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音字
用以注音的同音或音近的汉字。 唐 张守节 史记正义·论音例:“然则先儒音字,比方为音。” 清 王鸣盛 蛾术编·论反切所自始:“ 郑康成 注‘六经’, 高诱 解《吕览》《淮南》, 许慎 造説文, 刘熙 製释名,始有譬况,假借以证音字。”
《高级汉语词典》:注音字母  拼音:zhù yīn zì mǔ
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以前用来标注汉字字音的音标,采用笔划简单的汉字,有的加以修改,共有二十四个声母,十六个韵母
《国语辞典》:国音字母(国音字母)  拼音:guó yīn zì mǔ
制定音标及拼音法式,以标注汉字字音的字母。第一式即注音符号,第二式原为国语罗马字,教育部又于民国七十五年一月公布国语注音符号第二式,作为译音的符号。
《国语辞典》:破音字  拼音:pò yīn zì
1.有多种读音的字。也称为「多音字」、「歧音字」。
2.专指音读不同意义也不同的多音字。如「吃」音ㄔ时作为动词,如:「吃饭」;音ㄐㄧˊ时,作「口吃」的意思。也称为「歧音异义字」。
《高级汉语词典》:辅音字母  拼音:fǔ yīn zì mǔ
表示辅音的字母
《国语辞典》:多音字  拼音:duō yīn zì
一个字有多种读音。中国文字原为一字一形体,一字音,一字义。后来,社会因时代的递嬗,而越趋复杂,语言有了变化,起初的文字不敷应用,原字形也产生变化。其中,文字因不够使用,或因地域不同,或因讹读的影响,字音也有改变,一字多音就这样发展起来。也称为「破音字」、「歧音字」。
《漢語大詞典》:汉语拼音字母(漢語拼音字母)
依照《汉语拼音方案》的规定来使用的拉丁字母。
《漢語大詞典》:合音字
(1).合二字之音为一字者。 宋 沈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古语已有二声合为一字者,如不可为叵,何不为盍,如是为尔,而已为耳,之乎为诸之类。”现代方言中亦有。如 北京 话“不用”为“甭”。
(2).指拼音文字。 章炳麟 《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合音字为既开化人所用……合音之字,视而可识者,徒识其音,固不能知其义,其去象形,差不容以一黍。”
《國語辭典》:拼音字母  拼音:pīn yīn zì mǔ
拼音文字所用的字母。如:「英语的词汇是由拼音字母拼合而成的。」
《漢語大詞典》:拚音字母
(1).拼音文字所用的字母。
(2).专指汉语拼音方案采用来为汉字注音的二十六个拉丁字母。
《國語辭典》:音义(音義)  拼音:yīn yì
1.文字的读音及意义。《康熙字典。凡例》:「今于音义相同之字,止云:『注见某字』,不载音义。」
2.注释典籍上字音和字义的一种著作体式。如《屈宋古音义》、《一切经音义》等。
《漢語大詞典》:毕了(畢了)
(1).完了,结束。南史·颜延之传:“ 延之 唯利是视,轻冒陈闻,依傍詔恩,抵捍餘直,垂及周年,犹不毕了。”礼记·杂记上“丧服未毕” 唐 孔颖达 疏:“丧服将终,但未毕了,犹有餘日,未满其礼。”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奉劝做人家的,早些毕了儿女之债。”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十八章:“这阵土改毕了,再不斗争哩。”
(2).比喻没有钱了。毕,“瘪”的借音字。儒林外史第三三回:“﹝ 杜少卿 ﹞又道:‘小侄这回盘程带少了,今日只剩的五个钱’…… 韦四太爷 大笑道:‘好,好!今日大老官毕了!’”
《國語辭典》:急言  拼音:jí yán
古代学者注音用词,相对于缓言。《淮南子。说林》汉。高诱。注:「楚人谓之辚辚读似邻,急气言乃得之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而古语与今殊别,其间轻重清浊,犹未可晓;加以内言外言,急言徐言,读若之类,益使人疑。」
《國語辭典》:注音  拼音:zhù yīn
用同音字或符号标明文字的读音。
《國語辭典》:五眼鸡(五眼雞)  拼音:wǔ yǎn jī
一种善斗的鸡。比喻强悍好斗的人。元。张鸣善 水仙子。铺眉苫眼早三公曲:「说英雄谁是英雄?五眼鸡岐山鸣凤,两头蛇南阳卧龙。」元。无名氏《神奴儿》第一折:「则你那状本儿如瓶注水,俺亲弟兄看成做了五眼鸡。」也称为「黧鸡」、「乌眼鸡」。