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税额(稅額)  拼音:shuì é
纳税的总数。
《漢語大詞典》:经数(經數)
(1).常规的赋税数额。 宋 王安石 《司封郎中张君墓志铭》:“三司市绸绢十餘万,非经数,君拒弗市,民以君为有赐也。” 宋 陈亮 《书林勋〈本政书〉后》:“盖王政宽大,纳民於其间,不用一律以齐之,则制度虽密,人不思裂去,法可长守而经数尝齐矣。”
(2).指织物经线的数目。
《國語辭典》:小数(小數)  拼音:xiǎo shù
1.小技艺、小技术。《孟子。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2.些微的数额。《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回:「甚至那捐助的小数,自一元几角起,至几十元,那够不上请奖的,拿了钱出去,就完了,谁还管他。」
3.数学上指小于整数1的数,即位于小数点右边的数。如0.1、0.03。
《國語辭典》:等分  拼音:děng fēn
将物体分割成若干个部分,使各部分都相等。常用于角度、长度。如:「将这个蛋糕十等分好,免得引起争执。」
《漢語大詞典》:贯百(貫百)
指钱钞的票面数额。贯,一千钱;百,一百钱。借指钱钞。 宋 楼钥 《先兄严州行状》:“况作伪者他皆可为,惟贯百例不能乱真,故多败。”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访友》:“日间在赌坊中搜求贯百,夜宿 马鸣王庙 安身。”
《漢語大詞典》:正额(正額)
正式规定的数额。 清 薛福成 《叙疆臣建树之基》:“餉源以地丁、漕政、盐政、关税釐金为大宗,地丁有正额、耗羡、租粮三款。”
《漢語大詞典》:租额(租額)
租税的数额。新唐书·崔衍传:“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
分類:租税数额
《國語辭典》:兵额(兵額)  拼音:bīng é
士兵的数额。《宋史。卷三四。孝宗本纪二》:「诏四川宣抚使虞允文集四路漕臣,会计财赋所入,对立兵额。」
分類:士兵数额
《漢語大詞典》:秋料
秋季结纳的赋税数额。宋史·食货志上四:“随税输纳斛斗,半为夏料,半为秋料,内有请本色或纳时价贵愿纳钱者,皆从其便。”
《國語辭典》:缺额(缺額)  拼音:quē é
缺少的数额。《福惠全书。卷一○。清丈部。总论》:「又或临山濒水,涨荡淤滩,不无开垦耕种隐漏税粮,而为清丈者,为缺额包赔。」
《國語辭典》:追加  拼音:zhuī jiā
1.追赠。《汉书。卷二七。五行志上》:「宣帝既立,追加尊号,于礼不正。」
2.法律上指将以后事件,附加于以前的事件。如条约有追加条件,预算有追加预算等。
《漢語大詞典》:无员(無員)
无固定的官员数额。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大夫掌论议,有太中大夫、中大夫、諫大夫,皆无员,多至数十人。”晋书·职官志:“中常侍,得入禁中,皆无员,亦以为加官。”
《國語辭典》:追补(追補)  拼音:zhuī bǔ
事后再予补上。
《漢語大詞典》:量中
指满足一定数额。汉书·匈奴传上:“自是之后, 汉 使欲辩论者, 中行説 輒曰:‘ 汉 使毋多言!顾 汉 所输 匈奴 繒絮米糵,令其量中,必善美而已。’” 颜师古 注:“中犹满也。量中者,满其数也。”
《漢語大詞典》:赋额(賦額)
赋税的数额。 元 戴表元 《排律十七韵贺阮侯伯子》:“攅眉询赋额,正色署刑书。”《花月痕》第四回:“朝廷赋额日亏,军储日絀。”清史稿·食货志二:“总计全国赋额,其可稽者, 顺治 季年,岁徵银二千一百五十餘万两,粮六百四十餘万石。”
分類:赋税数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