注:“东西交驰谓之騖。” 明 李东阳 《缚虎行》:“ 布 将骑,公将步,天下纷纷可横騖。” 布 , 吕布 ;公,指 曹操 。
(2).奔腾;奔放。 宋 杨万里 《诚斋诗话》:“洪河溃溢,滔天横騖。屹然中流,观此底柱。”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二:“至其雄才壮志,横騖絶出,健论纵横,气盖一世。” 明 方孝孺 《越国公新庙碑》:“凛凛 越公 ,劲气横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