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龙虎节(龍虎節)
饰有龙形、虎形的符节。古代龙形符节用于泽国,虎形符节用于山国。 唐 刘禹锡 《湖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之一:“五驱龙虎节,一入凤凰池。”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龙虎节》:“ 唐 节制皆从太府寺,准《三礼》定之。周礼云:‘山国用虎节,土国用人节,泽国用龙节。’”
《漢語大詞典》:龙纛(龍纛)
绘有龙形的大旗。 明 顾起元 客座赘语·海陵王墓碑文:“龙纛夕儼,保挽晨鏘。”
分類:龙形大旗
《國語辭典》:钱龙(錢龍)  拼音:qián lóng
1.把钱结成龙的样子。参见「钱龙宴」条。
2.财神。元。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只要等那有本钱的到来,便是钱龙入门。」
3.蚰蜒的别名。参见「蚰蜒」条。
《國語辭典》:钱龙宴(錢龍宴)  拼音:qián lóng yàn
长安妓女于三月三日结钱成龙形,称为「钱龙宴」。五代唐。张泌《妆楼记。钱龙宴》:「洛阳人有妓女者,三月三日结钱为龙为帘,作钱龙宴。」也称为「钱龙会」。
《漢語大詞典》:龙箫(龍簫)
有龙形绘刻的洞箫。 明 王宠 《秋怀》诗:“凤管龙簫清且悲, 南徐 北固 自逶迤。”
分類:龙形洞箫
《漢語大詞典》:蟠夔
指盘曲的夔龙形装饰。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一九一:“蟠夔小印鏤珊瑚,小字高华出汉书。” 刘逸生 注:“有着蟠夔纽的印章。”
《漢語大詞典》:龙桷(龍桷)
刻画有龙形的椽子。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云楶藻棁,龙桷雕鏤。” 张载 注:“龙桷,画椽为龙。” 李善 注:“楚辞曰:‘仰观刻桷为龙蛇。’”
《漢語大詞典》:虬辇(虬輦)
古代帝皇乘坐的饰有龙形的车子。 唐 元万顷 《奉和春日池台》:“凤楼通夜敞,虬輦望春移。”
《漢語大詞典》:虬柱
亦作“虯柱”。 雕绘龙形的宫殿柱子。 南朝 梁 王筠 《上太极殿千夫表》:“绣栭鏤槛,延曜光辉,虯柱虹梁,杳冥云雾。” 南朝 梁 江淹 《丽色赋》:“架虬柱之严丽,亘虹梁之峻密。”
《漢語大詞典》:虬钟(虬鐘)
饰以虬龙形的钟。 唐 王勃 《上武侍极启》:“月开鸞镜,怀精鉴以分形;霜湛虬鐘,藴希声而待物。”
分類:虬龙龙形
《漢語大詞典》:金较(金較)
车箱两旁板上供凭倚的金饰龙形横木。文选·张衡〈西京赋〉:“戴翠帽,倚金较。” 李善 注引说文:“较,车輢上曲鉤也。” 薛综 注:“黄金以饰较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俯倚金较,仰抚翠盖。”
《漢語大詞典》:龙瓶(龍瓶)
饰龙形的花瓶。 南朝 梁简文帝 《下僧正教》:“羡龙瓶之始晨,追鹤林之餘慕。”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龙瓶中插九品红莲,开浄土春秋不老;凤蜡吐千枝絳蕊,照佛天昼夜常明。”
分類:龙形花瓶
《漢語大詞典》:龙盏(龍盞)
饰刻龙形的酒盏。 清 董寿慈 《〈西泠闺咏〉后序》:“荷杯龙盏,明良一曲之歌; 郭琼 许柔 ,庆舞千秋之节。”
分類:龙形酒盏
《国语辞典》:龙灯舞(龙灯舞)  拼音:lóng dēng wǔ
一种民俗舞蹈。用长布作成龙形,由十数人用竿支起,前行、旋转、跳跃、伏卧,随锣鼓声舞动。
《漢語大詞典》:螭角
古代皇帝玉玺的角。玺纽龙形,故名。辽史·仪卫志三:“ 王莽 篡 汉 , 平皇后 投璽殿阶,螭角微玷。”参见“ 螭纽 ”。
《漢語大詞典》:螭纽(螭紐)
螭形的印纽。辽史·仪卫志三:“传国寳 秦始皇 作,用蓝玉,螭纽,六面,其正面文‘受命于天,既寿永昌’,鱼鸟篆, 子婴 以上 汉高祖 。”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大观元年:“帝又以其文倣 李斯 鱼虫作寳,大将五寸,皆为螭纽,其篆则 蔡京 命其子 翛 以意斅之。”
分類:印纽
《漢語大詞典》:采鳞(采鱗)
(1).彩色鳞片。借指龙。文选·班固〈典引〉:“扰緇文皓质於郊,升黄辉采鳞於沼。” 蔡邕 注:“听德知正则黄龙见。” 吕延济 注:“此谓黄龙也。”
(2).指建筑物上的彩色龙形雕饰。 清 朱茂暉 《崇祯戊辰湖上观毁逆奄祠记事》诗:“或为九楹殿,升降雕采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