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禹迹(禹跡)  拼音:yǔ jī
1.夏禹治水,足迹遍历中国,故以禹迹为中国的代称。《左传。襄公四年》:「芒芒禹迹,画为九州。」
2.夏禹的功业。北周。庾信《周宗庙歌。皇夏》:「功参禹迹,德赞尧门。」唐。章孝标 上浙东元相诗:「何言禹迹无人继,万顷湖田又斩新。」
《國語辭典》:女娲(女媧)  拼音:nǚ wā
1.神话传说中的上古女帝。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
2.太行山的别名。《事物异名录。坤舆部。山。王母山女娲山》:「十道山川考,太行山为天下之脊,一名王母、一名女娲。」
《漢語大詞典》:女娲氏(女媧氏)
中国 神话传说中人类的始祖。传说她与 伏羲 由兄妹而结为夫妇,产生人类。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炼五色石补天,断鳌足支撑四极,平治洪水,驱杀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并继 伏羲 而为帝。参阅《淮南子·览冥训》史记 司马贞 补《三皇本纪》太平御览卷七八皇王部《女娲氏》所举诸书。
《漢語大詞典》:禹功
指 夏禹 治水的功绩。左传·昭公元年:“美哉 禹 功,明德远矣。微 禹 ,吾其鱼乎!” 清 戴名世 《杨维岳传》:“践土而思 禹 功,食粟而思 稷 德。”
《國語辭典》:涂山(塗山)  拼音:tú shān
山名。位于安徽省怀远县东南,淮河东岸,与荆山相对。中夹淮河。也称为「当涂山」。
《國語辭典》:大夏  拼音:dà xià
1.夏禹时代的乐舞。即六乐之一。相传大禹治水有功,皋陶作以颂之。《周礼。春官。大司乐》:「以乐舞教国子,舞云门、大卷、大咸、大、大夏、大濩、大武。」《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见舞大夏者,曰:『美哉!勤而不德,非禹其谁能修之。』」
2.朝代名:(1)夏朝。亦泛指中国。《文选。扬雄。羽猎赋》:「喟然并称曰:『崇哉乎德!虽有唐虞大夏成周之隆,何以侈兹?』」(2)(西元408~431)晋时十六国之一。匈奴赫连勃勃所建。据有今陕西北部,甘肃东北部,及蒙古鄂尔多斯等地。
3.国名。位今内蒙及甘肃西北部。参见「西夏」条。
《漢語大詞典》:禹稷
指 夏禹 与 后稷 。 夏禹 后稷 受 尧 舜 命整治山川,教民耕种,称为贤臣。孟子·离娄下:“ 禹 稷 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孔子 贤之。” 汉 王充 论衡·逢遇:“夫能御驥騄者,必 王良 也;能臣 禹 、 稷 、 皋陶 者,必 尧 舜 也。”
《國語辭典》:文命  拼音:wén mìng
文德教命。《书经。大禹谟》:「文命敷于四海,祗承于帝。」汉。孔安国。传:「文命,孔云文德教命也。」《文选。谢灵运。会吟行》:「会吟自有初,请从文命敷。」
分類:夏禹
《國語辭典》:伯禹  拼音:bó yǔ
夏朝的禹。禹代鲧为宗伯,入为天子司空,故称为「伯禹」。《书经。舜典》:「伯禹作司空。」
《漢語大詞典》:有莘
亦作“ 有侁 ”。
(1).古国名。有,词头。 姒 姓, 夏禹 之后。 周文王 妃 太姒 为 有莘 之女。故址在今 陕西省 合阳县 东南。史记·夏本纪“ 禹 之父曰 鮌 ” 司马贞 索隐引世本:“ 鯀 取 有莘氏 女,谓之 女志 ,是生 高密 。” 高密 , 禹 所封国。
(2). 商汤 娶 有莘氏 之女,即其国。故址在今 河南省 开封市 ,旧 陈留县 东。一说,在今 山东省 曹县 北。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晋侯 登 有莘 之虚以观师。” 杨伯峻 注:“ 莘 ,旧国名……据《春秋舆图》, 有莘氏 之虚在今 山东省 曹县 西北。”吕氏春秋·本味:“ 有侁氏 女子採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其君令烰人养之,察其所以然。曰其母居 伊水 之上孕……故命之曰 伊尹 。” 高诱 注:“侁,读曰莘。”史记·殷本纪:“ 伊尹 名 阿衡 。 阿衡 欲奸 汤 而无由,乃为 有莘氏 媵臣。” 张守节 正义引《括地志》:“古 莘国 在 汴州 陈留县 东五里,故 莘城 是也。”
《漢語大詞典》:禹绩(禹績)
指 夏禹 治水的业绩。诗·大雅·文王有声:“ 丰水 东注,维 禹 之绩。” 毛 传:“绩,业。” 郑玄 笺:“ 禹 治之,使入 渭 东注于 河 , 禹 之功也。” 汉 阮瑀《纪征赋》:“遂临 河 而就济,瞻 禹 绩之茫茫。” 宋 曾巩 《黄河》:“宜博求能疏川浚 河 者,与之虑定,然后施功,则可以下安元元,上追 禹 绩矣。”
《漢語大詞典》:禹鼎
(1).传说 夏禹 以九牧之金铸鼎,上铸万物,使民知何物为善,何物为恶。左传·宣公三年:“昔 夏 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姦。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明 沈德符 野获编·释道·毁皇姑寺:“观 世宗 屡諭,不特明晰事理,且曲揣人情,真是 禹 鼎 秦 镜。” 清 赵翼 《题稚存万里荷戈集》诗:“即今一卷《荷戈》诗,己如 禹 鼎铸魅魑。” 清 何世麟 《感赋》诗:“ 越 裳依旧防 倭 寇, 禹 鼎何时铸 汉 奸。”
(2).即九鼎。传说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后因以喻国家领土、政权。 陈毅 《赣南游击词》:“贼子引狼输 禹 鼎,大军抗 日 渡 金沙 。”
(3). 西周 晚期青铜器。 宋 代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等书著录,称为“穆公鼎”。铭文二○五字,记述 禹 以 武公 的兵车百辆和徒御一千二百人随 周 王作战,俘获 鄂侯 事。1942年 陕西 岐山 又出一鼎,与 宋 代著录相同,现藏中国历史博物馆。
《國語辭典》:夏鼎  拼音:xià dǐng
夏禹集九州金铸九鼎,为传国的宝器。见《左传。宣公三年》。今人以夏鼎商彝为骨董之代称,故夏鼎亦有古老之意。
《國語辭典》:仪狄(儀狄)  拼音:yí dí
相传夏禹时善于制酒的人。《战国策。魏策二》:「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
《漢語大詞典》:四王
(1).指古代四位帝王 夏禹 、 商汤 、 周文王 、 周武王 。左传·成公二年:“四王之王也,树德而济同欲焉。” 杜预 注:“ 禹 、 汤 、 文 、 武 。”
(2). 清 初山水画家 王时敏 、 王鉴 、 王原祁 、 王翚 的合称。他们在艺术思想和风格上,直接或间接受 董其昌 影响。技法方面功力较深,但崇尚古人,意境很少创新,不少作品趋于程式化,对 清 代山水画有深远影响。 康熙 至 乾隆 间有 王昱 、 王愫 、 王玖 、 王宸 ;其后又有 王三锡 、 王廷元 、 王廷周 、 王鸣韶 ,俱画山水,宗法“四王”。前者称为“小四王”,后者称为“后四王”。
《國語辭典》:禹步  拼音:yǔ bù
1.跛行。相传夏禹治水,涉山川,足病而行跛,故称跛行为「禹步」。汉。扬雄《法言。重黎》:「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句下晋。李轨。注:「姒氏,禹也。治水土,涉山川,病足,故行跛也。……而俗巫多效禹步。」
2.道教法师设坛建醮时,为求遣神召灵而礼拜星斗的步态动作。参见「步罡踏斗」条。《南史。卷四五。陈显达传》:「地黄村潘妪善禁,先以钉钉柱,妪禹步作气,钉即出,乃禁显达目中镞出之。」唐。王昌龄 武陵开元观黄鍊师院诗三首之一:「松间白发黄尊师,童子烧香禹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