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风鹤(風鶴)  拼音:fēng hè
形容极度的惊慌疑惧。参见「风声鹤唳」条。清。吴梅〈翠楼吟。月杵〉词:「湖山沦小劫,正风鹤长淮兵气。」
《國語辭典》:惊惶(驚惶)  拼音:jīng huáng
害怕惶恐。《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见下邳火起,心中惊惶。」《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道元惊惶奔走,神将赶来环绕所居九仙山下一匝,被他赶著,一鞭打在脑后。」
《漢語大詞典》:感惧(感懼)
感激惶恐。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过堂:“状元出行致词云:‘今月日,礼部放榜,某等幸忝成名,获在相公陶铸之下,不任感惧。’” 宋 苏轼 《谢王内翰启》:“感惧之怀,不知所措。”
分類:感激惶恐
《國語辭典》:惭惶(慚惶)  拼音:cán huáng
惭愧惶恐。南朝梁。简文帝 答徐摛书:「竟不能黜邪进善,少助国章,献可替不,仰裨圣政,以此惭惶,无忘夕惕。」隋。炀萧皇后〈述志赋〉:「虽沐浴于恩光,内惭惶而累息。」
《漢語大詞典》:战越(戰越)
因惶恐而战栗。越,殒越,惶恐。多用于章表或上书。 唐 张九龄 《进龙池圣德颂状》:“谨随封进以闻。尘黷宸严,伏增战越。” 唐 元稹 《为严司空谢招讨使表》:“天光下济,圣泽逾深。捧詔慙惶,心魂战越。” 宋 苏辙 《上洪州孔大夫论徐常侍坟书》:“ 辙 言非所职,干冒高明,不胜战越。”
《漢語大詞典》:忧惶(憂惶)
亦作“ 忧皇 ”。 忧愁惶恐。《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今数遭变异,穀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 唐 韩愈 《潮州刺史谢上表》:“臣少多病,年纔五十,髮白齿落,理不长久,加以罪犯至重,所处又极远恶,忧惶惭悸,死亡无日。”《水浒传》第一○七回:“盖因山险水急,难以对阵,急切不能打透关隘,正在忧惶之际,幸得恩相到此。”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黎氏:“ 谢 亦忧皇,请与逃窜。” 清 曾国藩 《翰林院侍读学士丁君墓志铭》:“或体中不适,则忧皇如不终日。”
分類:忧愁惶恐
《漢語大詞典》:愧悚
惭愧惶恐。 清 恽敬 《上曹俪笙侍郎书》:“附呈近作数首,聊以塞盛意,愧悚愧悚。”
《漢語大詞典》:兢惭(兢慚,兢慙)
亦作“ 兢慙 ”。 惶恐惭愧。 前蜀 杜光庭 《大王本命醮葛仙化词》:“况荷殊荣,久叨重寄,循涯省分,常切兢慙。” 宋 曾巩 《襄州岳庙祈雨文》:“麦田苦於旱乾,民室忧於病癘。永惟责任,内集兢惭。”
分類:惶恐惭愧
《國語辭典》:惭悚(慚悚)  拼音:cán sǒng
惭愧惶恐。南朝梁。萧统〈谢敕赉看讲启〉:「惭悚交并,寝兴无寘。」《醒世恒言。卷三二。黄秀才徼灵玉马坠》:「黄生身对老翁,心怀幼女,自觉应对失次,心中惭悚。」
分類:羞惭惶恐
《漢語大詞典》:感悚
亦作“ 感竦 ”。 感激惶恐。 宋 王安石 《谢王供奉启》:“敢图恩私,先赐教督,感竦之极,敷言曷殫。” 宋 司马光 《与王介甫第三书》:“重辱示諭,益知不见弃外,收而教之,不胜感悚,不胜感悚。”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仰蒙天恩训勉备加,指授方略。跪诵之下,感悚交縈。”
分類:感激惶恐
《國語辭典》:白汗  拼音:bái hàn
用力或惊惧时所流的汗。《战国策。楚策四》:「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晋书。卷九四。隐逸列传。夏统》:「闻君之谈,不觉寒毛尽戴,白汗四匝,颜如握丹,心热如炭,舌缩口张,两耳壁塞也。」
《漢語大詞典》:悼心
(1).谓心中惶恐。后汉书·陈蕃传:“使者即臣庐,授 高阳 乡侯 印綬,臣诚悼心,不知所裁。”
(2).伤心。痛心。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远惟 王莽 篡逆之事,近览 董卓 擅权之际,亿兆悼心,智愚同痛。” 清 梅曾亮 《赠林侍郎序》:“而下鸿自天,漂我中田,浑浑泡泡,穀沉穗漂,田叟悼心,官吏灰气。”
《國語辭典》:震悚  拼音:zhèn sǒng
震骇恐惧。《晋书。卷五九。齐王囧传》:「于是百官震悚,无不失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山前一吼,摄将百兽潜形;林下独行,威使群毛震悚。」
《漢語大詞典》:荣惧(榮懼)
谓荣幸与惶恐交加。 唐 黄滔 《致薛推先辈》:“在面陈而莫尽,於笔写以寧周,攀感依投,不任荣惧。”
《漢語大詞典》:颡泚(顙泚)
孟子·滕文公上:“其顙有泚,睨而不视。” 赵岐 注:“顙,额也。泚,汗出泚泚然也。见其亲为兽虫所食,形体毁败,中心慙,故汗泚泚然出於额。”后因以“顙泚”表示心中惭愧、惶恐。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隆友道》:“岂其英爽,犹累形躯,同时之人,能不顙泚。” 明 刘基 《北上感怀》诗:“闻之犹鼻酸,见者宜顙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