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國語辭典》:突然袭击(突然襲擊)  拼音:tú rán xí jí
乘其不备、出其不意的向对方进行攻击。如:「叛军昨天突然袭击邻近的村庄,造成数十人丧生。」
《國語辭典》:亭彩  拼音:tíng cǎi
所有纸制冥器的总称。《儒林外史》第二六回:「这里到出月初八日,做了铭旌。吹手、亭彩、和尚、道士、歌郎,替鲍老爹出殡。」
《漢語大詞典》:孝帛
供丧事用的布帛。《醒世姻缘传》第十八回:“又差人与 柘典史 送了两疋白纱孝帛。二十六日,乡绅来上公祭,先在灵前摆设完备。”
《国语辞典》:彤管流芳  拼音:tóng guǎn liú fāng
彤管,杆身漆朱的笔,为古代女士记事用笔,后指女子的文墨。「彤管流芳」一般用为女丧挽辞。
《国语辞典》:馀兴节目(馀兴节目)  拼音:yú xìng jié mù
在主要事情结束后,所从事用以助兴的娱乐活动或节目。如:「同学会聚餐完毕后,大家决定轮流上台唱歌做为馀兴节目。」
《国语辞典》:记事本(记事本)  拼音:jì shì běn
抄录杂事用以备忘的笔记本。
《漢語大詞典》:便笺(便箋)
没有正规格式的信笺或记事用纸。 叶圣陶 《皮包》:“ 张书记 回头看了看 黄科长 ,站起来,拿张便笺送到 黄科长 桌子上。”
《漢語大詞典》:避强击弱(避强擊弱)
亦作“避强击惰”。亦作“避强打弱”。 军事用语。在运动战中避开敌人的精锐部队而专拣疲弱的打。 唐 元稹 《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謨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凡攻取之道,必先其易者……奔走之间,可以知其虚实强弱,然后避实击虚,避强击弱。” 毛泽东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七节:“运动战的实行方面,问题是很多的,例如……避强打弱,围城打援、佯攻、防空、处在几个敌人之间、超越敌人作战、连续作战、无后方作战、养精蓄锐之必要等等。”
《漢語大詞典》:般演
搬演。把某一事实或故事用戏剧或其他文艺形式表现出来。 明 范濂 《云间据目抄》卷二:“每年乡镇二三月间、迎神赛会,地方恶少喜事之人,先期聚众,般演杂剧故事。”
《國語辭典》:大吹法螺  拼音:dà chuī fǎ luó
法螺,一种生活在海洋的软体动物。也是僧道作佛事用的乐器。「大吹法螺」比喻善说佛法,能传播很远。后讥讽人好说大话。如:「他又在对自己的英雄事迹添油加醋,大吹法螺。」也作「大肆吹嘘」。
《國語辭典》:炊帚  拼音:chuī zhou
竹条制成用以洗刷炊具的帚。也称为「筅帚」。
《漢語大詞典》:汽炉(汽爐)
指以煤油做燃料的炊事用的炉子。 蒋光慈 《鸭绿江上·弟兄夜话》:“ 江霞 于是将自己洋布长衫的袖子卷起来,将汽炉打着。”
《漢語大詞典》:轻炮(輕炮)
军事用语。通常指口径在9厘米以下的大炮。
《國語辭典》:水牌  拼音:shuǐ pái
涂上白色或黑色油漆的木牌。用来登记帐目或记事,写毕可拭去,旧时商店常使用。《孤本元明杂剧。破风诗。第三折》:「你将这三门闭上,怕有宾客至,你记在水牌上,等我回来看。」《红楼梦》第六一回:「把天下所有的菜蔬用水牌写了,天天转著吃。」
《漢語大詞典》:散兵坑
军事用语。又名单人掩体。单兵射击和掩蔽用的不加掩盖的工事。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算不清走了多少路,打了多少仗,也不知道在各式各样的地形上挖过多少散兵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