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近处(近處)  拼音:jìn chù
不远的地方。《文明小史》第三五回:「毓生出来不见了悔生,只道他近处走走,那知左等也不来,右等也不来。」
《漢語大詞典》:移置
(1).转移建置;移动放置。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又东逕 宣阳门 南,故苑门也,皇都迁 洛 ,移置於此。”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时事·刘次方侍御奏殿廷考试严除积弊:“其分閲未入己手之卷,并不准检寻移置,致滋弊端。”
(2).调动安置。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 唐介 前因言 文彦博 远窜 广西 烟瘴之地,赖陛下仁恕哀怜,移置 湖南 。”
《漢語大詞典》:贬所(貶所)
贬官后被安置的地方。新唐书·杜元颖传:“ 元颖 死於贬所,年六十四。” 陈寅恪 《李德裕贬死辨证》:“﹝ 大中 ﹞三年十二月卒于贬所。”
《漢語大詞典》:分置
(1).分别设置。汉书·西域传序:“初置 酒泉郡 ,后稍发徙民充实之,分置 武威 、 张掖 、 敦煌 ,列四郡,据两关焉。”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於是分置 蜀郡 属国都尉,领四县如太守。”
(2).分别安置。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朱文端公救舒文襄:“请将其家属分置 苏尼特 等近地,以为羈质。”
《漢語大詞典》:庙室(廟室)
指宗庙内安置神主之石室。《公羊传·文公二年》“用栗者藏主也” 汉 何休 注:“藏于庙室中当所当奉事也。” 陈立 义疏:“上‘当’当作‘堂’,下‘当’当作‘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河水 又南逕 子夏 石室东,南北有二石室,临侧 河 崖,即 子夏 庙室也。”
《國語辭典》:安神  拼音:ān shén
1.凝聚精神。《后汉书。卷四九。仲长统传》:「安神闺房,思老氏之玄虚;呼吸精和,求至人之彷佛。」
2.安定一个人的神志。《红楼梦》第九五回:「王夫人去后,贾母叫鸳鸯找些安神定魄的药,按方吃了。」
《漢語大詞典》:佛座
安置佛像的台。 唐 白居易 《香山寺经藏记》:“堂中间置高广佛座一座,上列金色像五百。”
《漢語大詞典》:踏石
(1).踏脚的石头。安置于浅水难行之处,便于行走。 孙犁 《白洋淀纪事·吴召儿》:“不用说 雁北 那趟不完的冷水小河,登不住的冰滑踏石,转不尽的阴山背后。”
(2).旧时 陕西 端午节的一种民俗。 明 朱国祯 涌幢小品·节令:“五月五日, 江 南曰竞渡, 陕西 洋县 曰踏石。”
《國語辭典》:排定  拼音:pái dìng
安排妥当。如:「十二月分的节目单已排定。」《三国演义》第一一一回:「姜维令军士运粮草车仗,至武城山,穿连排定,欲立起寨栅,以为屯兵之计。」
《漢語大詞典》:召置
亦作“ 召寘 ”。 延揽来给予安置。汉书·贾谊传:“ 河南 守 吴公 闻其秀材,召置门下,甚幸爱。”宋史·范仲淹传:“ 晏殊 知 应天府 ,闻 仲淹 名,召寘府学。”
《国语辞典》:安著  拼音:ān zhuó
收留、安置。《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印长老接得可常,满寺僧众教长老休得安著可常在寺中,玷辱宗风。」《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他家只得一间半房子:半间安著匮台,一间做客座,客座后半间就是新房。」
分类:收留安置
《国语辞典》:差置  拼音:chāi zhì
派遣、安置。《旧唐书。卷一九。懿宗本纪》:「如本厢本将今后有节级员阙,且以行营军健,量材差置,用酬征伐之勤。」
分类:派遣安置
《國語辭典》:编置(編置)  拼音:biān zhì
将受谪、流放的官员或罪犯加以组织、安置,以便管束。《大宋宣和遗事。利集》:「遂窜蔡京儋州编置,及其子孙三十三人,并编管远恶州军。」也称为「编管」。
《漢語大詞典》:宾阁(賓閣,賓閤)
亦作“賔閤”。安置宾客的楼阁。 宋 洪适 《贺肇庆刘守启》:“扬衡賔閤,莫瞻五马之尊;寓意管城,奚报双鱼之遗。”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田鸡:“ 黄公 遂馆 林 於宾阁云。”
《漢語大詞典》:前堂
(1).前面的正房。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前堂罗钟鼓,立曲旃,后房妇女以百数。” 唐 王绩 《古意》诗之五:“幽人重其德,徙植临前堂。” 唐 崔颢 《卢姬篇》诗:“前堂后堂罗袖人,南窗北窗花发春。”
(2).佛寺中僧堂东面中央,有安置圣僧之龛,其前面称前堂,后面称后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