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城市总体布局
在城市性质、规模、主要建设项目明确的情况下,对规划期内城市各项用地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中心任务,是为城市长期合理发展的综合性基础工作。
《漢語大詞典》:词约指明(詞約指明)
言词简洁,旨意明确。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议者贵其辞约而指明。”北史·萧大圜传:“ 大圜 词约指明,应答无滞。”
《國語辭典》:歧义(歧義)  拼音:qí yì
同一种语言形式,可以表达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意义的语言现象。例如「他已经走了半个多小时了」,「走」可以理解成「行走」,也可以理解成「离开」。又如「这个人谁都认识」,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认识所有的人」,也可以理解成「这个人谁都认识他」。
《漢語大詞典》:旗帜鲜明(旗幟鮮明)
比喻政治倾向非常明显或态度很明确。 董必武 《广州起义三十周年纪念》诗:“ 广州 起义继 南昌 ,旗帜鲜明见主张。” 袁鹰 《横眉》:“他旗帜鲜明,大义凛然。”
《漢語大詞典》:清证(清證)
明确验证。《书·吕刑》“五刑之疑有赦” 唐 孔颖达 疏:“其当清证审察使能之;勿使妄入人罪,妄得赦免。”
分類:明确验证
《漢語大詞典》:弄不清
不清楚,不明确。例如:向导们承认他们对于日子有些弄不清。
《漢語大詞典》:若明若暗
亦作“ 若明若昧 ”。 形容言论或情况不明确、不清楚。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以畜寡人义:“此等若明若昧之论,作记者无由知之。”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作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 中国 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
《漢語大詞典》:确限(確限)
明确规定的期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刑名·比差》:“拘提,量事之难易,人之多寡,路之远近,定有确限。令其按期回销。”
《漢語大詞典》:三三制
(1).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时,实行的一种人员分配制度。即在政权机构中,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各占三分之一。 毛泽东 《团结到底》:“共产党员在敌人后方消灭敌伪政权建立抗日政权之时,应该采取我党中央所决定的‘三三制’,不论政府人员中或民意机关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而使其他主张抗日民主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占三分之二。” 续范亭 《延安五老》诗:“身体力行三三制,把握政策与主义。” 林伯渠 《春游杂咏》:“团结三三制有力,信心定可息狼烟。”
(2).指把全体成员分为三部分,分工明确,定期轮换的制度。如:三分之一人员工作,三分之一人员调查研究,三分之一人员学习。
《漢語大詞典》:肯确(肯確)
肯定明确。 老舍 《四世同堂》八:“这次,除了商会中几个重要人物作些私人的活动,商会本身并没有什么表示,而铺户的开市是受了警察的通告的。因此, 天佑 还不能肯确的说大局究竟如何。”
分類:肯定明确
《漢語大詞典》:经济合同(經濟合同)
指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协议。
《國語辭典》:较若画一(較若畫一)  拼音:jiào ruò huà yī
法令规章明显一致。汉。荀悦《前汉纪。卷五。惠帝纪》:「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也作「较如画一」。
分類:明确一致
《國語辭典》:盲干(盲幹)  拼音:máng gàn
毫无计画、目的,只凭蛮劲做事。如:「他盲干一场,把事搞砸了。」
分類:客观明确
《國語辭典》:明明白白  拼音:míng míng bái bái
1.清晰、明显。《红楼梦》第二三回:「偶然两句,只吹到耳内,明明白白,一字不落。」《老残游记》第三回:「河里泉水湛清,看得河底明明白白。」
2.神智清醒。《红楼梦》第一六回:「我昨儿才瞧了他来,还明明白白,怎么就不中用了?」
3.光明正大。如:「你不许耍奸计,咱们明明白白的比划一次。」
《國語辭典》:连续光谱(連續光譜)  拼音:lián xù guāng pǔ
连续光谱是指光波长或频率连续分布在一定的区间范围,通常由白炽的固体所产生,如钨丝灯的光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