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5,分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分类词汇(续上)
切状
纰戾
说不过
说不过去
匡剌
《漢語大詞典》:切状(切狀)
切合情状。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故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不加雕削,而曲写毫芥。”
《漢語大詞典》:纰戾(紕戾)
讹错,不合情理。 清 王夫之 读四书大全说·孟子·梁惠王上篇一:“以此为学,博约之序已迷;将此释经,紕戾不少。”
《國語辭典》:说不过(說不過)  拼音:shuō bù guò
争辩不过。如:「老陈能言善辩,谁都说不过他。」
《國語辭典》:说不过去(說不過去)  拼音:shuō bù guò qù
情理上有所亏欠,无法交代。如:「他好心的帮忙我们,我们却对他冷嘲热讽,实在是说不过去。」也作「说不下去」。
《漢語大詞典》:匡剌
(1).扭曲。周礼·考工记·轮人“萭之以眡其匡也” 汉 郑玄 注:“等为萭蔞,以运轮上;轮中萭蔞,则不匡剌也。” 唐 贾公彦 疏:“轮一转一帀,不高不下,中於萭蔞,则轮不匡剌。”
(2).引申为乖戾,不合情理。 章炳麟 《毛公说字述》:“形声相从,将非蝉嫣之本文,説为三辰,匡剌则甚矣。”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纬书记 孔子 读,復有铁擿三折之文,是铅铁并可作笔也。然后生觉其匡剌,而以鹿豪、兔豪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