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20,分28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迷雾
右方
聘问
司方
转折
转篷
迷山
调转
背道
指南车
迷向
失重
冰川
南针
迎击
《國語辭典》:迷雾(迷霧)  拼音:mí wù
1.浓浓的雾。如:「今晨起来一看,才发现屋外整个陷在迷雾之中。」
2.令人捉摸不著头绪的事物。如:「目前的选情,仍然像一团迷雾,并不明朗。」
《国语辞典》:右方  拼音:yòu fāng
向右的方向。如:「开车行经高速公路交流道时,请注意右方合流的车辆。」
分类:右方方向
《國語辭典》:聘问(聘問)  拼音:pìn wèn
古代诸侯间互派使者作友好访问。《礼记。曲礼下》「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句下唐。孔颖达。正义:「诸侯使大夫问于诸侯曰聘者,聘问也,谓遣大夫往相存问。」汉。班固《白虎通。卷七。文质》:「五玉者各何施,盖以为璜以徵召,璧以聘问。」
《漢語大詞典》:司方
(1).指南车。 汉 徐岳 《数术记遗》:“数不识三,妄谈知十,犹川人事迷其指归,乃恨司方之手爽。” 甄鸾 注:“司方者,指南车也。” 北周 庾信 《周祀圆丘歌·皇夏》:“式道移候,司方迴指。”
(2).指示方向。文选·左思〈吴都赋〉:“俞骑聘路,指南司方。” 吕向 注:“指南,车名。上有木人,常指其南方,故曰司方。”南齐书·文学传·祖冲之:“初, 宋武 平 关中 ,得 姚兴 指南车,有外形而无机巧,每行,使人於内转之。 昇明 中, 太祖 辅政,使 冲之 追修古法。 冲之 改造铜机,圆转不穷,而司方如一, 马钧 以来未有也。”
(3).主管南方。 三国 魏 曹植 《大暑赋》:“ 炎帝 掌节, 祝融 司方。” 赵幼文 校注:“司,主也;方,谓南方。”
《國語辭典》:转折(轉折)  拼音:zhuǎn zhé
1.转向、改变。如:「语气一转折,意思就不一样。」
2.曲折。如:「这出连续剧情节转折多变,结局出人意外。」
《漢語大詞典》:转篷(轉篷)
转变船帆的方向。喻转变口气、态度等。 茅盾 《子夜》九:“ 李玉亭 也笑了,同时就猛然省悟到自己的态度已经超过了第三者应有,非得赶快转篷不行。”
《漢語大詞典》:迷山
在山林中迷失方向、道路。 逯斐 《猎人小屋·迷山》:“他听老调查队员们说过,老林四面全是一样的树,一个人迷山了,怎么也摸不出来的呀!”
《國語辭典》:调转(調轉)  拼音:diào zhuǎn
1.回转。《水浒传》第四回:「智深等了一回,调转身来,看著右边金刚。」也作「掉转」。
2.调动转换职务。如:「经过多年等待,他终于如愿调转到离家较近的单位任职。」元。王恽〈题冀州马同知拜庆诗卷〉:「任官无调转,享寿到期颐。」元。杨维桢〈强氏母并引〉:「强可事母以孝闻,母年踰八袟,可方以乡校官调转湖州从事。」
《國語辭典》:背道  拼音:bèi dào
1.僻静的道路。《儿女英雄传》第四回:「那黑风岗是条背道,赶到那里,大约天也晚的时候了!」
2.与正确的方向相反。如:「背道而驰」。
《國語辭典》:背道而驰(背道而馳)  拼音:bèi dào ér chí
朝著相反方向奔驰。常比喻所要到达的目标和实际进行的方向完全相反。如:「从台中到台北,车子应朝北开,你却上了往南车道,这不是背道而驰吗?」「想考上大学就该勤奋读书,而你现在却整天到处晃荡,这不是背道而驰吗?」
《國語辭典》:指南车(指南車)  拼音:zhǐ nán chē
古代用来指示方向的车。车上装有一木头人,藉由一套齿轮系统转动,使得车无论转向何方,木头人的手永远指著南方。相传为黄帝所作。也称为「司南车」。
《漢語大詞典》:迷向
迷失方向。 南朝 梁简文帝 《经琵琶峡诗》:“还瞻已迷向,直去復疑前。” 陈毅 《过旭角》诗:“红日指路不迷向,彩带金桥坚且强。”
分類:迷失方向
《國語辭典》:失重  拼音:shī zhòng
物体的视重(即秤盘显示的重量)为零的情况。
《國語辭典》:冰川  拼音:bīng chuān
在高山或两极地区,积雪由于本身的压力而变成冰层,又因重力作用而沿著地面倾斜方向移动,这种移动的大冰层便形成冰川。也称为「冰河」。
《漢語大詞典》:南针(南針,南鍼)
亦作“ 南鍼 ”。即指南针。因能指示方向,故常用来比喻正确的指导和准则。 清 薛福成 《庸庵笔记·李傅相入曾文正公幕府》:“ 傅相 亦自谓从前歷佐诸帅,茫无指归。至此如识南鍼,获益非浅。” 太平天囯 李秀成 《致征北主将张洛行书》:“惟望弟须念该主将北道生疎,祈即时赐南针,俾得有所遵循,庶不致貽閫外之羞耳。” 邹韬奋 《关于〈生活日报〉问题的总答复》:“我们准备着与困难相见,我们当排除困难向前迈进,同时希望读者诸君多多给我们以改善的南针,我们当以极诚恳的态度考虑诸君的赐教。” 杨晦 《毛泽东文艺思想给我力量》:“ 毛主席 文艺思想才是指导 中国 革命文艺运动走向胜利的南针。”
《國語辭典》:迎击(迎擊)  拼音:yíng jí
迎面攻击。《史记。卷六六。伍子胥传》:「后五年,伐越。越王句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汉书。卷一。高帝纪上》:「(田荣)大怒,以齐兵迎击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