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改悔  拼音:gǎi huǐ
悔悟改正。《战国策。燕策三》:「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漢語大詞典》:诈谋(詐謀)
诡计;坏主意。左传·定公九年:“ 阳虎 欲勤 齐 师也, 齐 师罢,大臣必多死亡,己於是乎奋其诈谋。”后汉书·祭遵传:“ 嚣 挟姦久矣。今若按甲引时,则使其诈谋益深。”《三国演义》第四二回:“ 李典 曰:‘此恐是 诸葛亮 之诈谋,不可轻进。’” 康有为 《〈礼运注〉叙》:“则人无所用其私,何必为权术诈谋以害信义。”
《國語辭典》:草稿  拼音:cǎo gǎo
未成定稿或未誊清的文稿,也指初步完成的画作。《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三国演义》第五九回:「岂有以草稿送与人耶?必是叔父怕我知了详细,先改抹了。」
《漢語大詞典》:更虑(更慮)
改变主意。《商君书·农战》:“亲戚交游合,则更虑矣。”
分類:变主主意
《國語辭典》:短见(短見)  拼音:duǎn jiàn
1.见识浅薄。《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智所以相过,以其长见与短见也。」《水浒传》第一五回:「小生短见,假如你们怨恨打鱼不得,也去那里撞筹,却不是好。」
2.自杀。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你怎么使这般短见,你要我如何整理?」
3.诡计。元。郑光祖《智勇定齐》第三折:「你使这短见,也不为强。你如今放出俺去,与你相持,若两阵之间拿住我,便是算你强。」元。无名氏《马陵道。楔子》:「不使这等短见,怎生赚的师父出来?」
《漢語大詞典》:决志(決志)
亦作“决志”。 拿定主意;决心。《易·乾》“或跃在渊” 三国 魏 王弼 注:“持疑犹豫,未敢决志。” 清 钱澄之 《田园杂诗》:“从此诫子孙,决志耕不惑。”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孤城将破, 巡 决志捐生。” 孙中山 《兴中会·革命原起》:“夫事有顺乎天理,应乎人情,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羣之需要,而为先知先觉者所决志行之,则断无不成者也。”
《漢語大詞典》:高着
(1).出色的棋艺。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狐梦:“女每与 毕 弈, 毕 輒负。女笑曰:‘君日嗜此,我谓必大高着;今视之,只平平耳。’”
(2).高明的主意。如:尽管 李士珍 根本不承认 戴笠 培养的学员是属于中央警校的,但 戴笠 自有他的高着。
《漢語大詞典》:痴计(癡計)
笨拙的主意。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词:“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 宋 刘克庄 《水调歌头》词:“柳全疏,松尚幼,怕摧残。傍人笑我痴计,管钥费防闲。” 元 刘因 《南楼怀古诗》:“区区蓼花咏,痴计欲何成。”
分類:笨拙主意
《漢語大詞典》:定着(定著)
审定著录;写定。 汉 刘向 《孙卿书录》:“所校讐中 孙卿 书凡三百二十篇,以相校,除復重二百九十篇,定著三十二篇,皆以定杀青,简书可缮写。”晋书·刑法志:“其后遂詔有司,禁絶鉆钻诸酷痛旧制,解祅恶之禁,除文致之请,讞五十餘事,定著于令。” 宋 曾巩 《〈陈书〉目录序》:“ 梁 陈 等书缺,独馆阁所藏恐不足以定著。” 宋 朱熹 《〈中庸章句〉序》:“沉潜反復,盖有年,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説而折其中,既为定著《章句》一篇,以竢后之君子。”
犹着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平生踪跡无定著,如断蓬。”著,一本作“ 着 ”。
确定的打算和主意。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十娘 对公子道:‘吾等此去,何处安身?郎君亦曾计议有定着否?’”《说唐》第四五回:“ 叔寳 道:‘小弟在此打搅不当,所以要往别处去,尚未有定着。’”
见“ 定著 ”。
《漢語大詞典》:定算
确定的主意,打算。 明 张居正 《答督抚王鉴川》:“长城锁钥,专倚於公,一切操纵之机,谅公自有定算矣。”《三侠五义》第三一回:“非是小弟在旁不肯拦阻,皆因弟等与家母已有定算,故此多有褻凟。”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七:“无暇总全局,以商定算。”
《漢語大詞典》:疑迟(疑遲)
迟疑。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元 费唐臣《贬黄州》第三折:“你教我快疾回,莫疑迟。” 元 白朴 《墙头马上》第一折:“莫疑迟,等的那斗转星移。”《再生缘》第二一回:“伏乞奏闻天子驾,边疆大事不疑迟。”
《國語辭典》:邪门(邪門)  拼音:xié mén
怪异或反常的现象。如:「他一向光明磊落,怎么会做出这种贪小便宜的事,真是邪门。」
《國語辭典》:定弦  拼音:dìng xián
1.调定乐器上弦的松紧,以固定音高。
2.定准。比喻打定主意。如:「你现在还不用问我的目标,我还没定弦呢!」
《國語辭典》:板眼  拼音:bǎn yǎn
1.传统剧曲中的节拍。在每一小节中以鼓板敲击的强拍为「板」;以签敲鼓按拍的次强拍和弱拍为「眼」。《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他说完了这段科白,又按著板眼拍那个鼓。」
2.比喻条理、层次。如:「他做事很有板眼。」
3.比喻办法、主意。如:「他这人就是板眼多。」
4.比喻关键的地方。如:「你说的都在板眼上,批评得也很对。」
《漢語大詞典》:悔遁
谓翻悔而改变主意。《楚辞·离骚》:“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 姜亮夫 校注:“ 王逸 以为悔恨隐其情,近之。悔者悔其成言,遁者不依成言而为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