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鹤引禽伸(鶴引禽伸)
指模仿鹤等鸟类屈伸肢体的动作。谓做气功之类。 宋 吴潜 《祝英台近·和吴叔永文昌韵》词:“已深省。添买竹坞千畦,荷漪两三顷。鹤引禽伸,日月嶠壶永。”
《漢語大詞典》:匾毛
羽毛。因形状扁平,故称。亦借指鸟类。 明 屠隆 《昙花记·众生业报》:“被罚做个鹦哥鸟儿,毛羽儘好,説话儘伶俐,只不离了匾毛。”
《國語辭典》:膀子  拼音:bǎng zi
1.胳臂的上部靠肩的部分,也指整个胳臂。《水浒传》第四回:「智深把皂直裰褪膊下来,把两只袖子缠在腰里,露出脊背上花绣来,扇著两个膀子上山来。」《红楼梦》第三九回:「凤丫头就是楚霸王,也得这两只膀子好举千斤鼎。」
2.鸟类等的翅膀。
《国语辞典》:鸨鸟(鸨鸟)  拼音:bǎo niǎo
动物名。喙小,体型大,是欧洲鸟类中体型最大者;背部羽毛呈黄色,间杂黑色斑纹,喜居乾燥空旷地区。为猎鸟人士的珍贵猎物。也称为「地鵏」。
《國語辭典》:保护鸟(保護鳥)  拼音:bǎo hù niǎo
受法律保护,禁止捕杀的鸟类,称为「保护鸟」。如啄食害虫、有利渔捕、濒临绝种者及处于繁殖期的狩猎鸟,均在受保护之列。
《國語辭典》:气囊(氣囊)  拼音:qì náng
1.松科之多数种、属以及罗汉松科植物,其成熟花粉粒之外壁在两侧曲形突起、膨胀,与内壁分离,产生两个气室,形似侧翼,中空而质轻,可助花粉飞散。也称为「泡翅」。
2.多数的有翅昆虫,其气管在体内特别膨大的囊状体,贮藏空气,增加身体浮力,以利飞行。另一主要机能为帮助呼吸。
3.在鸟类颈、胸、腹部之间的所有膜囊,能使空气出入,以加减体重,助于长途飞行。并可帮助呼吸。
《國語辭典》:攀禽类(攀禽類)  拼音:pān qín lèi
鸟纲中的一类。凡嘴巴尖锐而脚趾二向前二向后者皆属之。如啄木鸟、鹦鹉等。
分類:鸟类
《國語辭典》:膍胵  拼音:pí chī
反刍兽类或鸟类的胃。
《國語辭典》:始祖鸟(始祖鳥)  拼音:shǐ zǔ niǎo
动物名。鸟纲始祖鸟目。是目前已知最古老的鸟类,距今约一亿四千万年。大如乌鸦,形状介于鸟类与爬虫类之间,被视为爬虫类进化到鸟类的过渡型。其特徵为全身覆盖羽毛;两鹗布满细小又尖锐的牙齿;每边翅膀上各有三个爬子、蜥蜴般的长尾巴上有二十节脊椎骨,每节附生一对尾羽。它的前肢和尾巴有助于飞行,但由体型构造和生理情况看来,亦只能作初步短距离的飞行。其化石在十九世纪时,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的侏罗纪晚期地层中发现。
《漢語大詞典》:涉禽类
鸟类的一个类群。翼强大,嘴、颈、脚和趾都较长,适于在浅水中涉行,捕食鱼、虾和水生昆虫等。如丹顶鹤、白鹭等。
分類:鸟类强大
《國語辭典》:肉冠  拼音:ròu guān
鸟类头顶长出的肉块,呈冠状,故称为「肉冠」。形状大小不一,颜色红紫不等。雄性较发达。
《国语辞典》:砂囊  拼音:shā náng
鸟类、昆虫类胃的一部分。形如囊,囊壁富筋肉,内面或被角质,或贮砂粒少许,易磨碎食物。
《漢語大詞典》:鸣禽类
鸟类的一个类群。脚短细,三趾向前,一趾向后,善于啭鸣,常在草丛、树洞、树梢、崖壁营巢。如喜鹊、画眉、百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