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冥黑
阴森黑暗。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一僕往覘之,见室内冥黑,寂不闻声。”
分類:阴森黑暗
《國語辭典》:亮光  拼音:liàng guāng
明亮的光线。如:「烟火的亮光照耀夜空,煞是好看。」《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只见百十道火把的亮光,知道宰相到了。」《老残游记》第一二回:「只因为月在云上,云在月下,所以云的亮光是从背面透过来的。」
《國語辭典》:黑魆魆  拼音:hēi xù xù
形容黑暗。《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独自一个栖栖在门檐之下,黑魆魆的靠来靠去,好生冷落。」《红楼梦》第一二回:「正自胡猜,只见黑魆魆的来了一个人。」
《漢語大詞典》:黑牢
阴森黑暗的监牢。 邵冲飞 《报童》第五场:“到那时候,你就把咱俩今天坐黑牢这一段,讲给他们听听。” 钱锺书 《围城》五:“心理仿佛黑牢里的禁锢者摸索着一根火柴,刚划亮,火柴就熄了,眼前没看清的一片又滑回黑暗里。”
《漢語大詞典》:黑森森
(1).形容黑暗阴森。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六:“路上黑森森的树木都好像活着的魔鬼一样向你袭来,只是使你的毛骨悚然。”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他们要等不及,请他们把棺材抬走,黑森森的棺材摆在家里我还嫌闷气呢。” 魏巍 《谁是最可爱的人》:“我仔细一瞧,黑森森的,是一个山洞。”
(2).黑而浓密貌。 茅盾 《速写一》:“这是满腮长着黑森森的胡子根的中年汉子的强壮的头。” 浩然 《石山柏》:“这个人,约有三十岁的样子,两只发黄的眼珠,满腮黑森森的胡槎儿。”
《國語辭典》:摸黑  拼音:mō hēi
在黑暗中摸索著行动或做事。如:「为了赶时间,他们摸黑上路。」《石点头。卷八。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不想有个摸黑的小人,闪入屋里,却下不得手。」
分類:黑暗行动
《漢語大詞典》:阒黑(闃黑)
黑暗无光。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四:“五丈之内,右转南入,又五丈而窅然西穹,闃黑莫辨矣。” 吴祖光 《闯江湖》第三幕:“我们在这儿两眼阒黑,举目无亲。”
分類:黑暗
《国语辞典》:有天无日头(有天无日头)  拼音:yǒu tiān wú rì tóu
比喻黑暗无公理。《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六:「说话的,若如此,真是有天无日头的事了。」也作「有天没日头」、「有天无日」。
分类:黑暗公理
《国语辞典》:雨过天晴(雨过天晴)  拼音:yǔ guò tiān qíng
下过雨后天空放晴。亦用以比喻经过黑暗或动乱之后转为光明平静。《三侠五义》第七八回:「此时雨过天晴,月明如洗。」
《漢語大詞典》:阴暗面(陰暗面)
喻指社会生活中黑暗消极的一面。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文学的职责是反映现实,主要是反映现实中真的美的善的,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是这样。它也暴露黑暗面。写阴暗面,是为了更突出光明面。”
《國語辭典》:重见天日(重見天日)  拼音:chóng jiàn tiān rì
脱离黑暗,重新见到光明。比喻受压迫的人得到自由,被冤屈的人得到伸雪。《三国演义》第二八回:「周仓顿首告曰:『仓乃一粗莽之夫,失身为盗,今遇将军,如重见天日,岂忍复错过。』」《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四:「见外边传说仇家爹妈祈祷虔诚,又得夜珠力拒妖邪,大呼菩萨致得神明感应,带挈他们重见天日,齐来拜谢。」也作「重睹天日」。
《漢語大詞典》:亡秦三户
史记·项羽本纪:“夫 秦 灭六国, 楚 最无罪。自 怀王 入 秦 不反, 楚 人怜之至今,故 楚 南公 曰‘ 楚 虽三户,亡 秦 必 楚 ’也。”后因以“亡秦三户”指不畏强暴,奋起推翻黑暗统治之事。 清 无名氏 《陆沉痛·城温》:“好好少年,何妨作亡 秦 三户!” 古直 《吊杨笃生先生》诗:“曾把心香爇到君,亡 秦 三户识雄文。”参见“ 三户亡秦 ”、“ 三户謡 ”。
《漢語大詞典》:窊黩(窊黷)
谓衰落黑暗。 明 杨慎 《李前渠诗引》:“或政遇醇和,则膏泽醳乎肹蠁;时值窊黷,则劳苦形于咏謡:皆復关乎其时也。”
分類:衰落黑暗
《國語辭典》:乌烟瘴气(烏煙瘴氣)  拼音:wū yān zhàng qì
形容人事或环境黑暗混乱。《儿女英雄传》第二一回:「何况问话的又正是海马周三、乌烟瘴气这班人,他那性格儿怎生瞥得住?」
《國語辭典》:乌天黑地(烏天黑地)  拼音:wū tiān hēi dì
1.天地都笼罩于黑暗之中,表示天色已晚。《初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虽是相公立等的公事,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
2.比喻官吏贪狠,人民生活疾苦,不见天日。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一九。阑驾上书》:「奉使来时惊天动地,奉使去时乌天黑地,官吏都欢天喜地,百姓却啼天哭地。」
分類:社会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