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三江并流
在云南省西北部。分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三个景区。面积3800平方千米,海拔6000多米。山高水深,景色奇幽。地质景观神奇奥妙,雄、奇、险、秀,引人入胜。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國語辭典》:孔雀舞  拼音:kǒng què wǔ
一种傣族舞蹈。孔雀自古以来被傣族视为吉祥的象徵。舞者模仿孔雀的姿态与动作,具有祈福的意义。
《漢語大詞典》:口弦
我国少数民族的一种简易乐器。《阿诗玛》诗之一:“破竹成四块,划竹成八片,多好的竹子呀,拿来做口弦。”注:“口弦是一种长两寸宽五分,中间雕出一小齿的竹片,两端拴有棉线,利用中间小齿的弹动及口形变化,可以弹出不同的声音。由于它所发出的声音与撒尼语言比较接近, 撒尼 姑娘便把它作为谈情说爱的工具,用它代替语言传达感情。” 云南 少数民族民间文学《娥并与桑洛》:“手指象竹笋,声音象口弦,她会说会讲,她的名字叫 娥并 。”
《漢語大詞典》:狜豵
我国古代 吐蕃 部落之一。分布于 云南 附近,后来逐渐移居 云南 。
《漢語大詞典》:蛱蝶泉(蛺蝶泉)
泉名。在 云南省 大理市 北郊 点苍山 云弄峰 下。是 洱海 边少数民族白族地区的著名胜景之一。也称 蝴蝶泉 。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其西山麓有 蛺蝶泉 之异……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匯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蛺蝶,鬚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鬚钩足,自树巔倒悬而下,及於泉面,繽纷络绎,五色焕然。游人俱从此月,羣而观之,过五月乃已。”
《國語辭典》:景颇族(景頗族)  拼音:jǐng pǒ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云南省西南部潞西、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等县山区。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有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景颇文创于十九世纪,共二十三个字母。社会基本单位为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多姑舅表联姻,以父为尊。经济以农业为主。信仰多神教,迷信禁忌多。
《國語辭典》:金马碧鸡(金馬碧雞)  拼音:jīn mǎ bì jī
传说中的神名。《汉书。卷二五。郊祀志下》:「宣帝即位,……或言益州有金马、碧鸡之神,可醮祭而致,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节而求之。」今云南省昆明市东有金马山,西南有碧鸡山,相传为汉代祭祀金马碧鸡神的所在,两山上均有神祠。
《國語辭典》:铓锣(鋩鑼)  拼音:máng luó
乐器名,打击乐器。一种云南、广西等地民族的打击乐器,用特制的响铜铸成,面圆体厚,直径二十至三十公分。演奏时左手提锣,右手执槌,音色浑厚洪亮。因锣脐突起成乳状(半球形),而又有乳锣、奶锣、包包锣之称。也称为「冬锣」。
《漢語大詞典》:螺山石
即 圆通山 之石。 圆通山 位于 云南省 昆明市 东北隅,因其山石绾青篆翠,旋如螺髻,故称。 清 张岱 陶庵梦忆·金乳生草花:“栏前以螺山石纍山坡数摺,有画意。”
《國語辭典》:傈僳族  拼音:lì sù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源于古代的乌蛮。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云南怒江、澜沧江流域。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物。从事农业或半农半猎。家庭行一夫一妻制,而盛行姑舅表婚,婚后与父母分居,只有独子或幼子才与父母同住。也作「栗粟族」。
《漢語大詞典》:辽滇(遼滇)
辽 地(今 辽宁 一带)与 滇 地(今 云南 一带)古代同为边远地区,故并称之。 宋 王仲旉 《南都赋》:“聆 辽 滇 之歌,睇 巴 渝 之舞。”
分類:辽宁云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