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罚恶(罰惡)
惩治恶人。后汉书·百官志五:“禁姦罚恶,理讼平贼。” 何休 《〈公羊传〉序》“志在春秋” 唐 徐彦 疏:“春秋者,赏善罚恶之书。见善能赏,见恶能罚。” 鲁迅 《而已集·答有恒先生》:“民众的罚恶之心,并不下于学者和军阀。”
《漢語大詞典》:虺蛇
毒蛇。亦喻恶人。《淮南子·本经训》:“虎豹可尾,虺蛇可蹍,而不知其所由然。”《后汉书·段熲传》:“今傍郡户口单少,数为 羌 所创毒,而欲令降徒与之杂居,是犹种枳棘於良田,养虺蛇於室内也。” 明 徐复祚《投梭记·渡江》:“生平性格似虺蛇,腹有戈矛脸有花。” 郭沫若 《访花园口》诗:“居民百万成鱼鱉,国贼一夫正虺蛇。”
分類:毒蛇恶人
《漢語大詞典》:舜蹠
虞舜 和 盗跖 的并称。指圣人和恶人。《孟子·尽心上》:“鸡鸣而起,孳孳为善者, 舜 之徒也;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 跖 之徒也。欲知 舜 与 跖 之分,无他,利与善之间也。” 宋 辛弃疾 《洞仙歌·丁卯八月病中作》词:“细思量,义利 舜 跖 之分,孳孳者,等是鸡鸣而起。”
《漢語大詞典》:鸮音(鴞音)
(1).鸮鸟的恶声。语本《诗·鲁颂·泮水》:“翩彼飞鴞,集於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 毛 传:“鴞,恶声之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夸饰:“且夫鴞音之丑,岂有泮林而变好。”后引申为恶人的恶习。 清 魏源 《淮北票盐志叙》:“或又谓湖私改贩,难革鴞音,北盐灌邻,保无藩决。”
(2).《诗·豳风·鸱鸮》:“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嘵嘵。”按,此小诗序曰:“《鴟鴞》, 周公 救乱也。”故后用“鴞音”指辛勤谨慎,去巩固政权。 柳亚子 《四月二十五日》诗之三:“辛苦鴞音还 粤 地,猖狂狼子胁 秦 封。”
《國語辭典》:喽啰(嘍囉)  拼音:lóu luó
1.聪明干练。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二折:「刬地你拽大拳人面前逞喽啰,请起来波小哥。」也作「娄罗」、「偻儸」、「楼罗」。
2.蛮族的语言和声调。也作「娄罗」、「偻儸」、「楼罗」。
3.盗匪的部下。《水浒传》第二回:「如今近日上面添了一夥强人,扎下个山寨在上面,聚集著五七百个小喽啰,有百十匹好马。」也作「娄罗」、「偻儸」。
《國語辭典》:大猾  拼音:dà huá
狡猾之至。《史记。卷九九。刘敬叔孙通列传。叔孙通》:「事先生数岁,幸得从降汉,今不能进臣等,专言大猾何也?」
《國語辭典》:巨猾  拼音:jù huá
非常奸恶狡猾的人。《文选。张衡。东京赋》:「巨猾间舋,窃弄神器。」《新唐书。卷一二六。韩休传》:「罪细且不容,巨猾乃置不问。」也作「巨奸」。
《漢語大詞典》:憎人
(1).可僧恶的人。墨子·天志中:“憎人贼人,反天之意,得天之罚者也。” 三国 魏 嵇康 《声无哀乐论》:“可以我爱而谓之爱人,我憎而谓之憎人,所喜则谓之喜味,所怒则谓之怒味哉?”
(2).谓厌恶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绛洞花主〉小引》:“惟憎人者,幸灾乐祸,于一生中,得小欢喜,少有罣碍。”
分類:厌恶恶人
《漢語大詞典》:鬼气(鬼氣)
亦作“ 鬼炁 ”。
(1).旧时谓人疾病死亡,常因一种邪气侵袭所致,称之为鬼气。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诰·协昌期二:“鬼炁之侵入,常依地而逆上耳。”南史·张嗣伯传:“尸注者,鬼气伏而未起,故令人沉滞。”云笈七籤卷二八:“养育群生,整理鬼气。”
(2).鬼怪的邪气。 宋 洪迈 《夷坚丙志·黄法师醮》:“ 黄 虑鬼气伤儿神,乃布气吹其面,取汤一桮,令饮即醒。”
(3).指带有鬼怪的气氛或精神状态。 鲁迅 《书信集·致萧军萧红》:“至于老 王婆 ,我却不觉得怎么鬼气,这样的人物,南方的乡下也有的。”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女吊》:“但倘被父母所知,往往不免挨一顿竹篠,一以罚其带有鬼气,二以贺其没有跌死。”
(4).恶人之气焰。 清 何绍基 《沪上杂事》诗:“愁风闷雨人无寐,海国平分鬼气多。”此指外国侵略者气焰。
(5).不能告人的隐私,亏心事。 马烽 《张初元的故事》:“他肚子里有鬼气,自己先就心虚。”
《漢語大詞典》:凶族
原指与 尧 舜 部族敌对的四个部落。后亦泛称敌对的民族或恶人。左传·文公十八年:“ 舜 臣 尧 ,宾于四门,流四凶族, 浑敦 、 穷奇 、 檮杌 、 饕餮 ,投诸四裔,以御螭魅。” 汉 徐干 中论·智行:“若非 尧 ,则裔土多凶族,兆民长愁苦矣。” 晋 陆机 《五等诸侯论》:“在 周 之衰,难兴王室,放命者七臣,干位者三子,嗣王委其九鼎,凶族据其天邑。”北齐书·幼主纪论:“ 武平 在御,弥见沦胥,罕接朝士,不亲政事,一日万机,委诸凶族。”
《漢語大詞典》:豺虎窟
比喻恶人聚集的处所。 宋 刘子翚 《悼李奉》诗:“伤心豺虎窟,冒险尔何轻。” 清 方拱乾 《译使至高丽》诗:“豺虎窟多中土客,凤凰城是旧朝臣。” 金松岑 《读秘密使者》诗之三:“东行豺虎窟中来,姊妹花枝邂逅开。”
《漢語大詞典》:遏恶(遏惡)
(1).制裁、贬抑恶人或邪恶之事。《公羊传·庄公三十二年》:“秋,七月,癸巳, 公子牙 卒。何以不称弟?杀也。杀则曷为不言刺?为 季子 讳杀也。曷为为 季子 讳杀?季子之遏恶也。” 唐 梁肃 《〈独孤及集〉序》:“ 常州 之文,以立宪诫世,褒贤遏恶为用,故议论最长。”
(2).防止邪恶之事的发生。《三国志·吴志·孙权传》:“夫法令之设,欲以遏恶防邪,儆戒未然也。”
《漢語大詞典》:枭鸱(梟鴟)
即猫头鹰。旧时以为恶鸟,因亦喻恶人。《诗·大雅·瞻卬》“为梟为鴟” 汉 郑玄 笺:“梟鴟,恶声之鸟。”后汉书·朱浮传:“弃休令之嘉名,造梟鴟之逆谋。” 唐 韩愈 《祭马仆射文》:“茫茫黍稷,昔实棘茨。鳩鸣雀乳,不见梟鴟。” 章炳麟 《艾如张》诗:“河图日以远,梟鴟日以怒。”
《國語辭典》:贱物(賤物)  拼音:jiàn wù
1.轻贱之物。如:「金钱有时可视为贱物。」
2.轻视名利。南朝宋。谢灵运 山居赋:「贱物重己,弃世希灵。骇彼促年,爱是长生。」
《漢語大詞典》:宿恶(宿惡)
(1).元凶;大恶人。后汉书·酷吏传·黄昌:“密捕盗帅一人,胁使条诸县彊暴之人姓名居处,乃分遣掩讨,无有遗脱。宿恶大姦,皆奔走它境。” 宋 李纲 《申督府密院相度措置虔州状》:“臣深求其故,乃知招安之后,田业荒芜,耕种不具,州县救目前之急,不暇存恤,又督逋负,宿恶乘之,相煽愈固。” 明 唐顺之 《叙广右战功》:“其来,虽桀猾宿恶未尝輒杀,其可諭者,諭之;其不悛者,必遣还巢而后捕之。”
(2).大罪恶。三国志·蜀志·张嶷传:“又 斯都 耆帅 李求承 ,昔手杀 龚禄 , 嶷 求募捕得,数其宿恶而诛之。”宋史·吴奎传:“ 奎 发 孙 宿恶,徙其兄弟於 淮 闽 ,豪猾畏敛。”
《漢語大詞典》:重死
谓宝爱自身,不肯轻易而死。《老子》:“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王弼 注:“使民不用,惟身是宝,不贪货赂,故各安其居,重死而不远徙也。”荀子·荣辱:“重死持义而不橈,是士君子勇也。” 杨倞 注:“虽重爱其死,而执节持义,不橈曲以求生也。”
(1).谓恶人身死而名裂,是较常人更多一死。吕氏春秋·慎行:“ 黄帝 之贵而死, 尧 舜 之贤而死, 孟賁 之勇而死,人固皆死,若 庆封 者,可谓重死矣。” 许维遹 集释引 毕沅 曰:“死而又死,谓之重死。”
(2).谓犯罪者及其妻、子皆处死刑。 汉 刘向 说苑·尊贤:“ 晋文侯 行地登隧,大夫皆扶之, 随会 不扶, 文侯 曰:‘ 会 ,夫为人臣而忍其君者,其罪奚如?’对曰:‘其罪重死。’ 文侯 曰:‘何谓重死?’对曰:‘身死,妻子为戮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