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瘴气(瘴氣)  拼音:zhàng qì
山林间因湿热蒸郁而成的毒气。《后汉书。卷二四。马援传》:「初,援在交阯,常饵薏苡实,用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三国演义》第八九回:「惟未、申、酉三个时辰可往来;馀者时辰,皆瘴气密布,触之即死。」
《漢語大詞典》:山事
(1).谓管理山林的职事。周礼·地官·闾师:“任衡,以山事贡其物;任虞,以泽事贡其物。”
(2).山中的事物。 唐 刘禹锡 《奉送家兄归王屋山隐居》诗之二:“春来山事好,归去忆逍遥。”
《國語辭典》:桑中  拼音:sāng zhōng
《诗经。鄘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桑中,刺奔也。」或亦指男女相悦之诗。首章二句为:「爰采唐矣,沬之乡矣。」
《漢語大詞典》:桑中之喜
谓男女不依礼法的结合。左传·成公二年:“ 申叔 跪从其父,将适 郢 ,遇之,曰:‘异哉!夫子有三军之惧,而又有 桑中 之喜,宜将窃妻以逃者也。’” 杨伯峻 注:“此借用‘桑中’一词,暗指 巫臣 与 夏姬 私约。”《花月痕》第四六回:“﹝南北二帅﹞方其未败,锦衣玉食,倡优歌舞,其厮养贱紈綺,吸洋烟,莫不有 桑 中 之喜。”参见“ 桑中 ”。
《漢語大詞典》:松斋(松齋)
指山林别墅或隐者房舍。 唐 张说 《扈从幸韦嗣立山庄应制》诗序:“嵐气入野,榛烟出谷。鱼潭竹岸,松斋药畹。” 唐 孟郊 《游韦七洞庭别业》诗:“松斋何用扫,萝院自然涤。” 明 徐祯卿 《酬边太常于燕山见忆之作》诗:“独在山中宿,松斋清道心。”
《國語辭典》:山贼(山賊)  拼音:shān zéi
据山立寨或出入山林的盗贼。《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临海太守王诱惊骇,谓为山贼。」《三国演义》第三八回:「且说东吴各处山贼,尽皆平复。」
《漢語大詞典》:山池
(1).山林池沼。南齐书·崔祖思传:“时罢山池之威禁,深抑豪右之兼擅,则兵民之优赡,可以出师。” 南朝 梁简文帝 《南郊颂》:“山池壮丽,阶閤彤丹。”梁书·处士传·庾詵:“十亩之宅,山池居半。蔬食蔽衣,不治产业。”
(2).山中的水池。 前蜀 贯休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诗:“月树獮猴睡,山池菡萏疏。”
《漢語大詞典》:烟霞侣(煙霞侣)
亦作“烟霞侣”。
(1).与山水结成伴侣。喻性好山水。 唐 白居易 《祇役骆口因与王质夫同游秋山偶题》诗:“石拥百泉合,云破千峯开;平生烟霞侣,此地重徘徊。”
(2).指游山玩水的伴侣。 清 孙枝蔚 《清明日泛舟城北》诗:“素心能几人?经年成间阻。今日鶯花前,重聚烟霞侣。”
(3).指山林隐士。 唐 丘丹 《奉酬韦苏州使君》诗:“久作烟霞侣,暂将簪组亲。”
《漢語大詞典》:林叟
居住在山林中的老人。 唐 王维 《终南别业》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國語辭典》:猢狲(猢猻)  拼音:hú sūn
猕猴的别名。参见「猕猴」条。
《國語辭典》:岫幌  拼音:xiù huǎng
山窗。《文选。孔稚圭。北山移文》:「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
《漢語大詞典》:秋岚(秋嵐)
秋日山林的烟霭雾气。 唐 岑参 《六月三十日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诗:“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嵐。” 唐 罗邺 《嘉陵江》诗:“ 嘉陵 南岸雨初收,江似秋嵐不煞流。”
《漢語大詞典》:林岫
丛林群山。泛指山林。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道壹道人 ﹞从都下还 东山 ,经 吴 中,已而会雪下,未甚寒。诸道人问在道所经。 壹公 曰:‘风霜固所不论,乃先集其惨澹;郊邑正自飘瞥,林岫便已皓然。’” 唐 王勃 《益州绵竹县武都山净慧寺碑》:“丹梯碧洞,杳冥林岫之间;桂廡松楹,寂寞风尘之表。” 宋 叶适 《祭吕太史文》:“由是东南之士,拔起林岫,为英为哲,继公之后。”
《國語辭典》:租佃  拼音:zū diàn
佃农缴交给地主的田租。
《漢語大詞典》:五土
(1).山林、川泽、丘陵、水边平地、低洼地等五种土地。《孔子家语·相鲁》:“乃别五土之性,而物各得其所生之宜。” 王肃 注:“五土,一曰山林,二曰川泽,三曰丘陵,四曰坟衍,五曰原隰。” 宋 王禹偁 《籍田赋》:“兴五土之利,固必躬而必亲;同 三代 之风,復不矜而不伐。”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视五土之宜,以分其刚柔侈敛。”
(2).指青、赤、白、黑、黄五色土。古代帝王铺填社坛分封诸侯仪式所用之土。 唐 王维 《大唐大安国寺故大德净觉禅师碑铭》:“詰朝而五土开国,信宿而駟马朝天。” 赵殿成 注:“ 蔡邕 独断:天子大社,以五色土为坛。皇子封为王者,受天子之社土,以所封之方色,东方受青,南方受赤,他如其方色,苴以白茅,授之各以其所封之色,归国以立社,故谓之受茅土。”
《國語辭典》:草寇  拼音:cǎo kòu
草野中的盗贼。《水浒传》第六一回:「路上便有些个草寇出来,小人也敢发落的三五十个开去。」《西游记》第一一回:「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处烟尘、七十二处草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