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品覈
评论;品评。后汉书·党锢传序:“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於斯行矣。”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之一:“ 刘蕡 述兵农之大略, 微之 以才识而中科,然品覈其言词,由有司而考第。” 章炳麟 《箴新党论》:“新党虽多諂曲,而品覆公卿,裁量执政,犹其所优为者。”
分類:评论品评
《漢語大詞典》:品衡
犹品评。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你可以把你所听到的和所看见的,品衡品衡一下。”
分類:品评
《漢語大詞典》:藏否
品评。藏,通“ 臧 ”。 清 陈继儒 《读书镜》卷七:“ 张忠定公 有清鉴,善藏否人物,凡所荐辟,皆方廉恬退之士。”
分類:品评
《漢語大詞典》:品核(品覈)
评论;品评。后汉书·党锢传序:“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於斯行矣。”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之一:“ 刘蕡 述兵农之大略, 微之 以才识而中科,然品覈其言词,由有司而考第。” 章炳麟 《箴新党论》:“新党虽多諂曲,而品覆公卿,裁量执政,犹其所优为者。”
分類:评论品评
《漢語大詞典》:究镜(究鏡)
详察;品评。北史·崔亮传:“况今日之选,专归尚书,以一人之鉴,照察天下, 刘毅 所云一吏部两郎中而欲究镜人物,何异以管窥天而求其博哉!”
分類:详察品评
《國語辭典》:人伦(人倫)  拼音:rén lún
1.人类的伦常。《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三国演义》第二○回:「朕闻人伦之大,父子为先;尊卑之殊,君臣为重。」
2.人类。《荀子。富国》:「人伦并处,同求而异道,同欲而异知。」《北齐书。卷三。文襄帝纪》:「禽兽恶死,人伦好生,仆实不辜,桓、庄何罪。」
3.人才。《北史。卷四一。杨播传》:「典选二十馀年,奖擢人伦,以为己任。」《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公铨品人伦,各尽其用。」
4.评选人才。《北史。卷二一。崔宏传》:「浩有鉴识,以人伦为己任。」
《國語辭典》:斟酌  拼音:zhēn zhuó
1.斟,倒酒。酌,饮酒。斟酌借指饮酒。《文选。苏武。诗四首之一》:「愿子留斟酌,叙此平生亲。」晋。陶渊明〈移居〉诗二首之二:「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2.考虑可否而决定取舍。《国语。周语上》:「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焉,是以事行而不悖。」《红楼梦》第一○回:「大家斟酌一个方儿,可用不可用,那时大爷再定夺。」
《國語辭典》:品题(品題)  拼音:pǐn tí
1.评论人物,定其高下。唐。李白 与韩荆州书:「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之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自从杜先生一番品题之后,这些缙绅士大夫家筵席间,定要几个梨园中人,杂坐衣冠队中,说长道短,这个成何体统!」也作「题品」、「题评」。
2.部类的题目。《后汉书。卷六八。许劭传》:「初,劭与靖俱有高名,好共覈论乡党人物,每月辄更其品题,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國語辭典》:位置  拼音:wèi zhì
1.地位、职位。如:「请你在公司里安排一个位置给他。」
2.所在的地方。如:「房子的位置,是在日月潭附近。」
《國語辭典》:商略  拼音:shāng lüè
1.讨论、筹划。《晋书。卷四九。阮籍传》:「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栖逸》:「籍商略终古,上陈黄农玄寂之道,下考三代盛德之美。」
2.估计、料想。宋。黄庭坚 醇道得蛤蜊复索舜泉诗:「商略督邮风味恶,不堪持到蛤蜊前。」宋。陆游 雪后寻梅偶得绝句:「商略前身是飞燕,玉肌无粟立黄昏。」也作「商量」。
3.酝酿。宋。姜夔〈点绛唇。燕雁无心〉词:「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也作「商量」。
《國語辭典》:持衡  拼音:chí héng
1.以秤称物。比喻公允的评量人才。唐。杜甫〈上韦左相二十韵〉:「持衡留藻鉴,听履上星辰。」
2.衡,北斗七星之一。持衡比喻掌握国家大权。宋。林逋 知县李大博替诗:「相门如有相,他日愿持衡。」
《國語辭典》:持衡拥璇(持衡擁璇)  拼音:chí héng yǒng xuán
衡、璇,为北斗七星中的二颗星。「持衡拥璇」比喻执掌国家的权柄。《北齐书。卷四。文宣帝纪》:「昔放勋驭世,沉璧属子;重华握历,持衡拥璇。」
《國語辭典》:刀尺  拼音:dāo chǐ
1.裁衣的剪刀及尺。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风操》:「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唐。杜甫 秋兴诗八首之一:「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2.比喻进退人才。《晋书。卷六○。列传。李含》:「臣虽无祁大夫之德,见含为腾所侮,谨表以闻,乞朝廷以时博议,无令腾得妄弄刀尺。」
《漢語大詞典》:藻鉴(藻鑑)
见“ 藻鑑 ”。
亦作“ 藻鉴 ”。
(1).品藻和鉴别(人才)。 唐 刘禹锡 《上门下武相公启》:“藻鉴之下,难逃陋容。”《剪灯馀话·琼奴传》:“特召二生,仍请前辈之善藻鑑者,使潜窥之。” 清 顾炎武 《挽殷公子岳》诗:“忆昔过从日,偏承藻鑑殊。”
(2).引申为担任品评鉴别人才的职务。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书制》:“擢任藻鑑,旋职牢笼,材皆适宜,官无逋事。”
《國語辭典》:下下  拼音:xià xià
1.每一下。元。无名氏《蓝釆和》第二折:「扣厅打四十,下下打著者。」
2.最下等。《书经。禹贡》:「厥田惟下下,厥赋下上错。」《全唐诗。卷八○六。寒山诗》:「下下低愚者,诈现多求觅。」
《漢語大詞典》:否臧
(1).成败;善恶;优劣。否,恶;臧,善。《易·师》:“师出以律,否臧,凶。” 孔颖达 疏:“否谓破败,臧谓有功。”魏书·元子思传:“不付名至,否臧何验?” 唐 白居易 《议兵策》:“议之者颇辨否臧,用之者多迷本末。” 宋 范仲淹 《用天下心为心赋》:“於是审民之好恶,察政之否臧。”续资治通鉴·宋真宗景德三年:“其两省諫官,并準 有唐 故事……限以迁官之年月,责以供职之否臧。”
(2).品评,褒贬。旧唐书·郑朗传:“适来所记,无可否臧,见亦何爽?” 唐 刘商 《哭韩淮端公兼上崔中丞》诗:“千载有疑议,一言能否臧。” 宋 叶适 《题〈陈寿老文集〉后》:“审其所从,不求强同;贵其所与,毋为易得。趋捨一心之信,否臧百世之公,则何止於 建安 、 元祐 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