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黄金符
金制的兵符。为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朝廷与将领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 元 虞集 《题李受益承旨作东平章万户继志堂后》诗:“将军腰间黄金符,父兄功成百战餘。”
《漢語大詞典》:中谒者(中謁者)
汉 官名。为国君掌传达。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沛公 立为 汉王 ,拜 婴 为郎中,从入 汉中 ,十月,拜为中謁者。”
《国语辞典》:带信(带信)  拼音:dài xìn
1.传达话语。《红楼梦》第六八回:「青衣不敢擅入,只命人带信。」
2.替人捎信。如:「我儿子在台北工作,麻烦你替我带信给他。」《官场现形记》第二六回:「贾大少爷一听中堂托他带信,不禁又惊又喜。」
《漢語大詞典》:述命
犹言传达命令。仪礼·觐礼:“侯氏升,西面立,大史述命。” 郑玄 注:“读王命书也。”仪礼·少牢馈食礼:“遂述命曰:‘假尔大筮有常,孝孙某,来日丁亥,用荐岁事於皇祖伯某,以某妃配某氏,尚饗。’” 郑玄 注:“述,循也。重以主人辞告筮也。” 贾公彦 疏:“史既受主人命……遂述上主人之辞,谓之述命。”
《國語辭典》:宣腾(宣騰)  拼音:xuān téng
宣扬。《三国志。卷五四。吴书。鲁肃传》:「到当阳长阪,与备会,宣腾权旨,及陈江东彊固,劝备与权并力。」《晋书。卷五九。齐王囧传》:「即日翊军校尉李含乘驿密至,宣腾诏旨。」也作「宣分」。
《國語辭典》:宣腾(宣騰)  拼音:xuān teng
北方方言。指满溢。
《漢語大詞典》:治达(治達)
古代行射仪及祭礼时,射人在天子和诸侯之间传达命令,谓之“治达”。周礼·夏官·射人:“﹝射人﹞掌其治达。” 郑玄 注:“谓诸侯因与王射及助祭而有所治,受而达之於王,王有命,又受而下之。”一说谓当广赅众事,不仅射仪及祭祀而已。参阅 清 孙诒让 周礼正义
《國語辭典》:火牌  拼音:huǒ pái
旧日兵役驿递的符信。沿途可凭此领取口粮。《精忠岳传》第四八回:「高宗传谕,命兵部速发兵符火牌,调各路人马,拨在岳飞营中听用。」
《国语辞典》:快递(快递)  拼音:kuài dì
迅速递送、传达。如:「快递信」。
《國語辭典》:顺风耳(順風耳)  拼音:shùn fēng ěr
1.神话传说中的天神。相传为妈祖所收伏的妖怪,后为妈祖座前的两大神将之一,具有耳通的神力。《红楼梦》第二九回:「贾母在轿内因看见有守门大帅并千里眼、顺风耳、当方土地、本境城隍各泥胎圣像,便命住轿。」
2.比喻耳朵灵敏,消息灵通的人。如:「这件事还在密商中,怎么你像顺风耳似的,对内幕如此清楚。」
3.旧时的传声器,以铜管相连结,口大末小,可向空中传语。
《漢語大詞典》:旨符
传达命令的凭证。新唐书·食货志一:“中书令 李林甫 以租庸、丁防、和糴、春綵、税草无定法,岁为旨符,遣使一告,费纸五十餘万。”
《漢語大詞典》:便音
托便人传达的音信。 明 邵璨 《香囊记·忆子》:“想必路途迢递人事蹉跎,是以便音难寄。”
分類:传达音信
《國語辭典》:号灯(號燈)  拼音:hào dēng
军中夜间传达命令,或报告军情的信号灯。其使用方法,多以明灭的次数为讯号。也称为「通信灯」。
《漢語大詞典》:号炮(號礮)
亦作“ 号砲 ”。亦作“ 号炮 ”。 军中用来传达信息的火炮。喻为表明事件即将发生的信号。《水浒传》第四七回:“只听得 祝家庄 里一箇号砲,直飞起半天里去。”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行军总要》:“须设立号砲、号灯,方能一传既至。” 清 魏源 《筹海篇》下:“然有一宜防者,则曰飞礮,非谓悬桅上之号礮,而谓仰空堕弹之炸礮也。” 邹韬奋 《坚持抗战与积极办法》:“自‘八·一三’全面抗战的号炮发出之后,有两件令人兴奋而于 中国 抗战非常有利的事实是很显著的。” 茅盾 《子夜》十四:“丝厂总同盟罢工是共产党七月全国总暴动计划里的一项,是一个号炮呀!”
《漢語大詞典》:传禀(傳禀)
传达禀告。用于下对上。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待游客》:“凡有往来游客进城拜州县,门军须问明某官衔、某姓名……婉言答覆,请回寓所,即写报单传禀。”
《漢語大詞典》:挈辞(挈辭)
谓传达政府的辞命。语本《穀梁传·襄公十一年》:“行人者,挈国之辞也。” 范宁 注:“行人是传国之辞命者。”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又 子服敬叔 进弔书于 滕君 ,固知行人挈辞,多被翰墨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