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83,分1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贾区
身价
文契
公量
成交
市场
市侩
门堂
过割
茶禁
银楼
交换
契约
批发
香市
《漢語大詞典》:贾区(賈區)
(1).指买卖物品的小屋。汉书·胡建传:“时监军御史为姦,穿北军营垒垣以为贾区。” 颜师古 注:“坐卖曰贾,为卖物之区也。区者,小室之名,若今小庵屋之类耳。”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熙宁司农牟利:“ 熙寧 、 元丰 中聚敛之臣,专务以利为国,司农遂粥天下祠庙。官既得钱,听民为贾区,庙中慢侮秽践,无所不至。”
(2).指商业区,集市。 清 杭世骏 《〈东城杂记〉序》:“贾区所聚,亦有牛医马磨,贩脂卖履、吹葬簫、织藜芘之辈。”
《國語辭典》:身价(身價)  拼音:shēn jià
1.指人的身分、社会地位。如:「他的身价非凡。」、「你别高抬身价了。」
2.旧时称娼妓婢妾的卖身价。《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把丫头白白送你做老婆,不要身价,这事就罢了。」《红楼梦》第一九回:「正是该叫去的,只怕连身价也不要,就开恩叫我去呢!」
《國語辭典》:文契  拼音:wén qì
买卖所立的契约。《后汉书。卷三二。樊宏传》:「其素所假贷人閒数百万,遗令焚削文契。」《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有烦老客长做主,写个合同文契,好成交易。」
《漢語大詞典》:公量
(1).古代国定的量制。左传·昭公三年:“ 陈氏 三量,皆登一焉,钟乃大矣,以家量贷,而以公量收之。”
(2).国际市场买卖生丝、羊毛等商品所采用的一种重量标准。此类商品在空气干湿不同的地方,随含水量不同而生变化,因此国际通行方法是先将此类商品的样品,烘净水分,得出干量,再加一定比例的标准水分(公定回潮率),得其准确的重量作为重量标准,即为公量。
《國語辭典》:成交  拼音:chéng jiāo
买卖、交易成立。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海井》:「此物我实不识,今已成交得钱,决无悔理,幸以告我。」《说唐演义》第五回:「那老儿道:『「卖金须向识金家。」要卖此马有一去处,包管成交。』」
《國語辭典》:市场(市場)  拼音:shì cháng
1.买卖货物的场所。如菜市场、超级市场等。
2.在一定经济范围内商品行销的区域。如国内市场、海外市场等。
3.指所有对某商品或服务有购买力又有购买意愿之潜在顾客。例如,这本书有市场是指有人有购买能力、又愿意购买该书,这些潜在顾客就构成该书的市场。
《國語辭典》:市侩(市儈)  拼音:shì kuài
介绍买卖双方成交而居间牟利的人。《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志四》:「鬻两池盐者,坊市居邸主人、市侩皆论坐。」后常用以形容唯利是图的人。如:「他一副唯利是图的样子,活像人家说的市侩!」
《國語辭典》:门堂(門堂)  拼音:mén táng
门旁的堂屋。如:「站在门堂前,欣赏著庭园的花草,令人心旷神怡。」
《漢語大詞典》:过割(過割)
旧时田宅买卖、典当或赠与所办的过户或转移产权手续。文献通考·征榷六:“乞詔有司应民间交易并令先次过割而后税契,凡进产之家限十日缴连小契……如不先经过割,不许投税。”《元典章·户部五·官田》:“兑田随即过割,承佃人依数纳租。” 吴晗 《朱元璋传》第五章一:“凡买置田地,必须到官府登记及过割税粮。”
《國語辭典》:茶禁  拼音:chá jìn
旧时政府禁止民间私自买卖茶叶的禁令。《宋史。卷一八四。食货志下六》:「自唐建中时,始有茶禁,上下规利,垂二百年。」宋。苏轼《策问。汉唐不变秦隋之法近世乃欲以新易旧》:「罢去茶禁,归之于民。」
《國語辭典》:银楼(銀樓)  拼音:yín lóu
制售金银首饰的商店。
《國語辭典》:交换(交換)  拼音:jiāo huàn
相互调换。唐。杜佑《通典。卷一五七。兵十。下营斥候并防捍及分布阵附》:「其虞候军职掌准初发交换,诸军营各量置虞候子,并使排比。」《水浒传》第八八回:「俺明日取小将军来到阵前,两相交换。」
《國語辭典》:契约(契約)  拼音:qì yuē
二人以上同意的事项,依据法律习惯,彼此商订互相遵守的条件,而以文字为凭据者。也称为「契据」。
《國語辭典》:批发(批發)  拼音:pī fā
1.商品成批买卖。如:「批发价」、「批发商」。
2.批示发派。《初刻拍案惊奇》卷八:「又到苏州府进了状词,批发本县捕衙缉访。」
《國語辭典》:香市  拼音:xiāng shì
1.佛寺进香时节商人出售香烛、什物的市集。明。张岱《陶庵梦忆。卷七。西湖香市》:「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2.买卖香料的市集。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日南有香市,商人交易诸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