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荫生(廕生)  拼音:yìn shēng
旧制对因先世有功勋,而得入国子监读书的人的称呼。《红楼梦》第一四回:「贾珍道:『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也作「荫生」、「荫子」、「荫子」。
《國語辭典》:恩贡(恩貢)  拼音:ēn gòng
明、清科举制度规定遇有庆典特恩,准以是年岁贡作恩贡,次贡作岁贡。
《國語辭典》:京堂  拼音:jīng táng
清代对某些高级官员的称呼。如都察院、通政司、国子监等的长官。《儒林外史》第二四回:「又过了几时,按察司升了京堂,把他带进京去。」
《國語辭典》:例贡(例貢)  拼音:lì gòng
清代科举制度中,不经考选,由生员援例捐纳银米而成贡生的,称为「例贡」。
《漢語大詞典》:优监(優監)
清 代科举制度中监生名目之一。由附生选入国子监肄业者称为优监生。清史稿·选举志一:“监生凡四,曰:恩监、廕监、优监、例监。”
《漢語大詞典》:副贡生(副貢生)
乡试中副榜录取的,入国子监,称副贡生。 清 梁章钜 称谓录·副榜:“会典乡试中式举人,副於正榜曰副贡生。”参见“ 副榜 ”。
《國語辭典》:副榜  拼音:fù bǎng
旧时乡会试因名额限制,未能列于正榜而文字优良者,于发榜时别取若干名,列其姓名于正榜之后,称为「副榜」。《明史。卷六九。选举志》:「是时,会试有副榜,大抵署教官,故令入监者亦食其禄也。」也称为「副贡」、「副车」。
《國語辭典》:贡监(貢監)  拼音:gòng jiàn
明、清科举制度中,由府州县学推荐学行俱佳者,到京师国子监读书的人。
《漢語大詞典》:二十一史
明 万历 国子监刊行的正史,将 宋 时所称的十七史增加 宋 辽 金 元 四史,称为二十一史。 清 顾炎武 日知录·监本二十一史:“ 宋 时止有十七史,今则并 宋 、 辽 、 金 、 元 四史为二十一史。” 清 张廷玉 《上明史表》:“兴衰有自,七十二君之蹟何称;法戒攸关,二十一史之编具在。”参见“ 十七史 ”。
《漢語大詞典》:十七史
旧唐书·经籍志乙部正史类有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后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共十三史。 宋 人加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遂有“十七史”之称。参阅宋史·艺文志二、 清 王鸣盛 十七史商榷卷九九。
分類:九九
《漢語大詞典》:黉门监生(黌門監生)
明 清 时国子监的生员。也有的是恩荫或捐纳而得的。红楼梦第十三回:“ 贾蓉 不过是黌门监生,灵幡上写时不好看。”
《漢語大詞典》:集愆簿
古代国子监监丞用以记载生员过失的簿册。明史·选举志一:“监丞置集愆簿,有不遵者书之,再三犯者决责。”
《漢語大詞典》:拨历(撥歷)
明 制,把国子监监生分拨各政府部门充历事生进行实习。警世通言·赵春儿重旺曹家庄:“﹝ 殷盛 ﹞当初与 可成 同坐监,同拨歷的,近选得 浙江 按察使经歷。”明史·谢铎传:“上言六事,曰择师儒,慎科贡,正祀典,广载籍,復会饌,均拨歷。”
《國語辭典》:拔贡(拔貢)  拼音:bá gòng
一种清代选拔人才的制度。由学政选拔秀才中文行兼优的人,贡入京师,称为「拔贡生」。待会试、廷试及格后,入选者依成绩优劣分成一、二、三等,以七品京官、县官、教职任用之。馀者罢归,称为「废贡」。初定六年选拔一次,自乾隆七年改为十二年一次。《六部成语注解。礼部》:「从秀才中选其文学拔萃者作为贡生,曰:『拔贡』。」
《漢語大詞典》:成均监(成均監)
唐 代曾改国子监为成均监。新唐书·百官志三:“ 垂拱 元年,改国子监曰成均监。”参见“ 国子监 ”。
分類:国子监
《國語辭典》:国子监(國子監)  拼音:guó zǐ jiàn
我国封建时代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隋、唐、宋、元、明、清称国子监。晋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清末改革学制,自光绪三十二年起设学部,国子监并入学部。
《漢語大詞典》:南监本(南監本)
明 南京 国子监刊行的版本。 钱基博 《版本通义·历史》:“至 明 洪武 时,取天下书板入之 南京 。此板遂入国子监,世遂称为南监本( 归安 陆心源 存斋 仪顾堂续跋)。”
《漢語大詞典》:南陈北李(南陳北李)
指 明朝 李时勉 、 陈敬宗 。 李 为 北京 国子监祭酒, 陈 为 南京 国子祭酒,皆以直节重望,为士林所依归。明史·陈敬宗传:“初, 敬宗 与 李时勉 同在翰林……后二人同时为两京祭酒。 时勉 平恕得士, 敬宗 方严。终 明 世称贤祭酒者,曰南 陈 北 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