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咸池音

相关人物
黄帝


《礼记注疏》卷三十八〈乐记〉~677~
大章章之也,咸池备矣。东汉·郑玄注:「黄帝所作乐名也,尧增修而用之。咸,皆也。池之言施也,言德之无不施也。」

例句

作诗三百首,窅默咸池音。 韩愈 孟生诗

典故    
轩辕黄帝
 
相关人物
黄帝


《玉台新咏》卷一东汉·张衡《同声歌》
众夫所希见,天老教轩皇。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
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例句

轩皇竟磨灭,周孔亦衰老。 孟云卿 放歌行

挺质本轩皇,申威振远方。 李峤

时来不关人,谈笑游轩皇。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轩皇重斋拜,汉武爱祈祷。 沈佺期 同工部李侍郎适访司马子微

为问轩皇三百岁,何如大道一千年。 高适 玉真公主歌二首之二

百灵侍轩后,万国会涂山。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典故
轩辕作

相关人物
黄帝


旧题隋·王度《古镜记》
侯生常云:「昔者吾闻黄帝铸十五镜,其第一横径一尺五寸,法满月之数也,以其相差。」

例句

得非轩辕作,妙绝世莫并。 李群玉 古镜

典故
相关人物
炎帝
 
蚩尤
 
黄帝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黄帝本纪》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例句

熊罴驱涿鹿,犀象走昆阳。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

《國語辭典》:黄帝(黃帝)  拼音:huáng dì
上古帝王轩辕氏的称号。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建国于有熊,也称为「有熊氏」。时蚩尤暴虐无道,兼并诸侯,黄帝与其战于涿鹿,擒而诛之,诸侯尊为天子,以取代神农氏,成为天下的共主。因有土德之瑞,故称为「黄帝」。在位时间很久,国势强盛,政治安定,文化进步,有许多发明和制作,如文字、音乐、历数、宫室、舟车、衣裳和指南车等。相传尧、舜、禹、汤等均是他的后裔,因此黄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漢語大詞典》:黄帝冢
见“ 黄帝陵 ”。
《漢語大詞典》:黄帝陵
亦称“ 黄帝冢 ”。 传说中 轩辕黄帝 的陵墓。在 陕西省 黄陵县 城北 桥山 。山巅有一古亭,中立石碑镌“黄帝陵”三字。亭后为 黄帝 墓。陵高3.6米,周长48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崩,葬 桥山 ” 唐 司马贞 索隐:“《地理志》: 桥山 在 上郡 阳周县 ,山有 黄帝冢 也。” 唐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黄帝陵 在 寧州 罗川县 东八十里 子午山 。《地理志》云: 上郡 阳周县 桥山 南有 黄帝冢 。’案: 阳周 隋 改为 罗川 。尔雅云:山鋭而高曰桥也。”
《漢語大詞典》:黄帝术(黄帝術)
道家的炼丹术。道家以 黄帝 为始祖,故称。 唐 吕岩 《忆江南》词之三:“ 黄帝 术,玄妙美金花。”
《国语辞典》:黄帝乘龙(黄帝乘龙)  拼音:huáng dì chéng lóng
黄帝骑著龙上天,臣子无法跟随,只能抱著拉断的龙髯和遗落的弓哭泣。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后比喻仙去或帝王、权臣的去世。
《国语辞典》:黄帝素问(黄帝素问)  拼音:huáng dì sù wèn
书名。唐王冰辑《黄帝内经素问》,再增补〈天元纪大论〉,重新编次、作注,二十四卷,为医家必读的一部书。
分类:书名增补
《分类字锦》:黄帝合宫
张衡东京赋必以肆奢为贤则是黄帝合宫有虞总期固不如夏癸之瑶台殷辛之琼室也薛综注谓黄帝明堂以草盖之名曰合宫舜之明堂以草盖之名曰总章李善注尸子曰欲观黄帝之行于合宫观尧舜之行于总章章期一也
管子黄帝有合宫以听政也
分类:朝会
《漢語大詞典》:黄帝陵
亦称“ 黄帝冢 ”。 传说中 轩辕黄帝 的陵墓。在 陕西省 黄陵县 城北 桥山 。山巅有一古亭,中立石碑镌“黄帝陵”三字。亭后为 黄帝 墓。陵高3.6米,周长48米。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 崩,葬 桥山 ” 唐 司马贞 索隐:“《地理志》: 桥山 在 上郡 阳周县 ,山有 黄帝冢 也。” 唐 张守节 正义:“《括地志》云:‘ 黄帝陵 在 寧州 罗川县 东八十里 子午山 。《地理志》云: 上郡 阳周县 桥山 南有 黄帝冢 。’案: 阳周 隋 改为 罗川 。尔雅云:山鋭而高曰桥也。”
《国语辞典》:黄帝内经(黄帝内经)  拼音:huáng dì nèi jīng
书名。十八卷,内容包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经两部分。是春秋战国前医疗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并为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
《國語辭典》:后天(後天)  拼音:hòu tiān
1.人出生后对身体的养护,及因环境、教养等而形成的性质。相对于先天而言。《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只是她天生的那好动不好静的性儿,仗著后天这片心,怎生扭得过先天的性儿去。」
2.明日的次日。如:「她后天会来吗?」也作「后日」、「后儿」。
3.后于天时而行事。《易经。乾卦》:「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汉。王充《论衡。初禀》:「如必须天有命,乃以从事,安得先天而后天乎?」
《漢語大詞典》:三天
(1).我国古代关于天体的学说,有浑天、宣夜、盖天三家,称为“三天”。宋书·律历志序:“《天文》虽为该举,而不言天形,致使三天之説,纷然莫辨。”详“ 宣夜 ”。
(2).道教称清微天、禹馀天、大赤天为三天。汉武帝内传:“是三天上元之官,统领十万。”海内十洲记·方丈洲:“ 方丈洲 在 东海 中心……有金玉琉璃之宫,三天司命所治之处。”云笈七籤卷八:“三天者,清微天、禹餘天、大赤天是也。”
(3).佛教称欲界、色界、无色界为三天。 唐 李白 《秋日登扬州西灵塔》诗:“万象分空界,三天接画梁。” 王琦 注:“三天,谓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也。” 明 何景明 《咏天宁寺塔》诗:“镜现三天象,珠含四日光。”
(4).泛指天空。《西游记》第十六回:“ 行者 道:‘你不曾见夜间那火,光腾万里,亮透三天,且休説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照见了。’”
(5).指 清 代皇子及诸王公读书的前、中、后三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一:“世称上斋曰三天,盖由从前列圣每岁驻蹕 澄清园 ,诸王公即读书园庐,其地为殿三层,皆有 世宗 皇帝御书匾额,前曰‘前垂天貺’,谓之前天;中曰‘中天景物’,谓之中天;后曰‘后天不老’,谓之后天,统谓之三天。”
《漢語大詞典》:羲轩(羲軒)
伏羲氏 和 轩辕氏 ( 黄帝 )的并称。 唐 李白 《金陵凤凰台置酒》诗:“明君越 羲 轩 , 天老 坐三台。” 清 姚鼐 《乾隆庚寅科湖南乡试策问》:“接 羲 轩 之统,探 孔 颜 之藴。”
《漢語大詞典》:中黄
(1).亦称“ 中黄伯 ”。古勇士名。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奋 中黄 育获 之士,骋良弓劲弩之势。” 吕延济 注:“ 中黄伯 、 夏育 、 乌获 ,皆古之力士也。”
(2).泛指勇士。 明 梅鼎祚 《玉合记·拒间》:“看妖摧太白,士列中黄。”
(3).指 中黄子 。传说中的仙人。见 晋 葛洪 《抱朴子·地真》。 宋 苏轼 《和读山海经》之四:“岂伊臭浊中,争此顷刻光。安知青藜火,丈人非 中黄 。” 明 王鏊 震泽长语·仙释:“ 冷启敬 ,隶 淮阳 ,遇异人,授 中黄 大丹。”
(4).指 黄帝 。文选·张协〈七命〉:“启 中黄 之少宫,发 蓐收 之变商。” 吕延济 注:“ 中黄 , 黄帝 也。”云笈七籤卷三:“ 黄帝 以道治世一百二十年,於 鼎湖山 白日昇天,上登 太极宫 ,号曰 中 黄真人 。”
(5).黄石脂。文选·张衡〈南都赋〉:“太一餘粮,中黄瑴玉。” 吕向 注:“中黄,谓石中﹝黄﹞子,黄石脂也。”
(6).中央。 三国 魏 曹植 《宝刀赋》:“礪以五方之石,鉴以中黄之壤。” 唐 崔损 《五色土赋》:“众色环封,所以示外共其方职;正色居上,所以表内附于中黄。” 宋 范仲淹 《明堂赋》:“耽然太室,儼乎中黄。”
(7).指黄道。 晋 成公绥 《天地赋》:“ 望舒 弭节於九道, 羲和 正轡於中黄。” 唐 李乂 《奉和三会寺应制》:“ 汉 闕中黄近, 泰山 太白连。”
(8).帝王府库名。后汉书·桓帝纪:“芝草生中黄藏府。” 李贤 注引汉官仪:“中黄藏府掌中币帛金银诸货物。” 三国 魏 曹植 《自诫令》:“丰赐光厚,訾重千金,损乘舆之副,竭中黄之府。”
(9).中营。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効足中黄,殉驱驰兮。” 刘良 注:“中黄,中营也;以身从物曰徇。言効天子之营以从驱驰。”
(10).古指人体的横膈膜。 明 高攀龙 《文学景耀唐公墓志铭》:“吾尝读 旌阳许仙 书,见其所云中黄者,人身膈膜也,膈下体秽浊之气,不得薰心府。”
(11).泛指腹中。《封神演义》第三二回:“ 天化 在花篮中取出仙药,用水研开,把剑撬开上下牙关,灌入口内,送入中黄,走三关,透四肢,须臾转八万四千毛窍。”
《漢語大詞典》:轩后(軒后)
即 黄帝 轩辕氏 。 唐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百灵侍 轩后 ,万国会 涂山 。” 宋 王禹偁 《园陵犬赋》:“ 秦皇 採药,岛中之士未廻; 轩后 鍊丹,湖上之龙已去。” 清 朱彝尊 《御试省耕诗二十韵》:“吉日 宣王 祷,空同 轩后 斋。”
《漢語大詞典》:轩皇(軒皇)
即 黄帝 轩辕氏 。 汉 张衡 《同声歌》:“众夫所希见,天老教 轩皇 。” 唐 张说 《圣德颂》:“稽诸瑞典,昔祚 轩皇 ,而今表圣,土德以昌。” 清 魏源 《观往吟》之一:“君不见, 轩皇 画井始 辽东 。”参见“ 轩辕 ”。
《國語辭典》:轩辕(軒轅)  拼音:xuān yuán
1.高大的辕门。《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姣美人。」
2.黄帝的名号。参见「黄帝」条。
3.复姓。如宋朝有轩辕损。
4.星座名。共十七颗星,在北斗七星的北边。
《漢語大詞典》:轩羲(軒羲)
亦作“ 轩牺 ”。 轩辕 、 伏羲 的并称。宋书·王镇恶檀韶等传论:“自 三代 以来,醇风稍薄,成功济务,尊出权道,虽復负扆南面,比号 轩 牺 ,莫不自谢王风,率由霸德。”《南齐书·乐志》:“德溢 轩 羲 ,道懋 炎 云 。” 南朝 梁 萧统 《和武帝游锺山大爱敬寺》:“鸿名冠 子 姒 ,德泽迈 轩 羲 。”
分類:轩辕伏羲
《國語辭典》:轩辕(軒轅)  拼音:xuān yuán
1.高大的辕门。《史记。卷六九。苏秦传》:「前有楼阙轩辕,后有长姣美人。」
2.黄帝的名号。参见「黄帝」条。
3.复姓。如宋朝有轩辕损。
4.星座名。共十七颗星,在北斗七星的北边。
《漢語大詞典》:轩黄(軒黄)
即 黄帝 。因其名 轩辕 ,故称。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四:“岂伊君子宝,见重我 轩黄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赞曰:史肇 轩黄 ,体备 周 孔 。” 唐 李绅 《赠毛仙翁》诗:“曾师 轩黄 友 尧 汤 ,混迹和光佐 周武 。”参见“ 轩辕 ”、“ 黄帝 ”。
分類:黄帝轩辕
《國語辭典》:涿鹿  拼音:zhuó lù
1.县名。参见「涿鹿县」条。
2.山名。参见「涿鹿山」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