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西门町(西门町)  拼音:xī mén dīng
位于台北市中华路至淡水河岸一带的商业区。参见「西门商业区」条。
《国语辞典》:文复会(文复会)  拼音:wén fù huì
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行委员会的缩称。参见「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条。
《漢語大詞典》:工人日报
1949年7月创刊于北京。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1966年12月停刊。1978年10月复刊。
《漢語大詞典》:独立自由奖章
195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颁发,由国防部长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奖章。不分级,授予当时参加八路军、新四军或脱离生产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两年以上或虽不满两年但因作战负伤致残的排级及其以下人员。
《漢語大詞典》:独立自由勋章
195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由国家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分为三级。一级授予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时旅级和相当于旅级及其以上干部;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新四军时支队级和相当于支队级及其以上干部;1945年9月2日前在八路军、新四军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中相当于军的纵队级和新四军师级及其以上干部。二级授予当时旅、团级和相当于旅、团级的干部。三级授予当时营、连级和相当于营、连级的干部。
《漢語大詞典》:八一奖章
195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由国防部长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1935年9月30日至1937年7月6日)有功人员的奖章。不分级,授予1935年10月20日以后参加红一方面军、1936年9月30日以后参加红二或红四方面军、1935年9月30日以后参加陕北红军或红二十五军的连级及其以下人员。
《漢語大詞典》:八一勋章
1955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决议,由国家主席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有功人员的勋章。分为三级。一级授予当时师级及其以上干部。二级授予当时团、营级干部。三级授予1935年10月20日前参加红一方面军、1936年9月30日前参加红二或红四方面军、1935年9月30日前参加陕北红军或红二十五军以及1937年7月6日前坚持各地游击战争或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的连级及其以下人员。
《國語辭典》:大行政区(大行政區)  拼音:dà xíng zhèng qū
大陆地区指介于中央与省级之间的行政区,为行政区的最大一级。西元一九四九至一九五四年,大陆上共分华北、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六大行政区。
《漢語大詞典》:初级社(初級社)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省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 成立之初,由农民组成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社员按劳力和土地多少进行分配,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仍归社员所有。 柳青 《狠透铁》:“老汉在民主改革和初级社的时候,已经光荣地完成了他的历史任务。”
《漢語大詞典》: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解放军选出的代表组成,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每届任期五年,如遇特殊情况,可以延长本届任期,或提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年举行一次会议,在必要时也可提前或延期。亦省称“ 全国人大 ”。
《漢語大詞典》:人民大会堂(人民大會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会址。位于 北京 天安门广场 西侧。1959年落成。内由万人大会场、五千人宴会大厅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楼等三大部分组成。
《漢語大詞典》:三大运动(三大運動)
指 中华人民共和国 建国初期三次大规模的政治运动,即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毛泽东 《三大运动的伟大胜利》:“由于上述三大运动已经取得的胜利,由于各级人民政府和各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空前未有的统一。”
《漢語大詞典》:开国大典
油画。董希文作。画面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的情景。毛泽东手持讲演稿居中,左侧有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右侧可见天安门广场上举着红旗的人群。
《漢語大詞典》:江泽民
(1926- )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苏扬州人。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5年赴苏联莫斯科斯大林汽车厂实习。曾任第一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局长、电子工业部部长、上海市市长、中共上海市委书记。1989年6月后,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共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提出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用邓小平理论来指导我们的整个事业和各项工作。
《漢語大詞典》:离乡聚(離鄉聚)
离城较远的市集。后汉书·刘玄传:“於是诸亡命 马武 、 王常 、 成丹 等往从之;共攻离乡聚,臧於 緑林 中,数月閒至七八千人。” 李贤 注:“离乡聚谓诸乡聚离散,去城郭远者。大曰乡,小曰聚。”一说地名。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离乡聚。按:殿本《考证》 万承苍 谓 离乡聚 地名, 章怀 注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