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十一面观自在菩萨心密言念诵仪轨经
【佛学大辞典】
(经名)三卷,唐不空译。
十一面真言
【佛学大辞典】
(真言)念十一面观音时之诵文,密教所用,有大小二咒。
三百四十一戒
【佛学大辞典】
(术语)与三百四十八戒同。
五十一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仁王般若经所说。五十二位中等觉之位,摄于第十地。成五十一位。(参见:五十二位)。
【佛学常见辞汇】
指菩萨五十二位中之等觉位。
五十二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菩萨乘之阶位,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经明十地之十位,胜天王般若经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论明三乘合说之十位,金光明经明十地妙觉之十一位,唯识论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四十一位,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五十一位,华严经,菩萨璎珞经等加入等觉明五十二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入十回向终之煖顶忍世第一四善根而明五十四位。首楞严经加入等觉妙觉而明五十六位。已上诸位分别凡圣则大日经之十位,初三位为凡位,后七位为贤圣。智度论之十位,初二位为凡位,后八位为贤圣位。胜天王金光明经之十位十一位,皆为圣位。唯识论之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为贤位,十地,妙觉为圣位。是天台之别教,华严终教之乘位也。若从二宗圆教之乘位,则皆是圣位也。智度论之四十二位,亦准此可知。华严等之五十二位,初十信为凡位,不入贤圣位。住行向之三位,在别教终教为贤位,在圆教为圣位。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别教终教是圣位。又于圆教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准此可知。要之贤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义灯曰:「仁王、华严、璎珞、优婆塞戒经等皆说四十二位贤圣,不言五十二位。」此中法相宗用四十一位,华严之始教用五十二位,其终圆二教用四十二位,天台之别圆二教,用五十二位。今依台宗而示之则五十二位,分为七科。又分为凡圣之二,凡与圣又各分为二。天台四教仪曰:「华严明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十地为圣,妙觉为佛(即四十一位),璎珞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明十地佛果,胜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诸经增减不同者。界外菩萨随机利益,岂得定说。然位次周足莫过璎珞,故今依彼略明菩萨历位断證之相。」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参见:大乘)
十一种不还
【佛学大辞典】
(名数)是成实论之所明。一、现般,是俱舍七种不还中之现般也。二、转世,谓既得预流果,经多生欲界之生,得那含,即得罗汉者。俱舍无之。三、中般,五种不还中之中般也。四、生般,五种不还中之生般也。五、有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有行般也。六、无行般,五种不还中之无行般也。七、乐定,八、乐慧,此二者为五种不还中上流般之乐定,乐慧二者。九、信解,十、见到,新云见至,是修道中钝利之二根,俱舍七圣中之第三第四也。十一、身證,为于前人中得灭尽定者。俱舍不摄之于有学。见大乘义章十一本。
四十一地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四十一位)。
四十一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为菩萨之阶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觉是也。以此四十位修行之功德,而庄严佛果,故言四十一地之璎珞等。(参见:五十二位)
四十一位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为菩萨之阶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及等觉是也。以此四十位修行之功德,而庄严佛果,故言四十一地之璎珞等。(参见:五十二位)
五十二位
【佛学大辞典】
(术语)明菩萨乘之阶位,诸经论所说,种种不同。如大日经依十住而明十位,又同经明十地之十位,胜天王般若经明十地之十位,智度论明三乘合说之十位,金光明经明十地妙觉之十一位,唯识论明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四十一位,智度论加入等觉明四十二位(四十二字门是也),仁王般若经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妙觉之五十一位,华严经,菩萨璎珞经等加入等觉明五十二位。日本弘法之秘藏记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加入十回向终之煖顶忍世第一四善根而明五十四位。首楞严经加入等觉妙觉而明五十六位。已上诸位分别凡圣则大日经之十位,初三位为凡位,后七位为贤圣。智度论之十位,初二位为凡位,后八位为贤圣位。胜天王金光明经之十位十一位,皆为圣位。唯识论之四十一位,十住十行十回向之三十为贤位,十地,妙觉为圣位。是天台之别教,华严终教之乘位也。若从二宗圆教之乘位,则皆是圣位也。智度论之四十二位,亦准此可知。华严等之五十二位,初十信为凡位,不入贤圣位。住行向之三位,在别教终教为贤位,在圆教为圣位。十地等妙之十二,在别教终教是圣位。又于圆教为圣位。后五十四位,五十六位,亦准此可知。要之贤圣之位次,共有四十二位。故了义灯曰:「仁王、华严、璎珞、优婆塞戒经等皆说四十二位贤圣,不言五十二位。」此中法相宗用四十一位,华严之始教用五十二位,其终圆二教用四十二位,天台之别圆二教,用五十二位。今依台宗而示之则五十二位,分为七科。又分为凡圣之二,凡与圣又各分为二。天台四教仪曰:「华严明十住十行十回向为贤,十地为圣,妙觉为佛(即四十一位),璎珞明五十二位,金光明但明十地佛果,胜天王明十地,涅槃明五行,如是诸经增减不同者。界外菩萨随机利益,岂得定说。然位次周足莫过璎珞,故今依彼略明菩萨历位断證之相。」

【佛学常见辞汇】
菩萨由凡夫到成佛,一共要经过五十二个阶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十信是由十住中的第一发心住内,分开另立的,若将其缩入发心住内,则只有四十二位。(参见:大乘)
外道十一宗
【佛学大辞典】
(名数)九十五种之外道,以十一宗统收之。一数论师,计冥谛生。从数起论,故名为数论,又论能生之数,故名为数论。其造数论及学数论者,皆名数论师。计冥谛生者,百论云:由冥生觉,乃至神我,共成二十五谛。前二十四谛从神我生,以神我为主。神我者常觉明了,常住不坏,而摄受诸法。是故神我是常一,为万物之因,涅槃之因也。二卫世师,计六句生。梵语卫世,华言无胜。其人在佛前八百年出世。其师昼避声色,匿迹山薮,夜绝视听,游方乞食,似鸺鹠鸟。故时人名为鸺鹠仙人。及获五通,遂说论十万偈,以證菩提。六句生者,一实,谓诸法体实,为德业所依。二德,即道德也。三业,即作用也。四大有,与实德业同为一有。五同异,如地望于地是同,望于水即异,水火风等亦然。六和合,诸法之和合也。如鸟之飞空,忽至树枝住而不去,法亦如是。三涂灰,计自在天生万物。涂灰者,即外道之名。此外道计欲界第六之自在天,能生万物。四阐陀论师,计那罗延天生四姓。梵语阐陀,华言智论,梵语那罗延,华言钩锁力士。以其骨节钩锁而有力故也。那罗延天能生四姓者,自口生婆罗门,自两臂生刹利,自两生毗舍,自两脚生首陀。五安荼论师,计本际生。梵语安荼,无翻语。本际者,即过去世之初际也。此外道计世间最初有大水,时有大安荼出生,形如鸡卵,后为两段,上为天,下为地,中生一梵天,复能出生一切有命无命之物。故梵天是生万物之主。六时散外道,计物从时生。此外道自见草木等物,时有生华,时有生果,时有作用,或舒或卷,使枝条随时荣枯,时虽微细而不可见,然以此华实等,则知有时也。七方论师,计方生人,人生天地。方即四方。此外道计四方能生人,人能生天地,灭后还入于方。八路伽耶,计色心法皆极微作。梵语路伽耶,华言顺世。此外道计色心等法,皆由四大之极微能生尘色,是极微,其体实有,世间之尘物,虽为无常,而极微之因,则不坏也。九口力论师,计下虚空为万物因。此外道计由空生风,由风生火,由火生煖,煖生水,水生冻,作为坚地,地生五谷,五谷生命。命终则还归于虚空。十宿作论师,计苦乐随业。此外道计一切众生受苦乐之报,皆随宿世本业之所作。若持戒精进,身心受苦,则能坏本业。本业既尽,则众苦亦灭,众苦灭故,即得涅槃,是故计宿世之所作,为一切之因。十一无因论师,计自然生。此外道计一切万物,因无,缘亦无,皆自然而生,皆自然而灭。见华严演义九。
初发心四十一义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是心不杂一切之烦恼。二是心相续不贪异乘。三是心坚牢,一切外道无能胜者。四是心一切众魔不能破坏。五是心常能集善根。乃至四十是心护念,诸佛之神力故,四十一是心相续,三宝不断故。见十住毗婆沙论一。
十一空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内空(二)外空(三)内外空(四)有为空(五)无为空(六)无始空(七)性空(八)无所有空(九)第一义空(十)空空(十一)大空。见涅槃经十六,大乘义章四。
师子频申此丘尼德相十一喻
【佛学大辞典】
(名数)善财童子南询第二十四参见师子频申比丘尼,端坐于一切诸宝树下大师子座上,思惟其德相,举十一喻。见唐华严经六十七。
师子吼十一事
【佛学大辞典】
(名数)破坏诈师子等。见涅槃经二十七。
慈心十一种果报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一卧安,二觉安,三无恶梦,四天护,五人爱,六毒不侵,七兵不侵,八水不侵,九火不侵,十盗贼不侵,十一得生梵天。见增一阿含经四十七。
十一塔
【佛学大辞典】
(名数)(参见:十塔)
十塔
【佛学大辞典】
(名数)东晋法显译大般涅槃经下曰:「时八王既得舍利,踊跃顶戴,还于本国,各起兜婆。彼婆罗门从诸力士乞分舍利瓶,自起兜婆。诸力士等取其一分,于阇维处合馀灰炭而起兜婆。如是凡起十处兜婆。」阿育王经六曰:「佛入涅槃,起八舍利塔,第九罂塔,第十炭塔。」又后分涅槃经条目曰:「阎浮中有十塔,八者舍利塔,第九瓶塔,第十炭塔。」涅槃经疏三德指归二十曰:「即分舍利以为八分。瓶塔第九,灰塔第十。」此十塔之明證也。然般泥洹经下以为十一塔,谓「舍利八分为八塔,第九罂塔,第十定塔,第十一灰塔」云。其中八塔,谓拘尸国、波波国、遮罗国、罗摩伽国、毗留提国、迦维罗国、毗舍离国、摩迦陀国之众,各得一分舍利,归于本国,以造立供养者。一说:顶塔、牙塔、齿塔、发塔、爪塔、衣塔、钵塔、锡塔、瓶塔、舆塔,号为十塔。然未详所据。
十一种稠林
【佛学大辞典】
(譬喻)十地中第九善慧地之菩萨知众生十一种之稠林:一众生心之稠林。(中略)烦恼,业,根,解,性,乐欲,随眠,受生,习气相续,三聚差别之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