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梦景
梦一般的通常为超现实主义的景象。亦指“梦景画”
《漢語大詞典》:指象
谓天以景象示意。汉书·杜邺传:“案春秋灾异,以指象为言语,故在於得一类而达之也。” 颜师古 注:“谓天不言,但以景象指意告喻人。”汉书·五行志下之上:“指象昭昭,以觉圣朝。”
《漢語大詞典》:瑰富
亦作“瓌富”。
(1).瑰丽多姿。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序》:“穷山海之瓌富,尽人神之壮丽矣。”此形容景象风物。 宋 叶适 《〈沈子寿文集〉序》:“其不为奇险,而瑰富精切……使读之者如设芳醴珍殽,足饮饜食而无醉饱之失也。”此形容文章。
(2).美好而富饶丰裕。南齐书·州郡志下:“ 益州 ,镇 成都 ……州土瓌富,西方之一都焉。” 清 龚自珍 《饮少宰王定九丈宅,少宰命赋诗》:“维时纯庙久临御,宇宙瑰富如 成康 。”
《國語辭典》:背景  拼音:bèi jǐng
1.图画、摄影中衬托主体的景物。如:「背景太亮,照片容易曝光过度。」
2.戏剧舞台上的布景。如:「这出短剧只换了两次背景就演完了。」
3.比喻可作倚靠的人物或势力。如:「人事背景」。
4.对事物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如:「历史背景」、「时代背景」。
《国语辞典》:陇西行(陇西行)  拼音:lǒng xī xíng
1.一种乐府瑟调曲的名称。
2.诗名。唐陈陶作。七言绝句。诗中多描述边塞景象,及战争所带给人的悲痛。
《漢語大詞典》:景祥
(1).大的祥瑞。 晋 傅玄 《晋天地郊明堂歌》:“於赫大 晋 ,膺天景祥。宣兹重光,我皇受命。”
(2).景象,情状。《武王伐纣平话》卷中:“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 姬昌 眼跳耳热,心神不安。”
《國語辭典》:蜃景  拼音:shèn jǐng
是自然发生的光学现象,它将光线偏折而在遥远的距离或天空中生成虚像。也称为「海市蜃楼」。
《漢語大詞典》:雨幕
称密密麻麻的雨点形成的景象。
分類:雨点景象
《漢語大詞典》:獉狉
谓文化未开的原始景象。 清 王韬 《原道》:“盖獉狉之气倦而思有所归,高识之士以义理服之,遂足以绥靖多方,而羣类赖以生长。” 清 李鸿章 《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 中国 文物制度,迥异外洋獉狉之俗,所以郅治保邦固丕基于勿坏者,固自有在。”亦作“ 獉獉狉狉 ”。《中国近代文论选·论科学之发达可以辟旧小说之荒谬思想》:“猿化为人,未离猿性。故原人之时代,獉獉狉狉,图腾之社会,浑浑噩噩,飢则思食,寒则思衣,健则思动,疲则思卧,以嬉以游,翫岁送日,一切器具未备也,一切制度未修也。”
《國語辭典》:镜戒(鏡戒)  拼音:jìng jiè
借别人的事来警惕自己。《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今君所将,皆宗族昆弟也,无乃当以前人为镜戒。」
《國語辭典》:画面(畫面)  拼音:huà miàn
1.古代北方某些少数民族,凡遇大悲大丧,即以刀划脸,以示悲愁。《三国志。卷一六。魏书。任苏杜郑仓传。仓慈》:「及西域诸胡闻慈死,悉共会聚于戊己校尉及长吏治下发哀,或有以刀画面,以明血诚。」
2.图画、银幕等所呈现的形象。如:「影片中血腥火爆的画面不适合小孩观赏。」
《漢語大詞典》:筌象
佛教语。指未超脱尘世的景象。 南朝 梁 王僧孺 《礼佛唱导发愿文》:“夫至觉玄湛,本絶声言,玅虑虚通,固略筌象。”
《国语辞典》:西京赋(西京赋)  拼音:xī jīng fù
文章名。东汉张衡撰。全文描述长安繁华富丽的景象,结合铺叙和议论,内容丰富。
《国语辞典》:打光  拼音:dǎ guāng
1.打磨粗糙的物体表面使其光滑。
2.摄影时利用光源使物体、景象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漢語大詞典》:惨景(慘景)
悲惨的景象。 魏钢焰 《宝地、宝人、宝事》:“ 老白 自小就听说过 光绪 三年‘十村九无烟’的惨景。”
分類:悲惨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