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墨幪
亦作"墨𢄐"。
古代象刑的一种。在犯人头上蒙以黑巾。尚书大传卷一:“ 唐 虞 之象刑:上刑,赭衣不纯;中刑,杂屨;下刑,墨幪。以居州里而民耻之。”
分類:犯人人头
《國語辭典》:栗爆  拼音:lì bào
握拳或屈指,用突出的中指节敲打头的动作。元。无名氏《黄花峪》第四折:「我去你秃头上直打五十个栗爆!」也作「栗暴」。
《漢語大詞典》:蹋鸱巾(蹋鴟巾)
金 人头巾名。 宋 范成大 《蹋鸱巾》诗:“重译知书自贵珍,一生心愧蹋鴟巾。雨中折角君何爱,帝有衣裳易介鳞。” 宋 周煇 《北辕录》:“无贵贱,皆著尖头靴;所顶巾谓之蹋鴟。”
分類:人头头巾
《漢語大詞典》:蛮头(蠻頭)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祭神用品。以面粉包肉为人头形,故称。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馒头青白团:“蛮地以人头祭神, 诸葛 之征 孟获 ,命以麵包肉为人头以祭,谓之蛮头,今讹而为馒头也。”参阅 清 褚人穫 《坚瓠秘集·馒头》
《漢語大詞典》:枯首
骷髅。死人头骨。 宋 梅尧臣 《水次髑髅》诗:“不知谁氏子,枯首在沙洲。肉化鸟鳶腹,肢残波浪头。”
《国语辞典》:栗苞  拼音:lì bao
1.栗实的总苞。一个栗苞内通常有二、三个坚果。也作「栗蓬」、「栗房」。
2.握拳或屈指,用突出的中指节敲击别人头部的动作。如:「凡事都要理性沟通,绝不可对人任意施以栗苞。」也作「栗暴」。
《国语辞典》:投名状(投名状)  拼音:tóu míng zhuàng
新入夥的强盗,须杀一人并将人头交给首领,用以表示真诚,称为「投名状」。《水浒传》第一一回:「是教你下山去杀得一个人,将头献纳,他便无疑心,这个便谓之『投名状』。」
《漢語大詞典》:番首
番人头目。《宣和遗事》后集:“经行已久,是夕宿一林下,时月微明,有番首吹笛,其声呜咽特甚。”
分類:人头头目
《國語辭典》:番佛  拼音:fān fó
旧时对外国银元的俗称。主要指有人头像的西班牙「本洋」。
《漢語大詞典》:尼首
谓人头象 尼丘山 ,中低四方高。后汉书·方术传上·高获:“﹝ 高获 ﹞为人尼首方面。” 李贤 注:“首象 尼丘山 ,中下四方高也。”
《漢語大詞典》:凿栗(鑿栗)
谓以指关节部位敲人头部。 何其芳 《老人》:“我得到的惩罚是两个凿栗,几句叱责。”
《漢語大詞典》:斩枭(斬梟)
旧时刑罚之一。即将人头砍下,悬于木竿示众。 清 林则徐 《颁发禁烟治罪新例告示》:“贩卖者若不改业,立即斩梟。”
《漢語大詞典》:贴膏药
比喻把事情强加到别人头上。例如:谁偷的你找谁,不能随便贴膏药。
分類:强加人头
《漢語大詞典》:囟骨
指人头顶部分的骨头,俗称天灵盖。《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周身名位骨度》“囟”注:“囟者,颠前之头骨也,小儿初生未闔名曰囟门,已闔名曰囟骨,即天灵盖后合之骨。”
《国语辞典》:人头支票(人头支票)  拼音:rén tóu zhī piào
不法之徒持人头的身分證和印章,到银行开户领取支票后所开出的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