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开铺(開鋪)
安置床铺。儒林外史第五一回:“这时船上水手倒也开铺去睡了,三个差人点起灯来打骨牌。” 徐特立 《长征中的医院》:“﹝看护﹞飞跑的去找门板,找禾草,替伤病员开铺。”
分類:安置床铺
《国语辞典》:车体(车体)  拼音:chē tǐ
安置在底盘上的车身外壳。内可装置人、货,为车辆的主体部分。
《漢語大詞典》:转置(轉置)
调换安置。《汉书·武帝纪》:“卫士转置送迎二万人,其省万人。” 颜师古 注引 郑氏 曰:“去故置新,常二万人。” 唐 白居易 《李演除左卫上将军制》:“王者法钩陈,设环列;非勋勤之将,信近之臣,则何以久张爪牙,转置肘腋者也?”
分類:调换安置
《國語辭典》:须弥座(須彌座)  拼音:xū mí zuò
佛教用语。指佛座。唐。王勃〈梓州飞乌县白鹤寺碑〉:「俯会众心,竞起须弥之座。」
《漢語大詞典》:延寿堂(延壽堂)
佛教寺庙安置患病僧人之所。 明 净善 禅林宝训·山堂小参:“ 高庵 住 云居 ,闻衲子病,移延寿堂,咨嗟叹息,如出诸己。”
《漢語大詞典》:顿官(頓官)
古代为安置冗员而设的无实职的官位。旧唐书·德宗纪上:“府、县置顿官,考满日放选。”
《國語辭典》:踏脚(踏腳)  拼音:tà jiǎo
旧时北方有炕,炕前置有一张矮脚椅子,方便人上下,称为「踏脚」。
《漢語大詞典》:祖师堂(祖師堂)
佛教禅宗安置祖师及开山僧人像的庙堂。 前蜀 贯休 有《题曹溪祖师堂》云:“皎洁 曹溪月 ,嵯峨七寳林,空传 智药 记,岂见祖禪心。”
《漢語大詞典》:贬处(貶處)
指贬官后任职或安置的地方。《初刻拍案惊奇》卷五:“﹝ 张镐 ﹞自带了家眷,星夜到贬处去了。”
《漢語大詞典》:魂亭
旧俗出葬时安置死者灵牌的纸亭。 宋 陆游 《放翁家训》:“近世出葬,或作香亭、魂亭、寓人、寓马之类,一切当屏去。”
《漢語大詞典》:馆劳(館勞)
谓安置于馆舍而慰劳之。宋史·李维传:“会塞下传 契丹 将絶盟,復遣 维 往使。其主 隆绪 重 维 名,馆劳加礼,使赋《两朝悠久诗》。”
《國語辭典》:踏板  拼音:tà bǎn
1.平铺的板。或放在船中,用以接连船只和岸边,便于人和物的上船或靠岸;或用来连接车辆,以供踏足之用。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收了缆,撅了桩,跳踏板,挂起这秋风布帆。」
2.床前踏足的小凳子。
《国语辞典》:不存济(不存济)  拼音:bù cún jì
没有办法,无法安置。宋。石孝友〈夜行船。昨日特承传诲〉词:「教俺两下不存济。你莫却、信人调戏。若还真个肯放心,厮守著、快活一世。」也作「无存济」。
《漢語大詞典》:放顿(放頓)
安放,安置。 明 汤显祖 《邯郸记·行田》:“白屋三间,红尘一榻,放顿愁肠不下。”
分類:安放安置
《國語辭典》:踏脚石(踏腳石)  拼音:tà jiǎo shí
垫脚的石头。借指基础。如:「散布在溪涧里的石头,常成为游客横越溪谷的踏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