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那拉氏
指 慈禧太后 。 清 咸丰 帝妃。 同治 、 光绪 两朝的实际掌权者。 满 族, 叶赫那拉 氏。后因以“那拉氏”指 慈禧太后 。 清 无名氏 《革命之原因》:“近日之崇楼杰阁,巍巍高大之 颐和园 ……以供一卖淫妇 那拉氏 之笑傲乎?”
《漢語大詞典》:练营(練營)
始建于 清 同治 初年的军队编制。详“ 练军 ”。
《漢語大詞典》:练军(練軍)
清 代军队编制的名称。 清 代练军之创建,酝酿于 咸丰 年间。 同治 元年于 天津 创练洋枪队。二年,以 直隶 额兵酌改练军。四年,兵部、户部诸臣会议选练 直隶 六军,始定练军之名。各省练兵乃踵行之。练军虽在额设制兵内选择,而营哨饷章均按 湘 淮 军制,与防军相同。练军驻屯于通都重镇,其作用亦与防军相同。 光绪 中叶后,防、练军均改为巡防队。 光绪 、 宣统 之间又改为陆军。参阅清史稿·兵志三
《漢語大詞典》:快蟹
清 道光 、 咸丰 、 同治 时战船名。其式仿 广东 船,左右桨多至二十余,其行甚速。 清 林则徐 《密拿汉奸札稿》:“捐职都司 王振高 ……復与 徐广 等同开快蟹窑口,贩买致富。”清史稿·兵志六:“寻因各省战船如快蟹、拖风、捞繒、八桨等船,仅能用於江湖港汊;新造之船,亦止备内河巡缉,难於海上衝锋。”
《國語辭典》:洋务运动(洋務運動)  拼音:yáng wù yùn dòng
清朝(约十九世纪中叶)大臣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联军之役后,深觉近代技术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学生、制兵器等的洋务运动。但因积弊过深、财力不足而告失败。
《国语辞典》:广方言馆(广方言馆)  拼音:guǎng fāng yán guǎn
清同治初年,苏州巡抚李鸿章于上海设立广方言馆,招学生四十人,延聘中西教习,分教外国语、经学、史学、算学、词章等科,以培养翻译书籍的人才为宗旨。
《国语辞典》:牡丹社事件  拼音:mǔ dān shè shì jiàn
清同治十三年(西元1874)三月,日本藉口琉球难民为台湾牡丹社生番杀害,出兵犯台,占据琅𤩝(今屏东县恒春镇),清廷派员与之交涉,时经半载,方于是年九月签定中日北京台事专约三条,而使日军撤退,史称为「牡丹社事件」。也称为「琅𤩝事件」。
《国语辞典》:北洋机器局(北洋机器局)  拼音:běi yáng jī qì jú
清同治五年(西元1866),由崇厚聘请英国人所建的兵工厂,后由李鸿章接办加以扩大,改称为「北洋机器局」。于八国联军时被燬。
《国语辞典》:江南机器制造局(江南机器制造局)  拼音:jiāng nán jī qì zhì zào jú
清同治四年(西元1865),由曾国藩、李鸿章等在上海所创设的机构。专门制造新式船炮,并附设翻译馆,翻译西书。
《国语辞典》:伊犁条约(伊犁条约)  拼音:yī lí tiáo yuē
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俄人乘新疆回变,占领伊犁,光绪五年(西元1879)乱平,崇厚以全权大臣出使俄国,索还伊犁,订约十八条,擅自割让土地颇多,获罪下狱。光绪七年驻英公使曾纪泽使俄力争,偿俄九百万卢布,收回伊犁。
分类:同治公元
《国语辞典》:捻乱(捻乱)  拼音:niǎn luàn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西元1852~1868)发生于北方的民间动乱事件。原为安徽、河南一带的乡民点燃油纸捻玩龙戏来驱疫避灾,久而聚结成为盗匪,势力扩大至北方数省。首领为张洛行、张宗禹、赖文光,与太平军互相联络照应,行踪飘忽难以捉摸。同治六年(西元1866)分为东、西二股。西捻为左宗棠、李鸿章所平定,东捻则灭于曾国藩。
《国语辞典》:帼匪(帼匪)  拼音:guó fěi
清朝咸丰、同治间四川的乱党。
《国语辞典》:北洋大臣  拼音:běi yáng dà chén
北洋通商大臣的简称。设于清同治九年,掌管直隶(河北)、山东、奉天(辽宁)三省的洋务、海防及关政事务,由直隶总督兼任。
《国语辞典》:大戴小戴  拼音:dà dài xiǎo dài
汉朝人戴德及其侄子戴圣,两人同治《礼记》,合称为「大戴小戴」。
《国语辞典》:灵安社(灵安社)  拼音:líng ān shè
台湾著名的北管音乐团体。清同治十年(西元1871)创立于台北大稻埕(今延平、建成及大同区一带)。初时乃为配合霞海城隍的祭祀活动而成立,后扩至其他庆典活动。民国七十五年曾获颁薪传奖,对我国民俗技艺的传承延续,贡献极大。
《国语辞典》:快蟹船  拼音:kuài xiè chuán
清代咸丰、同治年间的水师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