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91,分20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昂屹
崇竦
乔竦
杰竦
嶒峻
曾乔
岧崹
逼耸
矗耸
升耸
峻竦
翩翩
云中
云山
亭亭
《漢語大詞典》:昂屹
高耸。 唐 柳宗元 《晋问》:“良久,乃始昂屹涌溢,挺拔而出,林立峯崪,穿云蔽日。”
分類:高耸
《漢語大詞典》:崇竦
高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三:“其山巖层岫衍,涧曲崖深,巨石崇竦,壁立千仞。” 郑观应 《盛世危言·治河》:“ 河 水发源 崑崙 之墟,伏流数千里……由 积石 而东北而南三千里至 龙门 (今 山西 河津 ),山石崇竦,河流湍急, 禹 凿之以分其势。”
分類:高耸
《漢語大詞典》:乔竦(喬竦)
高耸。竦,通“ 耸 ”。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凌冈上而乔竦,荫涧下而扶疏。”
分類:高耸
《漢語大詞典》:杰竦(傑竦)
高耸。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一:“ 真武宫 之上,崖愈杰竦,昔 梁王 避暑於此,又名 避暑台 。”
分類:高耸
《漢語大詞典》:嶒峻
高耸。引申为特出。 南朝 梁 江淹 《镜论语》:“意恬悵兮有端,才嶒峻兮可观。”
分類:高耸特出
《漢語大詞典》:曾乔(曾喬)
高耸。曾,通“ 层 ”。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颂·豫章》:“盘薄广结,捎瑟曾乔。”
分類:高耸
《漢語大詞典》:岧崹
高耸。 明 汤显祖 《邯郸记·东巡》:“ 巨灵 西撑角岧崹, 冯夷 东流吼滂沛。”
分類:高耸
《漢語大詞典》:逼耸(逼聳)
犹高耸。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 黔 南之山,则界於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
分類:高耸
《漢語大詞典》:矗耸(矗聳)
高耸。 萧乾 《栗子·忧郁者的自白(代跋)》:“那一次在 汉口 ,我遇到过一个身长二尺半的矮朋友。立在他面前,我俨然成为一座矗耸的纪念塔了。”
分類:高耸
《漢語大詞典》:升耸(升聳)
高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沽河:“又南出峡,夹岸有二城,世谓之 独固门 。以其藉嶮凭固,易为依据,巖壁昇耸,疎通若门,故得是名也。”
高高耸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沽河:“夹岸有二城,世谓之 独固门 ,以其藉险凭固,易为依据,岩壁升耸,疎通若门,故得是名也。”
《漢語大詞典》:峻竦
高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滱水:“下望层山,盛若蚁蛭,实兼 孤山 之称,亦峻竦也。”
分類:高耸
《國語辭典》:翩翩  拼音:piān piān
1.鸟轻飞的样子。《文选。曹植。赠白马王彪诗》:「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唐。白居易〈燕诗示刘叟〉诗:「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
2.行动轻快的样子。如:「翩翩起舞」。《楚辞。屈原。九歌。湘君》:「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唐。白居易〈新乐府。卖炭翁〉:「两骑翩翩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3.往来的样子。《文选。左思。吴都赋》:「其邻则有任侠之靡,轻訬之客,缔交翩翩,傧从弈弈。」也作「幡幡」。
4.自得自喜的样子。《文选。张华。鹪鹩赋》:「翩翩然,有以自乐也。」
5.形容文采风流的样子。《文选。曹丕。与吴质书》:「元瑜书记翩翩,致足乐也。」
6.形容举止洒脱的样子。《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四:「在门缝里窥看,只见闻人生逸致翩翩,有出尘之态。」
《國語辭典》:云中(雲中)  拼音:yún zhōng
1.郡名:(1)战国赵地。秦置。今山西省境内长城以外及绥远东、南部地区。汉分其东北部置定襄郡,西南部仍为云中郡,治所在云中县。即今托克托县。(2)唐置。初为云州,不久,改成云中郡,后又复名为云州;治所在山西省大同县。
2.云梦泽。位于今湖北省安陆县南。
3.山名:(1)位于山西省中部忻县西北,为管涔山脉的支脉。(2)位于山西省西南部河津县西北,濒黄河。
《漢語大詞典》:云山(雲山)
(1).云和山。 南朝 梁 吴均 《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曖,花雾共依霏。” 唐 王昌龄 《过华阴》诗:“云起 太华山 ,云山共明灭。” 宋 苏舜钦 《无锡惠山寺》诗:“云山相照翠会合,殿阁对起凉参差。”
(2).高耸入云之山。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云山万里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扬尘沙。” 唐 皇甫冉 《送王司直》诗:“西塞云山远,东风道路长。”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二:“既而 秋圃 揭换壁纸,又得数诗……又一首曰:‘咫尺楼窗夜见灯,云山似阻几千层。’”
(3).远离尘世的地方。隐者或出家人的居处。 南朝 梁 江淹 《萧被侍中敦劝表》:“臣不能遵烟洲而谢 歧伯 ,迎云山而揖 许由 。” 胡之骥 注:“ 阮嗣宗 《劝晋王牋》曰:‘临沧洲而谢 支伯 ,登 箕山 而揖 许由 。’” 唐 元稹 《修龟山鱼池示众僧》诗:“云山莫厌看经坐,便是浮生得道时。” 元 刘因 《赠狂道士》诗:“得意云山是处过,逢人对酒即高歌。”
《國語辭典》:亭亭  拼音:tíng tíng
1.高耸直立的样子。晋。何劭〈游仙诗〉:「青青陵上松,亭亭高山柏。」后形容女子苗条,姿态秀美。唐。独孤及 和赠远诗:「美人挟瑟对芳树,玉颜亭亭与花双。」
2.高远的样子。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玩月〉诗:「亭亭映江月,浏浏出谷飙。」唐。玄宗〈张天师赞〉:「邈矣真仙,孤高峻节。气贯穹冥,元元示诀。落落神仪,亭亭皓月。诛邪斩精,魅驱鬼彻。」
3.高洁的样子。《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