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清意
(1).意念纯净。史记·夏本纪:“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
(2).意境凄清。 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崔署诗序:“ 署 诗多叹词要妙,清意悲凉,《送别》《登楼》,俱堪泪下。”
(3).清凉之意。 宋 曾巩 《山水屏》诗:“餘光耀衾幬,清意凝幔褥。” 明 李日华 六研斋二笔卷一:“因自署‘奉敕村梅’,更作疎枝冷叶,清意逼人。”
《國語辭典》:飘逸(飄逸)  拼音:piāo yì
1.高飞轻快的样子。如:「微风徐徐,白云飘逸,这样的天气畅游山林,岂不快哉!」三国魏。王粲〈浮淮赋〉:「若鹰飘逸,递相竞轶。」
2.洒脱自然,超凡脱俗。《红楼梦》第二三回:「神彩飘逸,秀色夺人。」《儒林外史》第三○回:「这人生得飘逸风流,确又是个男美,不是像个妇人。」
《國語辭典》:旷远(曠遠)  拼音:kuàng yuǎn
1.久远。《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厥旷远者千有馀载,近者数百载。」
2.辽阔。《后汉书。卷二六。侯霸传》:「县界旷远,滨带江湖,而亡命者多为寇盗。」
《漢語大詞典》:月胁(月脅,月脇)
亦作“ 月脇 ”。比喻险奥的意境。 唐 皇甫湜 《〈顾况诗集〉序》:“偏於逸歌长句,骏发踔厉,徃徃若穿天心,出月脇,意外惊人语,非寻常所能及。” 宋 杨万里 《张尉惠诗和韵谢之》之二:“借问锦心能底巧,更从月胁摘将来。”
分類:意境
《漢語大詞典》:静境
(1).静谧的环境、意境。 唐 白居易 《秋池》诗之一:“静境多独得,幽怀竟谁知?”
(2).犹静域。 元 郝经 《游灵岩寺》诗:“静境求初心,滞虑驱万端。”
(3).静态,静止的境界。 夏丏尊 叶圣陶 《文心》二二:“绘画只能表现静境,而文章兼能表现动境。”
《國語辭典》:神姿  拼音:shén zī
流露于外的非凡姿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太尉神姿高彻,如瑶林琼树,自然是风尘外物。」
《漢語大詞典》:淡远(淡遠)
指意境冲淡高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五·敬一主人诗:“常见其仿 云林 小幅,笔墨淡远,摆脱畦逕,虽士大夫无以踰也。”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长沙 小西门外,望两岸居人,虽竹篱茅屋,皆清雅淡远,絶无烟火气。”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后面在 养心斋 与通大客厅的槅扇之间的墙上挂着一幅淡远秀劲的墨竹,看来似乎装裱得不久。”
《國語辭典》:冲淡(沖淡)  拼音:chōng dàn
1.谦虚淡泊。《晋书。卷九一。儒林传。杜夷传》:「夷清虚冲淡,与俗异轨。」《儒林外史》第三六回:「他襟怀冲淡,上而伯夷、柳下惠,下而陶靖节一流人物。」也作「冲澹」。
2.把事情的严重性刻意淡化。
《国语辞典》:三境  拼音:sān jìng
唐代诗歌的三种境界。即物境、情境与意境。
《國語辭典》:画境(畫境)  拼音:huà jìng
1.画分疆界。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铨赋》:「于是荀况礼、智,宋玉风、钓,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为大国。」《明史。卷七四。职官志三》:「凡京城内外各画境而分领之。境内有游民、奸民则逮治。」
2.绘画的意境。如:「这幅山水的画境极高。」《清史稿。卷五○四。艺术列传三。华岩列传》:「笃嗜金石,每以访碑纪游作图,为世所重。画境简淡,山左多宗之。」
3.图画世界。形容风景十分优美。如:「青山绿水,使人如入画境。」
《漢語大詞典》:神境
(1).神仙境界。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前部羽葆鼓吹表》:“炎燿仙都,崇丽神境。” 唐 元稹 《酬乐天劝醉》诗:“沉机造神境,不必悟楞伽。”
(2).神妙的意境。 元 吴澄 《次韵灵兴避暑》:“夜堂月影清,剧谈神境超。”《书影》卷三引 明 万时华 《〈诗经偶笺〉序》:“夫古人之唱嘆淫佚,神境超忽,而必欲硬提其字句以为纲,强疏其支派以为断,千年风雅,几为迂拙腐陋之书,嗟乎,弊甚矣!”
《漢語大詞典》:冷句
(1).谓意境幽冷的诗句。 宋 王禹偁 《投柴殿院》诗:“冷句题红叶,孤琴贮夜囊。”
(2).犹冷言冷语。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怕甚么妳母舌儿堑, 梅香 嘴儿尖,恐早晚根前冷句儿添,便知道也难凭验,家丑事必然羞掩。”
《漢語大詞典》:取境
谓因客观事物的作用而产生某种意境。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大学·传六:“好色恶臭之不当前,人则无所好而无所恶。意则起念於此,而取境於彼。心则固有焉而不待起,受境而非取境。”
《漢語大詞典》:局蹙(跼蹙)
形容见识、气量以及文章意境等狭隘。朱子语类卷十八:“説得来局蹙,不恁地宽舒。”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 愈 固弗习二氏之书,尤未闻君子之道,故执词发难,局蹙不寧。”
跼蹙:亦作“ 跼踧 ”。亦作“ 跼蹴 ”。 1.徘徊不前貌。 宋 贺铸 《答杜仲观登丛台见寄》诗:“老步失腾驤,短辕甘跼蹙。” 金 赵秉文 《和渊明〈饮酒〉》:“騏驥驾盐车,跼蹙困中途。” 元 耶律楚材 《过阴山再用前韵和人》:“倚云天险不易过,驌驦跼蹙追风蹄。”
(2).不安貌。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皮日休:“ 巢 ( 黄巢 )惜其才,授以翰林学士。 日休 惶恐,跼踧欲死,未能劫。”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霍女:“ 黄 跼踧不自安,而女殊坦坦。”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 琴仙 闻言,梨花白面,陡泛红霞,不胜跼踧之状。”《隋唐演义》第三六回:“若是 宝儿 心下有私,未免要惊慌,或是面红,或是跼蹴。”
《漢語大詞典》:意格
指诗文的意境与格调。 宋 姜夔 白石道人诗说:“意格欲高,句法欲响,只求工於句、字,亦末矣。” 清 方东树 《〈切问斋文钞〉书后》:“吾观集中诸贤之制,其意格、境象、字句、辞气多与古人不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