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淮阳绩(淮陽績)
汉 汲黯 任 淮阳 太守,政绩清明。后以“淮阳绩”指良好的政绩。 宋 刘敞 《睡起》诗:“媿无 淮阳 绩,高卧亦终年。”
《漢語大詞典》:胜屠(勝屠)
复姓。 汉 代有 河东 太守 胜屠公 。史记·酷吏列传:“ 由 后为 河东 都尉,时与其守 胜屠公 相告言罪。” 司马贞 索隐引《风俗通》:“ 胜屠 即 申屠 。”
《国语辞典》:府小吏  拼音:fǔ xiǎo lì
太守府中的小吏。汉。无名氏〈陌上桑〉诗:「十五府小吏,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专城居。」
《漢語大詞典》:李衡奴
《三国志·吴志·孙休传》“ 丹阳 太守 李衡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襄阳记》:“ 衡 每欲治家,妻輒不听,后密遣客十人於 武陵 龙阳 汜洲 上作宅,种甘橘千株。临死,敕儿曰:‘汝母恶我治家,故穷如是。然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耳。’”后遂称橘子为“李衡奴”。 唐 罗隐 《秋日富春江行》诗:“远岸平如翦,澄江静似铺。紫鳞仙客驭,金颗李衡奴。”
《漢語大詞典》:封使君
太平御览卷八九二引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 汉 宣城 郡守 封邵 ,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民呼曰 封使君 ,因去,不復来。故时人语曰:‘无作 封使君 ,生不治民死食民。’”使君,太守。后诗文中以“封使君”为虎的代称。
《漢語大詞典》:问缣游(問縑遊)
后汉书·王丹传载: 丹 同郡 河南 太守 陈遵 友人丧亲, 遵 赙助甚丰。 丹 乃怀缣一匹,陈之于主人前,曰:“如 丹 此縑,出自机杼。” 遵 闻而有惭色。 丹 子有同门生丧亲,家在 中山 ,白 丹 欲往奔慰。 丹 不许,令寄缣以祠。人问其故, 丹 举古人交游之例说明交道之难。后因用“问縑游”指笃实而又谨慎的交游。 唐 高适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叨承解榻礼,更得问縑游。”
《漢語大詞典》:征黄(徵黄)
西汉 黄霸 为 颍川 太守,有治绩,被征为京兆尹。事见汉书·循吏传·黄霸。后因以“徵黄”谓地方官员有治绩,必将被朝廷征召,升任京官。 唐 杜甫 《奉送韦中丞之晋赴湖南》:“宠渥徵 黄 渐,权宜借 寇 频。” 仇兆鳌 注:“徵 黄 渐,渐将内召也。” 宋 王禹偁 《投柴殿院》诗:“ 南 园休命侣,北闕即徵 黄 。”
《漢語大詞典》:颜钩(顔鉤)
唐 颜杲卿 , 玄宗 时为 常山 太守。 天宝 十四年起兵讨 安禄山 ,次年为 史思明 所执,骂贼不屈, 安禄山 “缚之 天津桥 柱,节解以肉噉之,詈不絶,贼鉤断其舌,曰‘復能駡否?’ 杲卿 含胡而絶,年六十五。”见新唐书·忠义传中·颜杲卿。后因以“颜鉤”为忠烈不屈的典故。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身北冠自南,血碧心肯化。 颜 鉤凛忠劲, 杜 诗蔚骚雅。”
《漢語大詞典》:郁林孙(鬱林孫)
三国 吴 陆绩 曾为 郁林 太守,以清廉著名,故后世以“鬱林孙”称美 陆 氏子孙。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九:“屋前高石在,知是鬱林孙。”按,《嘉庆重修清一统志·江苏省·苏州府二》:“ 陆龟蒙 宅在 临顿里 ,门有巨石……《续图经》:‘ 龟蒙 始居 临顿里 。’”参见“ 鬱林石 ”。
《漢語大詞典》:郁林石(鬱林石)
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 陆 氏在 姑苏 ,其门有巨石。远祖 绩 尝事 吴 为 鬱林 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鬱林石’。世保其居云。”后用为居官清廉的典故。
《漢語大詞典》:挂壁鱼(挂壁魚)
后汉书·羊续传载: 东汉 羊续 任 南阳 太守时,府丞馈送给他一条鱼,他收下后悬挂在庭中。后来这人又送鱼来, 羊续 指挂着的鱼给他看,示意他不要再送。后以“挂壁鱼”作为为官清廉的象征。 清 卢綋 《满庭芳·途况》曲:“清宦署,挂壁鱼,齁齁鼾睡莫嫌痴。”
《漢語大詞典》:郙阁颂(郙閣頌)
汉 摩崖名。 东汉 太守 李翕 建 郙阁 阁道以利行旅,时人颂其德,为文勒石于 析里桥 边,故题碑为《析里桥郙阁颂》。文额皆隶书,相传为 蔡邕 撰文并书,不足信。 宋理宗 时,太守 田克仁 以铭字昏讹,重刻在 略阳县 南 灵岩寺 之绝壁。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本汉:“《郙阁颂》为 仇子长 书……虽非知名人,然已工絶如此。”参见“ 郙阁 ”。
《漢語大詞典》:郙阁(郙閣)
汉 栈阁名。故址在今 陕西省 略阳县 西 嘉陵江 边的临江高崖。 汉 时其地名 析里 ,有桥跨溪,溪通 汉水 ,水涨时交通阻绝。 汉灵帝 建宁 三年太守 李翕 凿石架木,建阁道以利行旅。《隶释·汉李翕析里桥郙阁颂》:“行理咨嗟,郡县所苦,斯谿既然, 郙阁 尤甚。”隶续·汉武都太守李翕天井道碑 宋 洪适 释:“ 李君 以 建寧 三年到部,明年治 西狭 ,又明年治 郙阁 ,治 天井 ,可谓除患蠲难,心乎惠民者。”
分類:故址陕西
《漢語大詞典》:严母扫墓(嚴母掃墓)
汉 严延年 迁 河南 太守,其母从 东海 来,欲从 延年 腊祭。到 洛阳 ,适见报囚,母大惊。待腊礼毕,谓 延年 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当老见壮子被刑戮也。行矣,去女东归,扫除墓地耳。”后岁馀,果败。事见汉书·酷吏传·严延年。后用为典实。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且 于公 高门以待封, 严母 扫墓以望丧。”
《國語辭典》:一钱太守(一錢太守)  拼音:yī qián tài shǒu
汉刘宠为会稽太守,禁察非法,郡内大化。后徵为将作大匠,山阴县有五六个老人,各持百钱送给刘宠,以谢其清明之治,刘宠选一大钱而受,故称为「一钱太守」。见《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后用以称清廉的官吏。
《国语辞典》:付诸洪乔(付诸洪乔)  拼音:fù zhū hóng qiáo
殷洪乔为豫章太守,要离职时,时人致书信百馀封。殷洪乔行至石头,悉投掷水中。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后比喻书信遗失。如:「在战争时,因局势丕变,交通来住不便,书信往往付诸洪乔。」
《国语辞典》:怀砖之俗(怀砖之俗)  拼音:huái zhuān zhī sú
古代青州风俗浇薄,太守初到其地,民皆怀砖叩首迎之。等到卸职还家,民则以砖击之相送。见《洛阳伽蓝记。卷二。秦太上君寺》。后比喻风俗浇薄,人情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