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不胜衣(不勝衣)  拼音:bù shēng yī
1.恭敬退让的样子。《礼记。檀弓下》:「文子其中退然,如不胜衣。」《韩诗外传》卷七:「孔子曰:『昔者周公事文王,行事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
2.体弱不能任衣服的重量。比喻瘦弱。《荀子。非相》:「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将不胜其衣。」宋。苏轼 次韵王巩颜复同泛舟诗:「沈郎清瘦不胜衣,边老便便带十围。」
《漢語大詞典》:分任
(1).分别担任。 冯玉祥 《我的生活·在常德(二)》:“教导团以 鹿锺麟 同志为团长, 刘骥 、 门致中 、 刘郁芬 、 石敬亭 分任教官。” 陶菊隐 《记者生活三十年》第三章:“ 李 冯 二人分任南北两路总司令,共同宣布讨 蒋 。”
(2).分别承担。 鲁迅 《华盖集续编·送灶日漫笔》:“但这也不能独归罪于公论家,社会上风行请吃饭而讳言请吃饭,使人们不得不虚假,那自然也应该分任其咎的。”
《國語辭典》:服事  拼音:fú shì
1.臣服听命。《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2.服侍、照料。如:「服事兄长」。
3.从事公职。《管子。法法》:「今诬能之人,服事任官,皆兼四贤之能,自此观之,功名之不立,亦易知也。」
《漢語大詞典》:身丁
(1).指达到承担赋役年龄的人。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财赋二·身丁钱》:“ 广西 郡县贫薄,凡民间父、祖年六十以上而身丁未成者,亦行科纳,谓之‘掛丁钱’。”
(2).“ 身丁钱 ”的省称。宋史·孝宗纪三:“辛未,知 绍兴府 张津 进羡餘四十万緡,詔以代民输和买、身丁之半。”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八年:“ 兴 洋 旧有义士,皆驍勇可用,祇是免身丁、差役之类,不费有司钱粮。”参见“ 身丁钱 ”。
《國語辭典》:身丁钱(身丁錢)  拼音:shēn dīng qián
古时按人丁徵收的税。宋。陆游〈丰年行〉:「县前归来传好语,黄纸续放身丁钱。」也作「丁赋」、「丁算」。
《漢語大詞典》:伏辜
服罪;承担罪责而死。语本诗·小雅·雨无正:“舍彼有罪,既伏其辜。”史记·太史公自序:“诸侯骄恣, 吴 首为乱。京师行诛,七国伏辜。”《汉书·佞倖传·董贤》:“父子骄蹇,至不为使者礼,受赐不拜,辠恶暴著。 贤 自杀伏辜。”三国志·吴志·孙亮传:“将军 孙仪 、 张怡 、 林恂 等谋杀 峻 ,发觉, 仪 自杀, 恂 等伏辜。” 唐 陈子昂 《复仇议状》:“然按之国章,杀人者死,则国家画一之法也。法之不二, 元庆 宜伏辜。”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吴桥案》:“即提 许三 与诸恶少,一审皆伏辜。”
《漢語大詞典》:民务(民務)
(1).民众承担的事务。荀子·非十二子:“故劳力而不当民务,谓之姦事;劳知而不律先王,谓之姦心。” 杨倞 注:“民务,四民之务。”《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於民务,国无异俗。”
(2).治理人民的事务。 晋 潘岳 《在怀县作》诗之二:“小国寡民务,终日寂无事。” 明 于谦 《安民疏》:“独 保定 地方又被差调官军经过骚扰,臣职专民务,岂敢缄默。”
《國語辭典》:担负(擔負)  拼音:dān fù
1.担当责任。《董西厢》卷四:「这些儿羞懒,怎能担负。」《刘知远诸宫调。第一二》:「十二三年发很毒,休言道是俺夫妻,佛也应担负。」
2.责任的分量。如:「大家分工合作,每人的担负就微不足道了。」
《漢語大詞典》:次丁
(1).承担部分赋役的未成年或老年的男女。晋书·食货志:“男女年十六已上至六十为正丁,十五已下至十三、六十一已上至六十五为次丁。”
(2).次子。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其伤病未愈及家无次丁者,量遣归营。”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或家无次丁,父母望其嗣续,室徒四壁,妻儿待以为生,忽际重病弥留,共知不起,老亲垂涕而来握其手,妻子号泣而环跪於牀。”
《國語辭典》:担当(擔當)  拼音:dān dāng
担负、承当。《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至于居间说事,买官鬻爵,只要他一口担当,事无不成。」《红楼梦》第六二回:「你不和宝玉好,他如何肯替你应!你既有担当给了我,原该不与一个人知道。」
《漢語大詞典》:宫事
(1).古代指妇女在家庭中承担的事务,如女工、养蚕及其他室内劳作等。仪礼·士昏礼:“父送女,命之曰:‘戒之敬之,夙夜毋违命。’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 陆德明 释文:“则姑命妇之事。”大戴礼记·夏小正:“妾子始蚕。先妾而后子,何也?曰:事有渐也。言自卑事者始。执养宫事。执,操也;养,长也。” 王聘珍 解诂:“宫,蚕室也。事,谓蚕事。”
(2).谓太子宫中的有关事宜。新唐书·李勣传:“ 晋王 为皇太子,授詹事,兼左卫率,仪同中书门下三品。帝曰:‘吾儿方位东宫,公旧长史,以宫事相委,勿以资屈为嫌也。’”
《漢語大詞典》:繇役
徭役。古代封建统治阶级强制农民承担的一定数量的无偿劳动。繇,通“ 徭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薄赋歛,省繇役,贵仁义,贱权利。”汉书·霍去病传:“减 陇西 、 北地 、 上郡 戍卒之半,以宽天下繇役。”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农民坏於繇役,而未尝特见救恤。”参见“ 徭役 ”。
《國語辭典》:徭役(傜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国家规定男子有服劳役的义务,包括修筑城池、造桥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南史。卷七○。循吏传。序》:「继以昏乱,政由群孽,赋调云起,徭役无度。」《资治通鉴。卷四五。汉纪三十七。明帝永平十二年》:「是时,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也作「徭役」。
《國語辭典》:徭役  拼音:yáo yì
旧时官府指派成年男子义务性的劳役,包括修城、铺路、防卫乡里、戍守边疆等工作。汉。晁错论贵粟疏〉:「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四时之间,无日休息。」《后汉书。卷四九。王符传》:「圣人深知力者民之本,国之基也。故务省徭役,使之爱日。」也作「徭役」。
《漢語大詞典》:任过(任過)
承担过失。 清 李渔 《意中缘·设计》:“做便去做,只有三桩事包不稳,须要预先説过。做成了,我也不敢居功。做不成,我也不肯任过的。”
分類:承担过失
《漢語大詞典》:任前
(1).谓马将全身的重量承担在前足上。韩非子·说林下:“其一人曰:‘子非失相也。此其为马也,踒肩而肿膝。夫踶马也者,举后而任前,肿膝不可任也,故后不举,子巧於相踶马而拙於任肿膝。’” 陈奇猷 集释:“此文之意,盖谓相马者,仅相马之后足能踶,而拙於相马前足之是否能任全身之重,前足不能任全身之重则势不能踶也。” 宋 苏轼 《韩干马十四匹》诗:“二马并驱攒八蹄,二马宛颈騣尾齐。一马任前双举后,一马却避长鸣嘶。”
(2).指就职上任以前。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筮仕·谒选》:“官中还债,莫若任前省钱,时称为格论。”
《漢語大詞典》:盐丁(鹽丁)
古代盐户中承担盐役的丁壮。也称“灶丁”。宋史·食货志下四:“其鬻盐之地曰亭场,民曰亭户,或谓之灶户,户有盐丁。”
《漢語大詞典》:受过(受過)
接受责备,承担罪责。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一:“凡君受过之处,惟余知之亮之。”《小说选刊》1981年第6期:“‘不,你检讨啥,要开会,我检讨。’ 天恩 见 社霞 代人受过,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