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半殖民地
指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自从世界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 以后,腐朽的 中国 封建社会即逐渐解体而沦为半殖民地。” 冰心 《再寄小读者》八:“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国家,一个一个地独立起来了。”
《國語辭典》:包探  拼音:bāo tàn
旧时租界中捕房里查访案情的人。后泛指消息灵通、善探稳私的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五回:「说声有了包探,他就匆匆的走了。」也称为「包打听」。
《漢語大詞典》:半封建
封建国家遭受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后形成的一种社会形态。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毛泽东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第一章第三节:“上述这些情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 中国 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 中国 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國語辭典》:保护国(保護國)  拼音:bǎo hù guó
一种殖民地。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致使国家无自理内政、外交之权,需受他国保护监督者,即称为「保护国」。如:「西班牙曾经是许多南美国家的保护国。」《大马扁》第一六回:「那王照本不明外国保护国事犯的例,只道自己是有罪的人,不敢见客,任由康、梁安置。」也称为「被保护国」。
《國語辭典》:帝国主义(帝國主義)  拼音:dì guó zhǔ yì
近代欧洲国家开始殖民征服其他地区之后而产生的一种思想与行为,指基于军事、经济等优势,将权力及控制延伸到其他国家,趁机扩张其领土,并强化彼此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支配与从属关系。
《漢語大詞典》: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列宁作于1916年1-6月。分析了帝国主义的本质、经济特征和基本矛盾,揭示了帝国主义产生、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批判了德国考茨基的“超帝国主义论”,指明了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任务。
《漢語大詞典》:第二次东征
1925年9月,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支持下重占东江地区,企图夺取广州。9月28日,国民政府决定第二次东征,任命蒋介石为东征军总指挥,周恩来为总政治部主任。11月初收复东江,为国民政府统一广东奠定了基础。
《國語辭典》: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戰)  拼音:dì yī cì shì jiè dà zhàn
西元一九一四年至一九一八年的欧洲大战争。以欧洲为主要战地,参战的一方为德、奥、匈、土耳其和保加利亚等国,称为「同盟国」;另一方为英、法、俄、美、义、中、日等,称为「协约国」。是役历时四年多,战事结束后,各国于一九一九年召开巴黎和会,签订和约。也称为「第一次大战」、「欧洲大战争」、「欧战」。
《漢語大詞典》:势力范围(勢力範圍)
(1).势力所能达到、控制的区域。 茅盾 《列那和吉地》:“这一带的狗们都划有势力范围,回家时 吉地 (狗名)要通过人家的防地,也颇不容易。” 叶君健 《火花》一:“在他的势力范围之内,他是不准有什么‘兴旺’的庄稼人存在的。”
(2).特指帝国主义国家将其力量所能控制的某国领域的一部或全部,划为自己进行经济、政治侵略而不许他国势力侵入的特殊地区。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它们把 中国 划分为若干势力范围,各在其内以主人自居。”
《漢語大詞典》:金票
旧时 东北 各地对 日本 帝国主义入侵时在当地发行或流通的各种 日本 纸币的统称。因1929年前 日本 为金本位制,故称其纸币为金票。 魏巍 《山雨》第四幕:“这时在伪军中还流传着一句口号,叫做‘捉住‘杨大妈’,金票有得花’。”
《漢語大詞典》:金融寡头
帝国主义国家中掌握了金融资本的少数垄断资本家。他们是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政权的实际操纵者。也叫“财政寡头”
《漢語大詞典》:买办资产阶级(買辦資産階級)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里,勾结帝国主义并为帝国主义侵略政策服务的大资产阶级。买办资产阶级依靠帝国主义,跟本国的封建统治势力也有极密切的联系。在旧 中国 ,买办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发展成为官僚资产阶级。 毛泽东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买办资产阶级始终是帝国主义的走狗,革命的对象。买办资产阶级又分属于 美国 、 英国 、 法国 以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垄断资本集团。” 毛泽东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在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的 中国 ,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完全是国际资产阶级的附庸。” 阿英 《略谈晚清小说》:“当时人民思想上,有两个重要的东西。一是对已经腐朽的统治阶级普遍的不满与对帝国主义、买办阶级的憎恨。”
《漢語大詞典》:民族资产阶级(民族資産階級)
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某些民族独立国家里同帝国主义联系较少的中等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有对革命的敌人的妥协性。
《國語辭典》:列宁主义(列寧主義)  拼音:liè níng zhǔ yì
最早由史达林命名,是列宁在20世纪初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修订所形成的思想体系。列宁主义跟马克思主义其他流派的差别,在于列宁提出民主集中制和先锋队理论,主张革命先锋行动和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前提。
《國語辭典》:领事裁判权(領事裁判權)  拼音:lǐng shì cái pàn quán
列强诸国侨民犯罪时,不受居侨国法律的管辖,而由本国领事依本国法律审判。为帝国主义国家对半殖民地国家所订立的不平等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