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棼橹(棼櫓)
即楼橹。古时军中用以瞭望敌军的无顶盖高台。《晋书·文苑传·伏滔》:“於是筑长围,起棼櫓,高壁连堑,负戈击柝以守之。”参见“ 楼櫓 ”。
《國語辭典》:楼橹(樓櫓)  拼音:lóu lǔ
古代供守兵瞭望敌军动静的无顶盖高台。《三国志。卷五六。吴书。朱治朱然吕范朱桓传。朱然》:「真等起土山,凿地道,立楼橹。」宋。陆游〈江上对酒作〉诗:「楼橹压湓口,山川蟠武昌。」
《國語辭典》:火牛阵(火牛陣)  拼音:huǒ niú zhèn
战国时齐将田单以油浸苇草,束扎在牛尾后,再放火燃烧,使牛发怒,而冲陷敌阵,大破燕军的战术。见《史记。卷八二。田单传》。
《漢語大詞典》:火牛
(1).双角缚兵刃,尾部束苇灌脂,焚之使冲杀敌军的牛。语本史记·田单列传:“﹝ 田单 ﹞乃收城中得千餘牛……束兵刃於其角,而灌脂束苇於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 燕 军, 燕 军夜大惊。” 宋 苏轼 《云龙山观烧得云字》诗:“火牛入 燕 垒,燧象奔 吴 军。”元史·按竺迩传:“ 夔 夜驱火牛,突围出奔。”
(2).古代火攻的一种战具。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十年:“以枪揭火牛焚之,战舰既然,贼皆溃走。” 胡三省 注:“火牛,缚草为之,爇以烧敌。”
《國語辭典》:诱敌深入(誘敵深入)  拼音:yòu dí shēn rù
引诱敌人深入对己有利的地区。如:「我军伪装撤退,目的是在诱敌深入,以便一举歼灭敌军。」《宋史。卷三七九。列传。胡松年》:「向在淮南诱敌深入,步骑四集,悉陷于淖,无得解者,金人至今胆落。」
《漢語大詞典》:蚁溃鼠骇(蟻潰鼠駭)
形容敌军惊骇溃逃。 唐 柳宗元 《剑门铭序》:“左师出于 剑门 ,大攘顽嚚,諭引劫胁,蚁溃鼠骇,险无以固,收夺利地,以须王师。”
《漢語大詞典》:赵家营(趙家營)
犹 赵 壁。借指敌军营垒。 明 冯梦龙 《精忠旗·银瓶绣袍》:“强敌见先逃避,好似 赵 家营新竖了 刘 家帜。”亦省称“ 赵营 ”。
《國語辭典》:四郊多垒(四郊多壘)  拼音:sì jiāo duō lěi
四郊军垒甚多。语出《礼记。曲礼上》:「四郊多垒,此卿大夫之辱也。」比喻寇戎充斥,时受侵略。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今四郊多垒,宜人人自效。」
《國語辭典》:厌难折冲(厭難折衝)  拼音:yàn nán zhé chōng
克服困难,制敌获胜。汉。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故虞有宫之奇,晋献公为之终夜不寐;楚有子玉得臣,文公为之侧席而坐。远乎!贤者之厌难折冲也。」也作「折冲厌难」。
《国语辞典》:搴旗斩馘(搴旗斩馘)  拼音:qiān qí zhǎn guó
馘,首级。搴旗斩馘指拔取敌军的旗帜,斩获敌人的首级。比喻骁勇善战。唐。陈子昂〈为建安王誓众词〉:「今日之伐,须如雷霆之震,虎豹之击,搴旗斩馘,扫孽除凶。」
《国语辞典》:后实先声(后实先声)  拼音:hòu shí xiān shēng
作战时先以巨大的声势挫弱敌军的士气,后再实战。北周。庾信〈周柱国楚国公岐州刺史慕容公神道碑〉:「运长击短,后实先声,增垒威敌,减灶潜兵。」也作「先声后实」。
《国语辞典》:横扫千军(横扫千军)  拼音:héng sǎo qiān jūn
气势威猛,消灭大量的敌军。后形容勇武,打败所有敌手。如:「他一出马,立即横扫千军,凯旋而归。」
《国语辞典》:喊杀连天(喊杀连天)  拼音:hǎn shā lián tiān
到处都是喊杀声。形容敌军众多。《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忽听得一声炮响,后边山头上火把齐明,喊杀连天,从空而下。」
《国语辞典》:避其锐气,击其惰归(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拼音:bì qí ruì qì,jí qí duò guī
避开敌军初征时的旺盛斗志,待其松懈返回时再予攻击。《孙子。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明。涂泽民〈与李总兵书〉:「法曰:『实而备之,强而避之。』又曰:『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虽常谈,实万古用兵之要诀。」
《国语辞典》:折冲禦侮(折冲禦侮)  拼音:zhé chōng yù wǔ
打败敌军,抵抗外来的侵略。宋。胡铨〈上高宗封事〉:「呜呼!参赞大政,徒取充位如此,有如敌骑长驱,尚能折冲禦侮耶?」
《国语辞典》:照明射击(照明射击)  拼音:zhào míng shè jí
利用照明弹的发射来映照敌军,以便我方观测敌情,修正射击,并支援友军部队的行动。
《国语辞典》:转进作战(转进作战)  拼音:zhuǎn jìn zuò zhàn
部队为迟滞及脱离敌军所运用的作战行动。可区分为脱离战斗、迟滞作战及退却等三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