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暴风骤雨(暴風驟雨)  拼音:bào fēng zòu yǔ
狂暴的风,急骤的雨。《西游记》第六九回:「有雌雄二鸟,原在一处同飞;忽被暴风骤雨惊散。」
《國語辭典》:顶棚(頂棚)  拼音:dǐng péng
1.天棚。露天搭盖的棚子,用以遮蔽风雨、烈日。如:「乡间的喜宴,常常在户外空地上搭盖顶棚,办桌请客。」
2.在从前的房屋里,用纸裱糊以承接灰尘的架子,如现在的天花板。如:「顶棚有渗水的现象,赶紧请技工来看看。」也作「顶格」。
《國語辭典》:愁红惨绿(愁紅慘綠)  拼音:chóu hóng cǎn lǜ
红,指花。绿,指叶。愁红惨绿指经风雨摧残的落花败叶,使人感觉愁苦凄凉。宋。辛弃疾〈鹧鸪天。翠盖牙签几百株〉词:「愁红惨绿今宵看,恰似吴宫教阵图。」元。兰楚芳〈愿成双。春初透〉曲:「春初透,花正结,正愁红惨绿时节。」也作「惨绿愁红」。
分類:风雨摧残
《漢語大詞典》:冲风冒雨(衝風冒雨)
谓不避风雨之苦。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九:“‘头年给你干一整年活,冲风冒雨,起早贪黑的。’ 郭全海 说,气急眼了。”
《國語辭典》:粗风暴雨(粗風暴雨)  拼音:cū fēng bào yǔ
形容风雨很大。《镜花缘》第八八回:「莫讲粗风暴雨,不能招架,就是小小一阵凉飕,只怕也难支持了。」
《漢語大詞典》:栖风宿雨(棲風宿雨)
亦作“栖风宿雨”。 在风雨中止息。形容奔波辛劳。《东北人民抗日歌谣选·雨》:“反抗侵略保祖国,栖风宿雨是平常。”
《國語辭典》:飘风暴雨(飄風暴雨)  拼音:piāo fēng bào yǔ
暴风骤雨。指来势急而猛的风雨。《吕氏春秋。慎大览。慎大》:「襄子曰:『江河之大也不过三日,飘风暴雨日中不须臾。』」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九一:「大者用兵侵伐,小者居傲凌下,用心奢广,譬犹飘风暴雨,不可长久。」也作「飘风急雨」、「飘风骤雨」。
《漢語大詞典》:飘风过雨(飄風過雨)
已经过去的风雨。 明 李贽 初潭集·夫妇一·丧偶:“回视向者择配之审,合聚之难,苦切之痛,欢乐之极,如飘风过雨,虽影响无復有者。”
《國語辭典》:上漏下湿(上漏下溼)  拼音:shàng lòu xià shī
房屋破漏,不蔽风雨。形容生活贫穷困苦。《庄子。让王》:「上漏下湿,匡坐而弦。」汉。仲长统《昌言下》:「好节之士,……有茅茨蒿屏而上漏下湿者矣,有穷居僻处求而不可得见者矣。」
《漢語大詞典》:阑风长雨(闌風長雨)
阑珊的风,冗多的雨。指夏秋之际的风雨。后亦泛指风雨不已。 唐 杜甫 《秋雨叹》诗之二:“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宋 杨万里 《过八尺遇雨》诗之一:“节里无多好天色,阑风长(原注:去声)雨饯残年。”亦作“ 阑风伏雨 ”。 清 纳兰性德 《菩萨鬘》词:“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清 黄景仁 《夏夜》诗:“阑风伏雨吹十日,作此酷暑如蒸燖。”参阅 宋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杜子美四》、 元 李治 敬斋古今黈卷七、 蒋礼鸿 《义府续貂·长雨仗雨》
分類:夏秋风雨
《國語辭典》:狂风暴雨(狂風暴雨)  拼音:kuáng fēng bào yǔ
1.巨大的风雨。宋。梅尧臣 惜春诗三首之二:「前日看花心未足,狂风暴雨忽无凭。」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
2.比喻处境动荡不安。如:「董事长在狂风暴雨之中,艰苦地建立了今天的企业王国。」也作「狂风骤雨」、「骤雨狂风」。
《漢語大詞典》:盲风怪雨(盲風怪雨)
谓非常急骤凶猛的风雨。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吏滋不供,神不顾享;盲风怪雨,发作无节。”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龙见嘉兴:“ 至正 乙未秋七月三日,城东 马桥 上白龙掛,盲风怪雨,天闇黑若深夜然,坏民居五百餘所,大木尽拔。” 清 钱泳 《履园丛话·杂记下·题壁诗》:“盲风怪雨日纵横,纸阁芦帘拽水行。”
《漢語大詞典》:马提灯(馬提燈)
马灯。一种手提的防风雨的煤油灯。骑马夜行时可挂在马身上。 阿·吾甫尔 《暴风》:“在村庄的大街小巷,人们的喊叫声、隆隆的车轮声,以及在漆黑中繁星般的马提灯,所有这一切都给人一种异常紧张的感觉。”
《漢語大詞典》:睦孰
谓风雨调和,五谷丰稔。孰,通“ 熟 ”。国语·越语下:“五穀睦孰,民乃蕃滋。” 韦昭 注:“睦,和也。”
分類:风雨调和
《漢語大詞典》:柳泣花啼
形容风雨中花柳憔悴、黯淡的情景。 宋 周邦彦 《少年游》词:“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澹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门外燕飞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